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他们的亲情被阻隔35年 浦江寻亲会首对母女相认
2017年02月08日 07:16:5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何晟 吴崇远

  王桂云3岁的小儿子终于见到了外婆。董旭明/摄

  知道结果的一刹那,一家人相拥而泣。董旭明/摄

  一家人看着鉴定报告,泪眼婆娑。董旭明/摄

  浙江在线2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 吴崇远)河北邢台来的王桂云,浦江当地的黄淑丽,是前天寻亲会上的明星。因为她们的脸、她们的眼,以及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神情——人们一次一次把她们拉到一起,甚至耳朵的轮廓、牙齿的形状……大家总能找出新的相似处来。

  等到大伙都散得差不多了,王桂云才有机会和黄淑丽的母亲潘新梅一起采血。

  身处这次特殊的见面会现场,迪安司法鉴定中心的负责人也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决定特事特办,连夜赶工,人工比对,尽快把她们的结果拿出来。

  昨天一大早,记者接到迪安总经理助理詹崯的电话:“鉴定结果出来了,意料之中的好消息!”

  “生物学母亲”,术语严谨朴素

  在这家人听来,最是动听

  昨天上午,潘新梅和黄淑丽接到浦江红十字会会长黄晓红的电话,请她们中午到王桂云住的宾馆去一趟。大家都猜到了结果。只不过,亲耳听到最权威的、期盼了35年的消息,亲手接过科学鉴定书的那一刻,一家人依然忍不住相拥而泣。

  “依据现有资料和DNA比对结果,在排除同卵多生、近亲和外援干扰的前提下,支持WZ17009701为WZ16092001的生物学母亲。”——术语严谨朴素,此刻却如此动听。幸福的一家人,你看完了我接着看,谁也舍不得放手。

  61岁的潘新梅,抱起王桂云3岁的小儿子亲了又亲,外孙终于可以真真切切地叫她外婆了。王桂云的丈夫小郭,也第一次喊了潘新梅一声“妈”,“虽然之前心里也知道八九不离十了,但总是忐忑,开不了口。”

  1983年,妈妈送走了女儿

  2005年,女儿开始寻找亲生妈妈

  1983年,送走小女儿的,是妈妈潘新梅。当时,小女儿才一个多月,刚刚会对着妈妈笑。半夜里,潘新梅抱着小小的人儿,在小小的县城逡巡,大街小巷不知转了几遍,终于还是流着泪把襁褓放在了县政府门口,一路哭着走回家。

  可是,有了儿子以后,妈妈就开始越发想念丢下的女儿。潘新梅看着大女儿的脸,猜想小女儿的模样;给大女儿缝着新衣,记挂着小女儿身上的冷暖……

  而打王桂云记事起,她的家就在河北邢台南宫市。爸爸是公务员,家里除了她,还有两个弟弟,一家人靠父亲的工资度日,生活并不算富裕。从小也有风言风语,但直到2005年结婚,她才终于确知自己的身世。

  1000多公里外的浦江,王桂云的生父也曾托人去查访。然而时间流逝,卷帙散落,小女儿早已无从寻觅消息。

  2014年,寻亲多年苦无门路的王桂云,遇到了浦江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百姐”。王桂云终于查到,她的根就在浦江。始终在寻找失散妹妹的黄淑丽,看到寻亲群里王桂云的相片也惊呆了。她鼓足勇气,终于踏上了前往浦江的旅途。

  姐姐三岁起,再也没见过妹妹

  见到姐姐照片,妹妹却不敢惊喜

  妹妹出生时,黄淑丽3岁。有一天,母亲说要连夜赶车带妹妹去外地看病,妹妹再也没有回来。

  不久之后,母亲带着她去珠山村的亲戚家探病。黄淑丽看见有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这不是妹妹吗?“妹妹!妈妈,你看,是妹妹!”黄淑丽的惊呼,换来的是屁股上的几巴掌,幼小的她再不敢吱声。

  此后再去珠山,再也没见过妹妹。

  但一个念头从此在黄淑丽的心里扎下了根:“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把妹妹找回来。”然而,人海茫茫,何处寻觅?

  最终帮到黄淑丽的,依然是浦江红十字会的寻亲站。

  在众多的寻亲信息中,她一眼就盯住了王桂云,像,太像了。她发去一张自己的近照,王桂云却不敢表露太多的惊喜——多年寻亲,太多挫折,她不敢太期待幸运降临。

  即使最终下定决心来到浦江,在黄淑丽的眼中,这个“准妹妹”依然没有摆脱拘谨,“妹妹担心,万一不是会给我们添麻烦。”

  黄淑丽不断地劝她,即使真的不是,他们家也一定拿她当亲女儿看待。但在她心底里,妹妹表现出来的顾虑,给自己原本十足的信心蒙上了一点点阴影。

  所以,黄淑丽说,自己这一天的心情,就像等待高考分数公布的学生,还要忐忑无数倍。

  好在,这些都过去了。雪白鉴定书上鲜红的印章,给所有不安和煎熬都画上了句点。

  怀疑找到女儿,又一位母亲来采集血样

  见证了这次团聚,他们更坚信迟到的幸福

  昨天的泪眼中,有一双是苏丽的。

  来自河北邢台的她,已经在浦江待了一个多月。她看着拥在一起的这家人,一会哭,一会笑,自己不争气地也哭了。

  的确,何止她们俩,在场所有见证了这一幕的寻亲团成员,知道结果的那一刻,都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任所有的酸楚和欣喜一起流淌。

  2014年,苏丽是第一个找到“百姐”和黄会长的。浦江寻亲站和DNA基因库的建立和壮大,她有很大的功劳。虽然在浦江县民政局查到了自己当年被领养的记录,数年来,苏丽都记不清见过多少疑似的亲人,基因比对了好几家,都不是。

  听到苏丽说,河北当地有不少和她类似情况的孩子,黄晓红鼓励她把这些人的信息搜集起来。她注册成了浦江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回到河北,她一个个找到从浙江被领养的孩子,把几十个人,都带进了浦江寻亲站的寻亲群。

  苏丽憧憬地说:“虽然我的爸妈还没有找到,但这个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帮别人,也是帮自己。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像她们这么幸福。”

  昨天,一个小伙子带着母亲来了——妈妈当年也曾放弃过大女儿,情况与苏丽相似。苏丽和他早已认识,一直叫他“小弟”。法医当场给母亲采了血样,和苏丽进行对比。迪安司法鉴定总经理助理詹崯说,他们又准备开一次夜车。

  这次,又会是好消息吗?

  亲情,迟到了35年,但没有缺席。

  希望,会遇到风雨,但不绝如缕。

  故事,告别了一个章节,但远未终局。

标签: 浦江;母亲;寻亲;亲情;血样 责任编辑: 蒋敏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