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在义乌商贸城坚守二十多年 43岁义乌老板吴永权的线上突围
2017年02月21日 06:09:2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吴朝香

  浙江在线2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朝香)在这里坚守了二十多年,吴永权不想轻言退出,他投入全部身家,期待改变、突围。他怀抱着极大的希望,但是又忐忑不安;他有信心,可又不那么确定。

  43岁的吴永权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他大半的人生是和义乌商贸城捆绑的。

  在这里,他做过小家电,经营过箱包,后来又踏入家纺这一行。他在这个市场上摸爬滚打,经历过“躺着挣钱”的辉煌,也经历现在的些许彷徨。

  如今的吴永权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外贸形势不佳,电商冲击越来越明显,营业额每年在递减,各种数字让他焦虑。

  在这里坚守了二十多年,吴永权不想轻言退出,他投入全部身家,期待改变、突围。他怀抱着极大的希望,但是又忐忑不安;他有信心,可又不那么确定。

  义乌这个众创市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靠的就是他们这样一个个的个体,撇开那些略显枯燥和宏大的数字,这个市场的今生和未来如何,也许从他的故事中可窥一斑。

  现状:两年时间,营业额降了不少

  吴永权的店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大概因为产品的特性,家纺的店面普遍都不小,即便这样,吴永权300平方米的面积,在同行中也显得有些“霸气”。更何况,他周边起码有七八家店铺都是店门紧闭,没有开张的迹象,他这里也就愈发醒目。

  走进店里,摆满了各种床上用品,三四个营业员或坐或站,在聊天。面色黝黑的吴永权则坐在椅子上翻看手机。

  “五区这里的店铺,今年关门的是比较多的,说实话,有些店,开一天也不一定会有客人来。”吴永权摇摇头,“外贸订单下降,内销呢,线上冲击大,生意不好做。“

  从小就跟着家人做生意的吴永权没想到,有一天,市场里会变得有些冷清。“2014年、2015年的时候,我这个店里,平均每天零售的营业额都能做到两三万,一天到晚人不断。我七八个营业员每天都接待客人,午饭要拖到两三点吃,她们接老公电话都没时间。现在,你也看到了,出去转一圈再回来都没事。至于零售营业额,起码少了百分之四五十,有时候也就卖个千把元吧。”

  至于外贸成绩,吴永权说:2013年外贸营业额有近9000万元,到了去年,这个数字少了好几成。

  两次突围:投入上百万,现在有点起色

  吴永权一直在找原因,“年轻人都到网上买了。以前,每年很多人到义乌淘金、做生意,自然要买床上用品,就到店里来。现在都网购了。”

  这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吴永权自己身上“我也常在网上买啊,的确方便。你看我店里那个做展示的沙发,两三千呢,就是网购的。”

  前年开始,吴永权试着改变,每年投入四五十万在天猫、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上做线上销售,他觉得自己已经投入很多。

  效果怎么样呢?“并不好。投出去的钱根本收不回来。“吴永权低头摆弄了一下手机,”我们就不断找原因,可能是运营模式有关吧,这些平台烧钱厉害,我们是有实体店的,有这个架子在,利润也有限,不可能像他们那种没有实体店的,能投那么多钱去推广,最后要亏钱的。”

  这让吴永权有些挫败,像是找到了出口,但却只能看着那束光,到达不了。

  “总要想办法啊。”吴永权开始在产品设计上做文章:他把一些工厂里好的技术工挖过来,投入四五十万,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固定每年到欧洲一些国家学习,找灵感,再自己做与众不同的设计,开发花型。设计出来的东西,申请专利,免得被人仿冒。现在,我们每个月多的时候能推出七八种新花型。”

  吴永权感叹,以前是等在店铺里都有生意来,所以,一些内销的产品,可能都是很普通的货,现在不行了,自己要找到好东西才能卖出去。

  记者问,这么做,生意有起色吗?

  “比别人好一些吧,毕竟, 市场上生意难做,不开张的店面也不少。“在吴永权身边,你总是能隐隐感觉到他的焦虑,问起成效,他总是停顿一两秒,”销售量提高,但成本也加大了,其实从平衡度来讲,支出和收入,不是很合算。“

  吴永权重复最多的一句是:“你不去做也不行啊。必须去做,你不投入,你的顾客就成为别人的了。”

  未来:开发自己的APP,坐着傻等肯定完蛋

  虽然吴永权一直感慨生意难做,但他的店铺却是越扩越大,从最初的20多个平方扩到现在,今年,他打算再盘下两间。

  以前,吴永权的生意还是整柜接的,用他的话说,不整柜不接,但现在这些小的客户也要抓住了。

  吴永权今年还有一个大手笔:投入最少一百五十万,开发一个自己的APP。这是他去年和朋友学习了一段线上运营、并在其他领域小规模试了一下电商营销之后的决定。

  说起这些,吴永权是有信心的,他觉得自己有工厂、有实体店,肯定要比其他空手做电商的有优势。但他的话语又透着一些纠结和无奈,“这是一种长期的模式,如果现在我想到了不去做,也许过个两年,就有人去做了。毕竟你只要去做了,总是走在前面,效果会好一些。反正,老坐在这里等,那肯定完蛋了。”

  下午5点钟,商城打烊,明亮的灯光瞬间熄灭,坐在黑乎乎的店铺里,吴永权有些意犹未尽。“我们现在全家人全力以赴做这件事,只要这个市场在这里,就坚持在这里。毕竟,购买的人总是还有的。”

  吴永权对这个行业的判断是:能挣钱的肯定是少数有闯劲的,为此,吴永权正在奋力一搏。

  义乌创二代纷纷试水互联网+

  在义乌,有30多个电商园区,其中政府认定的有近20个。它们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帮助传统企业互联网+。那么在这些园区负责人眼中,传统企业做电商容易遇到哪些问题呢?

  楼露露是中国小商品城网商服务区经理,她表示最近两年,商城里的商户们接触学习电子商务的多了起来,“大概因为前几年生意好做,有些人没有危机意识,现在外贸没那么景气了,就想多一条途径。”

  不过,楼露露也发现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更多的是一些创二代,他们的父辈在市场里守着传统产业,子女们不愿意继续这样的模式,会冒出很多新念头和想法,觉得很难说服父母辈,彼此想法有差异,就会自己试水互联网+。

  有同样感觉的还有义乌跨界互联网文创园负责人龚建卫,来他这里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家里有生意,但不愿接受传统的那套,父母辈给投资,做自己想做的,很多都是脱离了家族原来的产业。”

  浙江万营科技有限公司万营产业园常务副总朱婷婷则提到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传统企业做电商时,有些企业负责人自己其实没有这种互联网+的思维,也没想到要去学习研究,而是要么投钱组建一个电商团队,要么外包,然后就交给团队做,自己不管了。

  “这种效果不太好。还有一点是,电商一般是零售的,义乌这里很多原来都是做批发的,接单按批量做,但零售讲究售后,讲究服务,所以很多老板就会觉得繁琐。”

  朱婷婷也认为,从义乌来说,不是所有的产品和行业都适合电商平台,“比如大的机械类、皮革、太阳镜、饰品等,国外市场销售好的话,就没有必要涉足电商零售这部分,可以把资金节省下来。”

标签: 义乌;商贸城;电商;互联网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