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孩子间发生冲突 父母不应越俎代庖
2017年03月30日 11:40:23 来源: 金华晚报

  “我儿子被同学的妈妈打了一下,就在幼儿园放学时,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看到了。我很担心儿子,就怕他自尊心受到伤害。”日前,一名焦急的父亲向本报6138热线寻求帮助。

  龙龙(化名)今年6岁,在市区江南一所幼儿园上学。前几天放学,龙龙的父亲朱先生(化名)像往常一样去接他。朱先生发现龙龙不太开心,于是问他怎么回事,龙龙说没事。朱先生不以为意,准备开车回家。回家路上,朱先生突然发现龙龙坐在后排偷偷流眼泪。在朱先生的再三追问下,龙龙才说出事情原委。“今天放学时,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打了我一巴掌,当时很多同学都看到了。”龙龙觉得很委屈。

  朱先生一听,很生气,龙龙是家里的小宝贝,家里人碰都舍不得碰他,现在居然被别人给打了。朱先生马上报警,要求打人家长道歉。可对方态度蛮横,“是你儿子先打我儿子,我才出手的。”

  幼儿园调出事发现场监控。经过监控还原,龙龙没有抓伤同学,对方说了谎。在派出所和幼儿园的干涉下,隔了好几天,打人家长迫于无奈,向龙龙道了歉。但朱先生很不满意,认为对方道歉根本就不诚心。

  “我现在很担心儿子,他自尊心特别强,最近我们好几次发现,他半夜偷偷哭,原来很喜欢幼儿园的,现在也不愿意去上学。”朱先生说,他想向法院起诉,依法追究对方的责任。

  6138志愿者陈娟芬对这个案例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孩子在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很多挫折,作为家长,要尽量避免用自己的思维来设框,把孩子放在受害者的角度,为他们贴上受害者标签。朱先生护子心切,往往容易放大孩子的问题,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

  沟通是第一位的,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从生活点滴上多捕捉孩子的情绪,譬如多问问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吗、玩得开心吗,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可以多跟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上课、午睡、游玩时,和以前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孩子日常的行为举止、心理等没什么异常,家长不如慢慢淡化事情,让孩子回归到日常状态。

  对于这位妈妈的行为,陈娟芬认为,其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人际冲突本身并不必然是坏事情,透过具体的冲突事件,可以教孩子学会规则,学会尊重,了解其行为的底线和边界,家长不应该越俎代庖。再者,孩子天性良善,很少有恶意性的攻击,打打闹闹也可能是他们的一种交往方式。儿子脸上有伤痕,在学校发生的事,首先要找老师了解情况,不能盲目冲动采取这样过激的行动。这位妈妈还要反省一下,儿子为什么会和家长撒谎,是不是平时的沟通存在问题。孩子撒谎背后往往有一定的动机,譬如害怕被家长惩罚、责骂等,于是选择了另一种逃避方式。

  无独有偶。市民罗女士的儿子在市区江北一所小学读四年级,儿子班上有一个“小霸王”。“有一次我儿子书本掉了,弯腰捡起来,那名同学直接一拳打到我儿子头上,下手很重。”罗女士说,儿子很委屈,她只能尽量安抚,她当时很想找对方家长理论。

  事实上,孩子在学校被“欺凌”并不少见。面对这样的校园“暴力”,家长应该如何做?陈娟芬认为,家长首先要淡定,懂得沟通,通过和校方、老师、孩子、同学的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家长切不能图省事,告知孩子和同学少来往,以此保护自己。对于孩子来说,同伴间的交往是最好的成长,只要没有身体伤害,打打闹闹也是正常的。有了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也会懂得沟通。他会和同学说,你不能打我,因为我不喜欢。你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打你,你是不是也不喜欢?如果你不打我,我们可以一起看书、踢球,可以一起玩。如果你再打我,我会很生气,我就要告诉老师。孩子们通过彼此间的沟通,完全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标签: 家长;儿子;孩子;幼儿园;同学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