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一看到万佛塔珍贵文物———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我市文物志愿者陈启加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陈启加说,万佛塔是金华最重要的历史地标之一,也是金华人心中无法磨灭的文化烙印。如今,随着“国宝”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的回归,金华市民最为迫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83件精美文物“重见天光”
“万佛塔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是金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市博物馆馆长徐卫昨天说,万佛塔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址位于婺城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层八角形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导建成,初名为“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故俗称“万佛塔”。
抗日战争时期,因其据高远之地,为防日寇空袭而被拆除,余三层。1956年底,驻金部队在修建办公楼时,意外发现万佛塔地宫。1957年元旦,文物部门进行考古发掘,万佛塔地宫内的经幢、金佛造像、金涂塔、铜镜、石刻等35类共183件精美文物重见天光。由于当时金华不具备收藏保管条件,出土文物均藏于省博物馆。1959年,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中最精美的“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并展出。
“国宝”回家之路崎岖坎坷
逛过市博物馆的市民都能发现,在市博物馆八婺古韵展厅二楼的万佛塔展区,地宫复原陈列中空无一物,空荡荡的。徐卫说,在博物馆基本陈列完成时,这个空白就一直是市博物馆的痛。
1957年1月1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万佛塔地宫中发掘出土文物183件,轰动全国。
2010年10月,我市举办了“金色的回归———万佛塔文物返乡展”,引起了空前轰动。仅5天时间,参观人次达1.3万,不少市民表达了让文物永久留在金华的愿望。
2013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每套6枚,水月观音也在其中且排行第一,成为金华市民的骄傲。
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重建工程启动,市文物局全程参与了宝塔的方案设计过程,看着塔顶金光闪耀,水月观音能否回乡,还金华百姓一个心愿,再次被提上日程。
2016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市文物局正式启动水月观音复制计划。其中,由省博物馆馆长陈浩牵线搭桥,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与国家博物馆联系协调。刚开始,国家博物馆表示此事可能性不大,但汪希燕并未气馁,详细向国家博物馆领导介绍了万佛塔重建工程情况、市博物馆万佛塔地宫陈列空缺情况以及金华人民的期盼。
2016年6月26日,市文物局给国家博物馆去函,最终真情打动了国家博物馆。7月4日,副市长祝伦根、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赴北京协商,得到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的支持,国家博物馆随后正式启动复制工作。经过数月努力,10月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国家博物馆为市博物馆复制唯一一件鎏金铜观音造像用于展览。
今年3月23日,这尊唯一的复制品带着国家文物局核发的“身份证”抵达金华,4月中旬将正式与市民在“越地佛韵———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60周年特展”展览中见面,展览结束后,将在市博物馆陈列的地宫复原场景中长期展出。
金华万佛塔主题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是万佛塔地宫文物出土60周年。”徐卫说,4月中旬,市博物馆与省博物馆联合承办的“越地佛韵———金华万佛塔地宫文物出土60周年特展”将在市博物馆诗书传家展厅开展,展至7月下旬结束,共展出全省183件佛教文物。其中,有87件万佛塔出土珍贵文物。
徐卫介绍,展出文物分为佛事初兴、万佛神韵、佛国吴越、佛影流觞四个部分。其中,展览以万佛塔出土文物为主,通过文物和图片、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现吴越之地“东南佛国”的深厚佛教文化底蕴。讲述了从三国佛教最初在越地流行,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渐融入华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五代时期盛极一时,以及元代之后佛教不断世俗化、宗教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鲜活的浙江地区佛教历史文化史。
从即日起,市博物馆开始万佛塔主题藏品征集活动,在征集万佛塔相关藏品、古籍、照片等的基础上,向市民征集万佛塔历史故事。市民可以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发送给市博物馆,也可以上门到市博物馆讲述,联系电话:82323506。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