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4年演了几百场 金华打响“美丽非遗精神家园”品牌
2017年10月20日 10:37:02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金璐

  本月下旬,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磐安的第一个生态示范村———乌石村,将迎来我市多名非遗传承人,各自展示绝技。今年6月我市刚在兰溪诸葛八卦村举办过类似活动,根艺、竹编、草编、糖画、粮食砌、孔明锁等齐上阵,精彩的手工技艺引得游客们纷纷围观;在该村文化礼堂,浦江乱弹花头台、变脸、婺剧、武义昆曲、兰溪滩簧、义乌道情、磐安大力士、乌龟端茶、义乌旗袍秀、永康十八蝴蝶等独具特色、精彩非凡,让观众大呼过瘾。

  这个以“美丽非遗进礼堂”为名的每年百场展演活动,如今已进行了第4年,截至目前,共计完成369场,直接受惠群众60余万人次。

  当文化礼堂遇上非遗

  当非遗展演与文化礼堂结合起来,显得魅力无穷。

  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丰松说,我市是全省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地市之一,迄今已获批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11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5人。同时金华又是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行地市之一,全市已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28亿元,截至今年7月底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34家,位居全省第二。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建设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他们想到了这个活动。他说:“源远流长的非遗项目就像承载着民族文化传统的清澈流水,而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礼堂就是一座座急待浇灌的精神庭院,两者完美结合,将有效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那片无比绚丽的花海。”

  2014年1月,市文广新局下发《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婺风·美丽非遗百村行”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美丽非遗精神家园”为主题,以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的“婺风美丽非遗百村文化礼堂行”系列活动。今后全市9个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每年都要各选取10个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的村(社区),以动态非遗项目现场展演、静态非遗项目展板展示、非遗保护专题片展播等形式,举办100余场非遗展演展示,并将该活动列入2014年和2015年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当年2月,又在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举行启动仪式,在全省率先揭开“非遗进文化礼堂”的精彩序幕。

  2014年5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4家单位联合下发相关文件。要求按照省委“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重大战略部署和打造农村文化综合体要求,大力推进美丽非遗与农村文化礼堂融合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建设农民群众精神家园。这个文件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金华市相关活动的肯定与推广。

  此后,金华市文化及非遗工作部门把这项活动当做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惠民工程,将美丽非遗与文化下乡相结合,并与新农村建设水乳交融,开拓出一条非遗保护的新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让更多人能与非遗面对面。

  “五进”扩大非遗影响力

  今年9月开学季,婺城区5万名师生迎来了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孩子们走进该区83所文化礼堂感知传统文化:在汉灶村婺州窑博物馆,婺州窑传承人陈新华现场演示陶艺;在泽口村文化礼堂,与村民共同登台演绎婺剧;参观粮票、水车、簸箕等一件件承载着过去年代的物品……去年以来,婺城区已有47家中小学和文化礼堂完成“结对走亲”,65%以上的农村文化礼堂被浙江省市区各级命名为“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和“高校思政实践基地”。

  据陈丰松介绍,“美丽非遗进礼堂”有几个特点,一是做到了全覆盖,金华的所有县(市、区)都参与进来,而且各有特色;二是全面开花,做到了“五进”: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古村落;三是形式多样,做到了动态与静态结合。

  活动通过市、县文化部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农村文化礼堂等多方联动,精选婺剧、道情、山歌、浦江滚地龙、永康十八蝴蝶、木偶戏、乌龟端茶、东阳高跷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传统表演艺类非遗项目参加舞台展演。并邀请剪纸、竹编、木雕、面塑、锡雕等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参加现场展示。每年全市都有100多个非遗项目,100多个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活动。另外,精选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23个国家级省级非遗精品项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展板,无偿捐赠给开展活动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级非遗馆。

  同时,活动做到专题展演与综合展演相结合。活动组织形式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结合群众文化需求,根据文化礼堂的规模,安排适合的展演展示方式。如金东区琐园村文化礼堂规模较大,群众文化需求多样,就整合全市非遗资源,安排综合性展演展示活动。永康市和东阳市,就结合非遗保护实际,专门安排了醒感戏专场展演。

  活动还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提升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如2015年10月,活动走进汤溪镇寺平村,恰逢该村举办第二季“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让来自13个国家的37名大学生为之着迷,把“海外学子走进古村落”活动推向高潮。

  文旅结合丰富景区内涵

  9月9日,浙江东阳地方优秀民间艺术展大赛,在横店圆明新园拉开帷幕。在本次民间艺术盛宴中,会聚了全市30多支各具特色的参赛队伍,1200多名草根演员。展演形式包括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游艺与杂技、民俗5大类别的民间艺术。

  如今,非遗在圆明新园表演,已成了常态化节目。在这里,游客们能够欣赏到具有八婺特色的各种非遗表演,体验传统织带技艺等互动项目。

  非遗传承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将非遗项目植入旅游景点,以此来扶持和引导非遗传承。去年,磐安县政府与横店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试水磐安非遗项目与旅游经济的对接。去年春节期间,磐安方前小吃、寿龟奉茶等10多个非遗项目在横店圆明新园展演了9天。横店圆明新园成熟、规范、细致的商业化运作,让参与者印象良好,于是今年这里就有了更多非遗展演。

  比如,今年3月,圆明新园新长春园异域风情街的宽阔草坪上,磐安县尚湖镇岭干村120名壮汉合力将一面高36米、重1000公斤、旗面600多平米大的“龙虎大旗”在短短数分钟内高高竖起。旗杆高耸入云,大旗迎风招展,“兄弟齐心”的巨大能量,令人震撼的民间绝活,蔚为壮观的现场展演,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惊叹。这两场“迎大旗”活动,是横店圆明新园直接与磐安岭干村大旗队签订合作协议,成为旅游经济与非遗传承相互推动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据市非遗中心介绍,下步我市将继续整合丰富的非遗资源,将美丽非遗与文化下乡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结合,与非遗旅游相结合,开拓非遗保护工作途径,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所需所急相契合,促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进―步推进我市非遗保护整体进程,打响“美丽非遗精神家园”品牌。


标签: 非遗;文化礼堂;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