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浦江让乡村“金饭碗”香起来甜起来
2017年12月13日 16:26:32 来源: 金华日报 钱增 洪建坚 张晓锋

  浦江檀溪镇的月牙湖景区,累计投资700多万元,但湖边的盘山村却抱着“金饭碗”喝着“小米粥”,因为管理不善、责权不清晰,过去月牙湖景区一年的门票收入扣除管理费用后只有三四万元。然而始于今年初的“檀溪实验”,让“金饭碗”真正亮起来了:檀溪镇集体经济投资发展公司收回经营权后整体包装,打包周边资源做大项目,再以招投标方式整体出租给旅游开发公司,不仅可以产生多数倍的收益,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红利一村独享的问题。

  如今,像月牙湖这样重新熠熠生辉的项目在浦江还有很多。谋划于年初、兴起于8月的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计划正在浦江轰轰烈烈地展开。“要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到集体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方向,要从农业规模经营和创新创业中寻找突破,要从小城镇综合整治中寻找机会,要从农村沉睡和荒芜的资源中寻找集体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道出了浦江村级集体经济“清零计划”的努力方向。

  浦江的努力也已初显成效,可谓首战告捷。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消除省定经济薄弱村168个,消除率为年度考核目标的200%,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成”。

  整合抱团实现农村资源“腾笼换鸟”

  集体经济薄弱村为何薄弱、如何突围?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今年初举行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一年内消除发达地区全部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内消除全省所有集体经济薄弱村。

  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箭在弦上。檀溪镇是浦江开展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试点镇。3月29日,檀溪镇集体经济投资发展公司宣告成立。镇政府将镇属两个水电站折价1020万元,占公司股份51%,所辖29个行政村出资20万~100万元入股,共计980万元,占公司股份49%。各村入股资金根据其经济合作社评估情况,由农商银行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基准利率贷款。 这一方式使29个村成为利益共同体,促使党群连心共同探索摘帽突围之路。

  随着资产的盘活、资源的唤醒,檀溪百姓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加油站项目建设、供销社老旧房屋改造、水电站技改增容等项目,推进得都非常顺利。据估算,公司目前运营项目每年可保底实现盈利600万元以上,各行政村按股分红均可达10万元以上。

  “檀溪实验”让大山悄然变了颜色。在檀溪试点探索以“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整镇抱团、全域摘帽”模式基础上,浦江8月在全县范围内推开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计划。目前成立县级公司1个,乡镇(街道)公司14个,乡镇联合社1个,以公司运营、公司分红形式实现整体抱团脱贫,已有11个乡镇(街道)通过公司或联合社开展分红。

  在“消薄”过程中,浦江县委县政府强调两个意识:公平意识,“再平凡的村庄,也该享有平等发展的机遇”,市场意识,“再偏远的乡镇,也要具备搏击市场的豪情”,全县上下正齐心协力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到动力转换方向,从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中找到突围方式,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有形和无形的手,实施农业农村资源“腾笼换鸟”。

  浦江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对“消薄”工作实行有人、有钱、有地“三有”方针。工作组9名工作人员分别从国土、农业、国地税、财政等部门抽调,在项目规划、用地、招投标以及公司运营等方面全力给予各乡镇协助。在2017—2019年,由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县级统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配套、乡镇街道消除经济薄弱村项目奖补、贷款贴息等。每年按3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落实薄弱村发展项目所需用地。

  走进“消薄办”位于浦江中部水晶集聚区的办公室,墙壁上张贴着一张15个乡镇83个项目的汇总表,除了项目名称、项目投入和预期收益外,还有一栏进度表,显示已有20多个项目获得收益。

  项目驱动集体经济“雪球”越滚越大

  浦江在今年年初的多次调研、研讨中就已充分认识到,农村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一大批工商资本千方百计想进入农村,但又不敢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农村大量的土地、宅基地、山林、水利等稀缺资源分散在一家一户,长期荒芜闲置得不到利用,造成了农民捧着“金饭碗”喝着“小米粥”的怪圈。原因就是没有资源的整合,没有互通的平台。而未来的农村发展,规模化、集聚化是必然趋势,农村、农户手中分散、低效的资源,只有实现整合才能形成化学反应,产生资本价值,实现由政府包干“输血”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自我增值“造血”的成功转型。

  根据乡镇的资源禀赋不同,浦江县、乡、村三级联动,因地制宜,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目前已形成14条集体经济增收路径,走出了浦江多元化发展模式。比较常见的有物业出租、土地流转、山林资源等收益,如仙华街道廿亩山村物业项目利用其城郊接合部的地理优势而推出,参与该物业综合大楼集资项目的后郎村等9个经济薄弱村预计每年得到5万元以上的租金回报。黄宅镇塘岭新村因毗邻义乌的区位优势,部分闲置空房已招租用作货物仓储,塘岭老村完成千亩田地流转,通过招商引资,以年租15.3万元引进香榧项目。中余乡利用竹林资源,引进竹制品产销经营项目,预计年收入40万元左右。郑家坞吴二村村两委流转30亩土地,以“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发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每年集体收入达30万元。

  浦江鼓励乡镇利用近些年治水拆违、美丽乡村建设后凸显的生态人文优势,各显神通挖项目潜能,利用自然风光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生态资源优厚等条件,从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等方面入手,打造一些具有引领效应的田园综合体、农旅观光结合项目,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让美丽环境催生出美丽经济。

  位于浦江西部山区的前吴乡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成立通济小镇旅游公司,将民生花海、3D罗源和前吴慢生活区等所有的商铺、停车场、民宿、亲水平台等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经营性收入统一分配。同时,通过整合山林田地湖等资源,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摘帽,打通自我造血功能。

  杭坪镇薛下庄村的“天然泳池”人气很旺,2015年底补充配套了水上乐园的基础设施和露天酒吧,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下子提高到20万元。今年,又引进客商建设了“王潭旧事”茶吧,村里原先的旧小学也改建成民宿进行出租,又新增集体收入近10万元。虞宅乡马岭脚、新光村等借茜溪幽谷轻度假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一年内发展了民宿床位400余张,茜溪沿线新开农家乐10余家。

  今年以来,有多家企业慕名到花桥乡里黄宅村考察,他们都有意愿在村里投资开发,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乡风民风让投资商流连忘返。村里将原小学区域进行修复、翻新,整体出租给浦江莓蓝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每年保底收益至少 2 万元,并逐年递增,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6年的6万元飙升到现在的19.6万元。同时,花桥乡计划试点“小型田园综合体”,目前已踏勘的5处,试点成功后可在全县推广。

  境内山水资源丰富、果园众多的浦南街道,其神丽峡景区提升建设项目已于不久前签约,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浦南田园综合体项目获批,接踵而至的大项目已勾勒出浦南街道振兴乡村战略的美好蓝图。据浦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贾国锋介绍,神丽峡景区提升将以“一站式情景体验峡谷营地”为主打产品,打造集亲子游乐、户外运动、艺术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综合型生态开发示范园区。同时,通过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叠加和社会资本的参与,将浦南的美丽作为振兴乡村战略的主抓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的“雪球”在越滚越大的同时,浦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步伐愈加清晰。“不仅要对村域内的资产性资源进行整合,更要实现乡镇与乡镇之间跨区域的整合。”浦江县农业局局长楼建超说,如今县里已成立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个乡镇作为股东入股县级公司,县级公司撬动更大更好的项目,带来的收益全县各个乡镇共享。

  “心齐山移”勃发

  乡村振兴的动力

  近一年来,行走在乡间的浦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骆安欣喜地发现,乡间不少复杂的矛盾,也在“消薄”过程中顺利化解。今年初率先开启浦江“檀溪实验”的盘山村和前溪村曾因月牙湖景区建设用地产生纠纷,现在公司收购景区、利益共享,两村之间不再有纠葛,经济“命运共同体”成了基层乡村治理的黏合剂。

  如今,分散的资源,靠公司整合,更靠人心聚拢。“谁都想发展”。浦江县白马镇党委书记郑燎原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村民看到了县、乡镇两级干部为民办实事、谋发展的真心,真正受到了感染,让他们放下过去的成见、争执、矛盾,积极配合各项中心工作。

  工商资本在与村庄对接项目时,往往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村干部换届后,继任者是否承认之前的约定。配套项目牵扯到其他村庄时,其他村庄往往漫天要价。”郑燎原说,“但镇里成立公司之后,作为统一的平台去商谈、签约、推动,工商资本信任、老百姓也配合,尤其是别的村态度也积极起来。因为公司产生的效益是大家共同的,而不是某个村单独的。”

  浦江白马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干成了一件以前想做却始终做不好的项目。白马镇服装企业多,以往的边角料都是小商小贩收购,很难监管。“11月20日,我们刚刚与两家企业签订协议,在白马镇范围内设立两家废旧品集散中心,由企业对边角料进行分拣回收,集中运输到苏北、河南等地进行处理。在这个项目中,公司出面进行土地政策处理后,再统一对外招商,每年可创造租金收益480万元,实现了对边角料进行有效监控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双赢。”郑燎原说。接下来,浦江白马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还将上马浦江第二汽车检测分站、沥青搅拌场、布料市场等项目。

  黄宅镇探索的脚步迈得坚实有力,在黄宅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存放着一份份村两委的“军令状”,凡是完不成“消薄”任务,届期满后不得再竞聘。公司有1名董事长,并向社会招聘了5名专业的工作人员,都是“零薪酬”上岗,收入直接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正是有着这样的干事决心,黄宅镇的集体经济公司一成立,就成功回收岳塘区块35亩低效用地,经过平整后,通过招投标引进一家驾校,租金高达253万元。“为做大和分好蛋糕,我们还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启动村级独立集体经济组织双监管改革,镇内243个独立组织全部纳入行政村和镇三资管理中心的双重监管,力争各项资金用到位、用到点,以确保精准帮扶,实现全域脱贫。”黄宅镇党委书记郭旭生说。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镇村组建的资产运营公司,将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破除工商资本投入的壁垒,打通规模经营的通道,为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转换提供有益探索,让创业创新的动力在乡间充分流通,也必将让集体经济薄弱村迎来逆袭之时。

标签: 集体经济;项目;公司;发展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