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献礼建党百年・寻访红色地标丨走进沙畈乡银坑村:旧貌换新颜看山乡巨变 传承先烈遗志歌颂党恩
2021年06月09日 21:54:33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梁 通讯员 徐鹤群

  刚刚过去的周末,在沙畈乡银坑村粟裕将军纪念馆里,有不少参观者正在学习了解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银坑村位于金华南山,地处武义、遂昌、婺城区三县(区)交界处的深山里,距离金华市区60多公里,是浙江省第一批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坚持浙江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创建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开国将军粟裕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每到周末、节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会驱车行使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前往这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追忆这段不能忘却的血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峥嵘岁月凝聚奋进力量

  近日,笔者前往银坑村,沿途风景优美,青山隐隐,碧水悠悠,鸟鸣阵阵,微风吹拂下,城市的喧嚣仿佛就此远离。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坐落在群山怀抱间的银坑村悄然映入眼帘。下车沿着村间小路行走,绕过错落有致的民居,眼前倏然开阔起来,前方一块平坦的草地上伫立着木制的训练用爬架等道具,听附近的村民说,这里就是粟裕将军曾经训练部队的练兵场。

  银坑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粟裕将军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驻扎在此筹划、指挥浙西南3年游击战争,也曾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组织,创建了“浙南革命根据地”——遂、宣、汤边区特(委)。当年,银坑村有一批有志青年加入红军队伍,广大穷苦人民积极地支持、协助、投入红军开展的革命活动。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2月,中央决定以先遣队先头部队和江西怀玉山被敌重兵包围突围的部队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挺进浙江,汇合闽浙边革命力量,先后开辟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重新燃起了浙江的革命烈火。

  1935年5月20日,挺进师从松阳的瓦窑岗经遂昌近江岭到门阵,从而来到银坑村。红军一进村就开展宣传,发动群众。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朱金宝找到粟裕、刘英,与红军取得联系。在党组织领导下召开村民大会,发动群众、斗争土豪劣绅,开仓济贫,将地主家的浮财分给贫苦农民。村里村外的土墙上都张贴和书写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参加红军最光荣”“欢迎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大幅标语。

  粟裕领导的红军挺进师在银坑(汤溪边区)根据地,建立了党支部、贫农团、妇女会、赤卫队。群众协助打探敌情,对外封锁消息,部队有依托作战,有地方休整安置伤员。根据地也十分重视发展山区经济建设,欢迎平原客商进山做买卖,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保障了挺进师的军需供给,银坑也成了红军军需重要补给地。 

  研学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八十余年前,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与红军正式结缘,亮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点燃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光悠悠,红军战士们逐渐老去,炮火轰鸣声也在岁月里渐行渐远,但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民众血脉,信仰之火在代代相传中焕发璀璨的光芒。

  为了发扬革命传统,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2014年,银坑村在人民会堂的基础上建设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礼堂,2015年,修缮完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室。在有关部门、企业的支持下,村民还自发集资建造了一尊2.8米高的粟裕将军铜像。再接着,红色文化长廊、粟裕将军纪念广场等项目陆续建成……时至今日,银坑村已经不再是隐于深山的世外桃源,成了远近闻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一代红色血液贡献着力量。

  走进练兵场旁的粟裕将军纪念馆,堂屋内栩栩如生的将士塑像们围着面前的沙盘,排兵布阵、挥斥方遒,生动再现了当年作战时将士们研究战术的场景。墙上挂着粟裕将军从1927年参加革命直至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到之处所有的线路图,望着线路图,仿佛能感受到滚滚硝烟穿越历史迎面而来。走进粟裕将军曾住过的房间,略显窄小的办公桌、木板拼就的床榻、简单朴素的草鞋、斑驳的枪套等尽收眼底,一切如昨。

  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室的小桌上,笔者看到了一本厚厚的册子,不少参观者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体悟。“重温历史,红色事业永承!”“向英雄、英烈致敬!”……一句句朴素真挚的话语,蕴含着留言者对党的热爱和无限深情。

  在粟裕将军铜像前,铜像周边摆放了几束鲜花。正在参观的李女士表示:“我是一名党员,今天特意来到银坑向革命先辈致敬。下次我还要把孩子也带来,希望他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段红色历史,多多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

  “这些年,有不少人会特意来到银坑,重温这段红色历史。”村党支部副书记赖秋香介绍道:“除了每年的清明节,国庆、建军、建党这些节日,也都会有很多市民朋友过来缅怀、悼念革命先烈。”此外,银坑村也是不少单位、学校开展党员活动、红色教育的必选之处。据了解,从2015年11月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后,到现在为止,银坑村这个“红色阵地”已经接待了400多个团队、近10万多人次。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感悟当年的红色历史,领略红军精神,传承爱国力量,红色火种播进了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 

  山乡新变带来美好生活

  品味红色文化之时,山村也逐步得到了发展。这些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村民齐心协力,银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银坑,除了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红色记忆,还有随处可见的惠民工程。蜿蜒秀美的游步道、结实美观的河道栏杆、干净整洁的亲水平台……在村民的印象里,这一切的变化似乎只是转眼之间。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积极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筹措资金,完成了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公路水泥路面及加宽等民生工程。“现在该有的都有了,真的幸福。”村里的老人笑着说。

  因银坑地处深山,优良的气候环境,优质的水源,使这里孕育出的高山小土豆,吃起来格外香甜,笋干、土蜂蜜、梅干菜等特产也是大山的馈赠。每年,党员干部、学生纷纷来到银坑村,重走红军路,聆听红色故事,重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临行前,也会有不少人购买一份自然山野的味道,带回家细细品尝,这给农户带来了增收的新路子。笔者还了解到,目前,长期留住银坑村的村民仅有两百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人。不少年老的村民也能自食其力,种些高品质的果蔬,红色研学团队的增加,也使得他们的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

  生活变好了,精神也要富足。2014年,银坑村文化礼堂建成后,不但年轻人和孩子有了一个了解红色文化的好去处,村民开展民俗活动也有了合适的场所,他们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银坑村文化礼堂全年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为早上6点至晚上10点。”据介绍,自从文化礼堂建成以来,银坑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成立了乡音宣讲队,而且开展了礼仪教育、敬老服务、法律咨询、技能培训、文化走亲、春泥计划等活动。每当春节来临,文化礼堂还会举办春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从“吃不饱”到“吃好”,从“茅草屋”到“砖瓦楼”,从“石子路”到“柏油水泥路”,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爱穿什么穿什么”、从“小病拖到大病”到“看病有报销”等等,银坑村村民业余文艺生活健康向上,草根文化丰富浓郁,一个又一个变化见证了银坑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历程。大家都说,如今村里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标签: 责任编辑: 张筱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献礼建党百年・寻访红色地标丨走进沙畈乡银坑村:旧貌换新颜看山乡巨变 传承先烈遗志歌颂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