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嘉兴市下发“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 让更多特殊孩子得到“特别的爱”
2016年05月31日 15:26:00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沈爱君

  浙江在线5月31日讯记者昨天从嘉兴市教育局获悉,嘉兴市政府日前印发了嘉兴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将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服务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重点推进“医教结合、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实验项目。

  2015年3月,我市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我市成立了嘉兴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市编委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残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实验项目的具体运作和协调。同时建立实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交流实验进展和问题,合力推进实验项目顺利开展。

  主要开展

  三方面的实验和实践

  此次下发的嘉兴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在特殊教育上主要开展3个方面的实验和实践。开展教育与康复有机结合实验,遵循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与本地医疗和专业康复机构建立稳定协作关系,对残疾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和康复,重点研究医教结合学校建设改造、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和操作方式。开展随班就读最佳模式实践,实现轻度残疾学生在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及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最佳模式研究。开展送教上门实施策略实验,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以“特校+普校”的方式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构建教育、卫计、残联等部门(单位)协同合作的送教模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互支持的送教长效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方案也明确我市将加大特殊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内义务教育段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包括附设特教班、送教上门等)的普通学校,其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学校正常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及以上拨付;承担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任务的学校(幼儿园,含儿童福利机构内设的学前特教班),其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幼儿园或高中学校正常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5倍及以上拨付。以上特殊教育经费全额纳入政府财政经费保障体系,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落实各项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及康复训练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确保应助尽助。

  我市还将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康复和技能教育设施设备建设,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快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加大资源教室建设力度,实现全市镇(街道)资源教室建设全覆盖。

  提升师资水平

  进行教学改革

  方案明确我市将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义务教育段1∶3、学前和高中段1∶2.5的师生比标准配足配齐师资,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引进具备医疗康复专业背景的高水平人才力度。加大特殊教育队伍建设,重点做好特殊教育全员培训、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培智教育个别化专题研究培训和资源教师培训及“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提升特殊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同时稳步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水平,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相关工作计入工作量并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

  此外,方案还提到我市将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丰富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聋哑和培智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和职业课程,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和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深化个别化课程教材建设,促进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校本课程规范化建设,启动单元主题课程,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鼓励我市教育部门加强个别化教育专题研究,增强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

标签: 特殊教育;改革;教育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