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嘉兴市知识产权局获悉,《嘉兴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已出炉。《规划》梳理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客观分析了我市“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到2020年,全市实现知识产权法治环境更加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知识产权素养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成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高地,力争建成省知识产权强市。”《规划》同时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抓手,着眼于“增数量保质量、优服务浓氛围、促运用重保护”,不断推进各项工作上台阶,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回首“十二五”时期,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斐然。
据统计,五年来,全市新增专利授权72723件,年均增长14.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85件,为“十一五”期间的5.1倍;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7.38件;新增中国专利奖优秀奖8项,有效商标总量达到70928件,是2010年的2.98倍,版权(著作权)总登记量1万件。嘉兴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现已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域5个,专利示范镇21个;另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23家,市专利示范企业393家。
与此同时,在知识产权制度健全方面,我市先后出台了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资助、许可、质押及纠纷调解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完善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管理政策措施。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全市累计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1.55亿元,专利转化率达90%以上。全市55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7家银行累计超过7.85亿元的贷款和授信,2013年以来,全市54家企业购买专利保险250单,保障金额近255.3万元。
除此之外,在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强化方面,“双打”、“护航”、“雷雨”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经常性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设立,开通12330维权热线电话,提升维权援助能力,优化产权保护环境。在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培养方面,五年来,全市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班337期,培训2.5万人次,培养专利管理初、中级工程师265名。在知识产权社会氛围营造方面,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公交车身等平台,及时发布知识产权工作动态;知识产权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营造着“尊重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是我市把握新常态、打造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我市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我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优化市场环境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2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500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8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5件,省著名商标300件”;“知识产权交易数量大幅提升,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20亿元,知识产权投融资总额快速增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金额到达15亿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络,实现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争取设立嘉兴知识产权法院,行政案件年结案率达95%以上”;全市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认证企业达20家、省级示范企业200家,争取建成4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超过200家,其中在嘉兴注册达100家”……数据体现了我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蓝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