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吹响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号角
2017年04月22日 08:53:0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耿俪洳 实习生 方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当下,想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关键是看能否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力。

  2016年12月,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正式获省委省政府批复,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17年1月,全市科技创新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嘉兴吹响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号角。《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同步推出。《方案》明确,我市将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补齐制约发展短板,最大限度解放思想,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调动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和动力。

  “推进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和评价机制。”《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相关论述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要从三方面入手

  陈秋荣 市人大代表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陈秋荣看来,要贯彻实施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首先要解决招才引智的问题。因为没有人才智力的支撑就无法奠定产业发展的基石。值得庆幸的是,嘉兴在新形势下推出了“人才新政”,加大了招才引智的力度。相信依托“人才新政”,嘉兴能够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各层次人才。

  “推进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还要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要注重布局、注重整体。”陈秋荣表示。从产业引进和培育上看,嘉兴应尽可能引进终端产品,如汽车、手机等。因为依托终端产品,可以关联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一整条的产业链。“就像只要是在可口可乐生产基地的周边,总会有塑料瓶生产厂家一样。”陈秋荣表示,全面创新改革,嘉兴要做好产业链改革这篇文章。

  陈秋荣认为,全面创新改革,还要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在他看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并不少,但转化力度还不够。这与此前科研人员与企业、市场的密切度不高有关。但伴随着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这一情况正在得到明显改善。而在嘉兴省校合作示范区建设中,“政、产、学、研、金、介、用”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嘉兴模式”的打造,将让科技、市场和金融的联系更为密切,也能在配合中激发出新的活力。

  依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带动经济转型发展

  余建平 市政协委员 嘉兴市科技局副局长

  “作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唯一地级市试点,嘉兴许多基础条件都不错。”余建平表示。自2003年以来,嘉兴着力引进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既建立了创新平台、集合了创新要素、汇聚了创新人才,更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同时,嘉兴持续开展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及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优势,也为嘉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余建平表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作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嘉兴需率先在制约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进创新政策与制度集成落地,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余建平看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也是嘉兴科技创新“查漏补缺”的重要契机。因为尽管嘉兴科技创新工作已取得一些成就,但薄弱环节仍旧存在。依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嘉兴将进一步实现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体系创新也将同步带动科技工作方式转变。“按照《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已建立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系统梳理,确定工作重点、分解目标任务和谋划时间进度。”余建平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面创新改革中,每个部门都要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工作任务,不大而化之,每个县(市、区)也需根据自己的平台和产业特色制定匹配的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力争在科技服务水平、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和提升。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迎来“春天”

  农静 市政协委员 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副主任

  2009年11月5日,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孵化器——浙江秀洲慧谷科技创业中心成立。它的诞生,不仅是国内孵化器品牌输出的首次探索,也是孵化器运行机制的创新尝试,更是国内科技园和孵化器品牌同时输出的首家案例。2010年12月,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必将让嘉兴拥有更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农静表示。伴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同步推出的《建设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以下简称《方案》),也让她格外关注。在她看来,《方案》从顶层设计上确定了我市未来几年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方向。首先,《方案》明确了我市所要构建的孵化体系是“网络化、全覆盖”的。“这样一来,国家级、省级、市级不同层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都有了自己的明确定位。”农静表示。其次,《方案》明确了“多元化、集成式”的孵化模式。在农静看来,这就表明,未来的嘉兴不仅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办孵化机构,更有龙头企业、创投机构及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等参与其中,多元化投资主体将注入新的活力。再次,《方案》对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如何发挥作用、怎样拓展功能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前期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像在嘉兴平湖、湖州长兴,我们通过与当地合作,输出专业的孵化服务。在海外,我们陆续建立了海外孵化器,并以此为平台引入海外人才项目。”农静表示。中心现有在孵企业140多家,毕业企业55家。伴随着配套产业园的建设,这将在嘉兴全面建成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一体的孵化链条。

  农静还就关于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企业提出建议。她认为,需加强以产业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建设与产业相匹配的高技能实训基地,解除高层次人才企业落户的后顾之忧;建立嘉兴紧缺人才培训交流中心,发挥人力资源平台的积极作用;引进或打造专业运营服务团队,根据高层次人才企业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理顺人才工作考核机制,解决人才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留人留心”、“以才引才”。

  降低海外高层人才税负 减轻企业人才成本

  庄君新 市政协委员  浙江明新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根据海外高端人才实际支付的所得税额,给予用人单位一定比例资助或者抵扣,解决用人主体靶向痛点、给予海外人才精准扶持,最大限度激发、释放用人主体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庄君新十分关注海外高层人才资源。因为近年来,随着企业做大做强,引入海外高端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来自国外的高端智力助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创新,让企业尝到了不少“甜头”。但国家现行税收政策,在扣除45%个人所得税后,海外人才薪资水平与国际人才市场相比已少有优势。企业也越来越感受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压力和阻力。

  减免个人所得税政策没有突破,制度设计在用人主体和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方面还是空白;人才制度的精准创新不足,仅限于创业资助、居留落户、教育医疗、融资渠道等柔性政策……在庄君新提交的《降低海外高层人才税负,减轻企业人才成本》提案中,他细细梳理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此,他也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如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引进主体和高端人才最关心的税收减免政策进行重点突破;对房租、车费、探亲、生活费、子女学费等予以税前抵扣;强化人才创业创新激励机制,按企业上缴利润的增幅及人才创造价值比例进行相应补助;通过科学的人才分类,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不同政策,使人才各展所长,每个层面都能享受政府人才政策的红利。

  让他开心的是,2017年初新出台的《关于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了他新的期盼。《意见》中关于海内外顶尖人才、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的相关政策让他看到了企业发展借势高层次人才更为灿烂的明天。

  加强人才工作全面接轨上海

  陈亚亮 市政协委员 嘉兴好邻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受限于土地、人力成本等问题,近年来产业、资本、人才等资源开始向周边毗邻地区外溢。”陈亚亮表示。目前,我市人才工作接轨上海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对“上海人才”的界定没有明确的定义表述;上海中、高端人才信息还不对称,本地企业用人成本高,特殊岗位招聘难;缺少针对性政策鼓励上海人才在嘉兴就业创业。

  在陈亚亮看来,嘉兴作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在承接上海资源外溢过程中,人才接轨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嘉兴对人才需求比较迫切,需要上海各方面人才的流入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果嘉兴把上海作为人才高地,同样可以进一步增强上海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这是双赢的举措。

  为此,陈亚亮建议,抓住设立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这个机遇,继续针对性完善和细化吸引上海人才的政策,消除上海人才来嘉兴发展的种种后顾之忧是当务之急。要明确“上海人才”的定义;市、县两级的相关部门机构要与上海的人社部门、高校、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全面对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加速推进两地劳动力资源交流。创业、创新政策可适当面向上海人才倾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好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政策红利”和优势主动出击,尽可能引进上海“2.5产业”入驻,全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争取知名企业来嘉兴设立分支机构,多管齐下,集聚人才,推动嘉兴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标签: 创新;嘉兴;创新改革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