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温州:组合拳招招见效 扶贫开发结硕果
2017年10月10日 03:51:4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0月10日讯当下,浙江向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冲刺,精准扶贫,成为补齐全局短板的重要一块。

  温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山区多、老区分布广,人口稠密。改革开放前,2/3的温州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能吃苦、能创业的温州人,创造了中国商业文明史上璀璨的温州模式,成为民营经济的先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经济高速发展、繁荣的背后的另一面是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掣肘带来的农村贫困问题。2015年前,全省26个欠发达县中温州占了5个。

  一场温州特色的精准扶贫战役全面打响。

  生活在泰顺、文成等自然灾害频发地的农民告别了世代生活的大山,无区域生态搬迁揭开了幸福生活新的一页;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风生水起,标本兼治、“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扶贫组合拳招招见效,盘活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商行天下的温州人恪守着“善行天下”的文明之美,政企社全面联动,发力精准扶贫,成为温州现代城市精神的鲜活佐证;折股量化扶贫、温州市领导挂钩帮扶等常态化有序推进……

  扶贫工作多点开花,惠民红利频出,一张亮眼的扶贫成绩单见证着温州精准扶贫的成果:2015年,温州下辖的5个欠发达县全部“摘帽”;2016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10607元,同比增长19.2%,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的户比重达到73.2%,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目标和任务;今年,温州又提出“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这项重大民生实事的扎实推进,意味着温州扶贫走向了纵深层面。

  异地搬迁,此心安处是家乡

  异地搬迁是解决偏远山村增收致富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温州结合“大拆大整”、生态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文成泰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点搬迁、危旧房改造等工作,完善异地搬迁规划,发挥政策叠加作用,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货币安置、农房梯度置换等多种方式,重点推进高山远山、库区海岛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的异地搬迁,鼓励异地搬迁农户向县城、中心镇集聚。

  在泰顺县城罗阳镇,“阳光家园”可谓是当地的明星楼盘,毗邻泰顺中学、泰顺县体育中心,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地段,小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品景致处处可见,而“泰顺下山农民安置房”的身份属性更使其远近闻名。

  韦开波曾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罗阳镇鹤联村林水洋自然村。从打工到养殖,再到做小本生意,尽管已在外闯荡二十多年,在泰顺县城置业,对于年近四十的他来说,却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泰顺县全力打造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的扶贫红利,使众多像韦开波一样的山区群众落户县城,住上了好房。

  韦开波介绍说,自己的新房面积为116平方米,每平方米4000多元,总价约50万元。他使用公积金贷款,加上农村宅基地置换收到的近10万元政策补贴,几项加起来,“自掏腰包”的首笔购房款只要15万元。得益于居住优势,韦开波在温州市区天雷巷、十八家农贸市场开起了泰顺山货门店,并计划以县城罗阳为据点,将山货生意做大做强。

  据了解,“无区域生态移民区”土地实行国有划拨,建设规费能免则免,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政府承担。因此,“阳光家园”的房子均价每平方米3980元,比县城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低42.9%。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文成、泰顺两地加快推进异地搬迁。泰顺通过建筑名企代建、收成本价认购、给多方补助,已打造15个抗震安居小区、18个乡镇异地避灾移民小区,先后引导4.5万名“搬迁清单”对象迁移到安全区域集中安居。泰顺、文成异地搬迁最高补助15万元左右/户,统规统建安置小区房价2500~5000元/平方米。

  产业“造血”,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依托生命力强的特色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脱贫、走向富裕的根本路径。在温州,各个欠发达地区立足资源实际,寻求自我进化,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涅槃故事。

  泰顺县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社长严立超是名副其实的“养蜂大王”。在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汪自强的帮助下,严立超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山区养蜂技术体系,并通过QS认证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促使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带动着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针对低收入农户和残疾人户展开一对一扶持,免费提供蜂种、蜂箱,采取产前实地调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保护价回收的全程跟踪模式,每年可为低收入农户、残疾人户增收4000余元。当地村民吴学友,去年年初还在为养蜂的事着急,到处拜师学养蜂。经严立超指导,吴学友带回几箱种蜂,不到半年就赚回几万元钱。像吴学友一样,依托专业合作社直接受益者有300多户,养蜂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当下,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乡村休闲旅游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顺应这一趋势,文成县武阳村围绕“刘基故里”的主题定位,将整个村子作为景区来打造,保留乡土元素,体现农家风情,逐渐形成了以乡村民宿为主,农业观光采摘和文化体验为辅,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亲子活动、国学培训等项目串联的乡村休闲旅游体系,带动就业255人,月收入人均达2050元。

  欠发达山区“多山缺水少良田”自然属性的另一面,是太阳能资源优势明显。如何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光伏产业,温州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推进创新探索。

  平阳县启动光伏小康工程。自2016年开始,每年整合1000多万元各类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光伏产业项目。利用村集体荒坡荒地、老学校操场及屋顶、鱼塘水面、农业大棚等架设太阳能光伏板,实现农光、林光、渔光互补。据测算每个项目年收益约6万~8万元;苍南农商行藻溪支行首创“光伏贷”贷款,支持藻溪兴文村村民建设屋顶光伏项目。每家农户每年发电约7000度,出售给国家电网可获得发电收益及补贴近7000元。

  政企社联动,“善行天下”成风尚

  作为系统性民生工程,扶贫涉及内容繁多。在温州,政企社联动形成的帮扶潮流,无疑是扶贫工作顺利推进的助推剂。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温州就开展党政牵头,机关、国企、民企一起参与结对挂钩扶贫。2012年开始,温州推行“领导+机关单位+企业+乡镇”的组团式挂钩帮扶模式。市四套班子每位领导都挂钩联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农户占比较高的21个乡镇,组织140多个单位和100多家企业参与帮扶,每年筹集扶贫资金达2500万元左右。

  “商行天下”的温州人创造了卓越的市场经济奇迹,在扶贫攻坚阶段,温州人演绎出“善行天下”的慈善之都精神,成为扶贫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

  七星村是平阳县鳌江镇海拔最高的山区扶贫重点村。2014年,本村村民的自办企业——温州芳菲农业运动休闲发展有限公司顺利入驻,温商回归,使曾经贫困的七星村变了样。公司对整村进行规划,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集农业观光、体育运动、科普教育为一体,采取农户+经济合作社+公司运营模式,利用农户承包地和旧宅复耕地,由公司出资金给农户耕作指定品种,收益归农户。现已种植200多亩花卉、500多亩茶园、80多亩蓝莓,还有各种蔬菜、淡水鱼及家禽等农副产业。

  据七星村温商扶贫项目负责人林香详介绍,项目在建设期间,便为村里提供了80多个工作岗位,营业后预计可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年人均增收约3.5万元。

  在泰顺三魁镇薛内村,泰商占股51%、村集体与村民占股49%的瑞雪公司成立后,通过实行“村企合一”,全体村民以地入股,共同开发经营全村耕地林地资源,享受企业化运营带来的生产效益,村民可获得股金、互助金、租金、薪金等收入,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三年翻了一番。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瑞雪模式”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也是温州“善行天下”精神的现实写照。文成县侨界爱心协会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共引导侨胞侨眷捐资2380多万元,重点支持赈灾和一对一帮扶结对贫困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泰顺县雅阳教育基金会共募集资金总计1086.8万元,其中,受奖励的雅阳学子有2274人次共奖励321.51万元,受奖励雅阳教师有2380人次共奖励729.53万元,还每年补助给雅阳卫生院50万元左右用于聘请4位专家坐诊,每年给雅阳车队接送学生补助8万元。据了解,仅温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就有义工队伍116支,义工队员2.7万多人,深入山区、老区、海岛、乡村,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助老、助学、助医、抢险救灾、生态环保等义工服务活动。“爱心温州·善行天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成为温州扶贫济困的响亮品牌。

  “互联网+”创新,社会扶贫再升级

  信息不对称往往是影响扶贫效果的一大因素。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从22万多的低收入农户中精准定位,防止出现数字扶贫、报表扶贫等?“互联网+精准扶贫”平台便是温州破解这一命题的重要路径。

  2016年4月,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之际,温州“互联网+精准扶贫”平台正式启动,成为全省首个能够实现一对一网上帮扶、项目自助对接的扶贫互联网平台。

  打开温州“互联网+精准扶贫”网页,点开申请帮扶、我要助力、助推搬迁等栏目,温州市扶贫工作动态一目了然。平台通过提供信息、提供机会、合作帮扶,实现“造血式”扶贫,也可以通过社会募捐、网络众筹等方式,打造扶贫志愿者帮扶平台,精准扶贫作用明显。渔民池昌贵的扶贫圆梦项目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就完成了86%的善款筹集;扶助困难户齐陶梅老人原址重建的5万元资金短期内便募集到位。

  自开通并投入使用以来,温州“互联网+精准扶贫”平台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被列入中央网信办全国网络扶贫双百项目。截至目前,平台点击量达125.3万人次,直接筹集救助资金236684.86元,帮助20户困难家庭解决就医、住房维修等困难,跟踪帮扶案例62个。

  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着力提升平台功能,重点做好帮扶双方信息对接,把平台推广到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推广到城市的志愿者组织、热心人士、在外温商,让低收入农户帮扶需求在平台发布,让帮扶组织或个人到平台筛选帮扶对象。

  在扶贫开发的道路上,温州稳扎稳打、亮点频呈,为困难群众筑造了一条条通往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而被实践反复证明、行之有效的温州扶贫模式也将走出浙江,在中国其他欠发达地区推广、复制。

标签: 温州;扶贫;组合拳;帮扶;精准扶贫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