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他们在行动, 保卫天空的精灵
2018年05月25日 09:49:5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徐昊

  陈其昌的鸟标本——苍鹰

  2016年鸟类摄影巡展,走进嘉兴市实验小学东校区

  绿色大地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在尖山完成拆网任务后部分成员合照(左四为陈强)

  绿色大地志愿者展示被拆下的捕鸟网 

  鸟儿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它们为世界带来悦耳的旋律,为环境增添了一抹多彩的动感,它们是天空的精灵。

  作为江南水乡的嘉兴,是鸟儿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目前在这栖息着多少种鸟,始终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不过,近年来鸟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却是事实。

  但屡禁不止的张网偷猎现象始终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针对偷猎现象,海宁、海盐等鸟类聚集较多的县市都已组织护林员定期巡逻,“春秋两季,巡逻的密度和频率比较高,拉网捕鸟的现象已有所好转。”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森林公安处褚超觉得,关键还是要解决市场对野鸟的需求,从源头上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减少偷猎者的贩卖渠道。

  除此,在嘉兴民间活跃着一群爱鸟人,他们自发而来,单纯带着一份对鸟儿的情感,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卫着这些天空的精灵。

  一个城市光有绿地花草还不够,我们更希望能生活在有鸟儿鸣叫的地方。

  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周国胜作为嘉兴知名的爱鸟达人,观鸟拍鸟已有8年。

  周国胜爱鸟,珍惜鸟,希望将鸟儿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更多的人。从2013年起,每逢4月“爱鸟周”期间,周国胜和摄友都会举办鸟类摄影展,且每年的主题各不相同,如2015年的“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2016年的“爱上飞羽,与鸟类共享自然;依法保护鸟类,建设美丽嘉兴”等。

  “我们为什么搞摄影展?就是为了宣传。”周国胜坦言,“一方面,希望自己拍的照片能展示出来;另一方面,美的东西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希望能唤起大家对鸟类的关注和热爱。”

  去年,周国胜他们还通过嘉兴市摄协组织了一场鸟类照片征集活动,共征集了上百种嘉兴常见的鸟类照片。整理后,安排在嘉兴实验小学、凤桥镇中心小学等学校进行展览。“鸟类的展览已经做了好几期,只要能激发起小朋友观鸟爱鸟的兴趣,我们展览的效果就达到了。”

  周国胜认为,全民护鸟的关键是让青少年从小养成保护鸟类的观念,在孩子的引导下,大人也自然会被影响。作为嘉兴学院教师,他还在课外担任学生摄影指导,有意识培养学生拍鸟的兴趣。课余时间,周国胜会带上学生们去市区各个湿地采风,找寻鸟儿的美。其中也有几名学生对鸟儿产生了兴趣,他们拍摄的鸟类作品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摄影比赛,还获得了奖项。

  他从2010年开始关注鸟类,也认识了一群爱鸟人士。鸟类是一种很有趣但又脆弱的小生灵,通过拍摄,他慢慢开始关注鸟类的生存。“一个城市光有绿地花草还不够,我们更希望能生活在有鸟儿鸣叫的地方。”

  带着这样的想法,周国胜开始参与爱鸟活动。2015年救助一只雕鸮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嘉兴爱鸟协会得到消息,余新有人发现了一只被遗弃的猫头鹰。周国胜和朋友们过去一看,才发现这是雕鸮的幼鸟。

  雕鸮属于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要救助幼鸟,就要先找到亲鸟。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公园一角,符合雕鸮的生活环境,大家将幼鸟放在树枝上,等待亲鸟的出现。但等了几乎一夜,始终没有亲鸟的踪迹。幼鸟不能主动捕食,也无法较远距离飞行,大家只能把幼鸟带回专门准备的两间平房喂养。

  在此期间,周国胜和嘉兴爱鸟协会的朋友们做了大量工作,询问中国鸟网和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和朋友们,了解雕鸮的食物选择、生活习性以及训练飞行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近3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小雕鸮有了独立捕食和自由转向飞翔的能力。在放飞地的选择上,众人进行了认真评估,最终选择了山清水秀的安吉。在湖州市公安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嘉兴爱鸟协会将雕鸮在安吉成功放飞,回归自然。

  除了亲身经历护鸟活动,周国胜在嘉兴地区鸟类的栖息与分布方面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与考察。

  近年来,他在天空中发现了许多原本没有在嘉兴地方资料中记载过的鸟类。周国胜推测,因为环境变化,鸟类原本的迁徙路线遭到了破坏,越来越多未出现过的鸟类“借道”嘉兴。

  最典型的是一种名为“东方鸻”的小型涉禽鸟。嘉兴原本并没有东方鸻的相关记载,但在拍鸟过程中,周国胜发现它每年都会定期在嘉兴地区停留和途经。东方鸻喜欢生活在开阔的草坪上,而嘉兴市郊的大片湿地正是它们的最佳栖息地。

  嘉兴越来越多的湿地成为鸟类居住的“家园”。石臼漾、贯泾港等湿地,每年冬季都会有大量的野鸭来越冬;到了夏季,又有大量的白鹭、苍鹭等在湿地繁殖。周国胜走遍了嘉兴市本级各地,最推荐位于大德路的观鸟公园,他认为这是目前嘉兴最成熟的观鸟场所。“这里有观鸟亭,每年3至4月可以在这里看到鸟儿孵化成长的整个过程。”

  我们成不了救世主,但我们会坚持下去。

  在海宁,有一支绿色大地环保志愿者服务队,陈强是队长。从2003年创立,成员从1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已有近70名成员。

  1994年,海宁的“母亲河”——洛塘河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污染事故,海宁西部一家制革厂的污水泄漏,导致整条洛塘河都受到了污染,被毒死的鱼统统浮在了河面上。这桩事故在当时刚从学校毕业的陈强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时候感觉很惊讶,以前没有这样的问题。”正是从那时起,陈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

  2003年,从属于海宁团市委志愿服务队的绿色大地开始组建,为什么要创立这样一支环保志愿者服务队?陈强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想要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名为“绿色大地”,他们关注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从水资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到垃圾分类宣传……名气最响的,便是他们对野生鸟类的保护。

  绿色大地对于鸟类的保护,最早起源于2003年。海宁东部有座大横山。有一次,陈强收到消息,有人在大横山拉网捕鸟,并贩卖给山下的饭店做野味。陈强赶忙带人前去拆网救鸟。在这过程中,陈强得知这类偷猎现象在海宁早已屡见不鲜,便下决心与偷猎者作斗争。

  海宁鸟类多聚集于城东鹃湖与南部的尖山等地,这类地方往往风景优美且人迹罕至,因此成为偷猎者眼中的“天堂”,也是陈强与同伴们重点关注的地方。

  2014年,陈强发现,鹃湖边每天有绿头鸭无故死亡的情况。凭着多年护鸟的经验,他怀疑有人恶意投毒,便组织队友轮流蹲守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抓住了投毒者。“其实野鸟几十块一只,赚钱是小,但如果这个物种在海宁断掉了,那就不是钱的问题了。”说到这里,他满脸的愤慨。抓到投毒者,陈强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定期在鹃湖边蹲守巡逻,直到2016年,鹃湖景区成立,管理者入驻,鹃湖边才恢复了平静。

  尖山也是陈强他们的重点。一来尖山是海宁野生鸟类聚集最多的区域;二来尖山毗邻南北湖,山丘连绵,居民较少,又分属海宁与海盐两地,行政上的划分对于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每年11月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很多非法抓鸟的人在尖山候鸟迁徙的路线上大规模安置捕网,捕猎后贩卖给山下的餐馆做野味。陈强组织队友去了很多次,经常和森林公安一起于凌晨两三时在山里蹲守。因为偷猎者也很狡猾,白天都很少出现。有一次抓住了,给他教育拘留。后来公安也出动了,把一些长期进行职业贩卖的人判了刑。“一个冬天下来真是触目惊心,有一次我们进一户偷猎者家里,冰箱打开,几十只冻鸟,甚至天鹅都有。”

  虽然对于偷猎者深恶痛绝,但他觉得这个群体也要一分为二去看,关键要搞好平衡,在打击的过程中更人性化。私自捕鸟绝对要禁止,以此非法牟利的顽固分子,要坚决打击,但若的确是生活困难,罚归罚,也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陈强估计,15年来绿色大地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共清除各种捕鸟网近千张。他们每年会组织近40场活动,尤其在春秋季候鸟迁徙高峰期间,他们都加大在尖山的巡逻密度,尽力使偷猎现象从尖山消失。他们常采用分小组的方式,每组六七人,方便又灵活。一有活动,就提前三五天群里发信息,自愿报名,然后统一自驾集合参加活动。“但我们毕竟是个松散型的志愿者团体,权限很小,没有明确的发言权,只能起呼吁作用。我们成不了救世主,但我们还是会坚持下去。”

  除了在山水间与偷猎者抗争,作为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的陈强也多次参与社会环保宣传。2012年,他曾与测绘局合作,印刷了5万份海宁地图,在地图上标注沿江候鸟迁移保护带,在海宁市区、尖山等地发放,呼吁重视护鸟、重视自然环境。

  陈强自认是个“认死理”的人,他的宗旨就是“要把环境管好、协调好”。他多次呼吁,应让环境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应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处和谐的家园。

  我花了20多年制作鸟类标本,就是想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从海宁尖山向东不过5公里,便到了海盐南北湖。这里依山傍海,万木垂荫,生态环境优越。据统计,南北湖是嘉兴地区鸟类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共有16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

  在南北湖山中,曾存在着一间由民居改建而成的“鸟类博物馆”,馆内藏有近400件鸟类标本,鸟类品种均来自于南北湖一带,这都是馆长陈其昌20多年来的心血之作。

  作为地道的南北湖人,陈其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南北湖鸟类品种与分布。2000年,他专门编写过《南北湖鸟类》一书,详细收录了南北湖当地常见的87种鸟类。2008年,《南北湖鸟类》再版,总数增加到了161种。

  其实,陈其昌与鸟儿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时期。那时物资贫乏,捕鸟一度是这个海边小镇村民重要的谋生手段。“我爸爸以上几代人都是抓鸟的。”陈其昌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南北湖山头遍地都是当时海盐澉浦公社生产队放置的捕鸟网。生产队捕鸟可以记工分,抓的鸟越多,分数越高,人们对捕鸟是习以为常的。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村民开始逐渐认识到捕捉候鸟是错误的行为。特别是私自捕鸟被明令禁止后,他与村民们已不再捕鸟,而是投入到对鸟类的爱护与关注之中。

  制作鸟类标本,与他在谈仙岭小学的任教经历也有关系。

  谈仙岭小学,曾被称作“海盐最高最小的小学”,位于南北湖谈仙岭,校园里只有一间简陋的教室、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兼标本室和一个小操场。陈其昌作为这所学校的校长兼唯一的老师,在艰苦的环境下独自坚守了38年。

  “1992年,我向学生们介绍南北湖的鸟类品种。但学生不能把名字和实物对应起来,我就想到做标本。”

  做标本是一件很精细的活,陈其昌先要测量鸟的尺寸,包括鸟的高度、喙、脚、尾巴;再设计标本的成型姿势;眼睛需要预做,一般用电珠来代替。当准备工作完成后,才会开始扒皮。扒皮工艺较为繁琐,从胸肌处划一道口子,划到两端翅膀,再去肉去脂,仅保留骨架,并留下表皮相连。鸟儿内部处理完成后,对鸟体使用石灰、明矾防腐,然后在鸟儿肚中填充棉絮后缝制,一只鸟标本才得以完成。

  最早,陈其昌将制成的标本放在教室标本角。2002年以后,标本越做越多,学校里放不下,只能移回家中。陈其昌一看制作的标本已经那么多,索性就把家里的两间房子布置成了展馆,向公众免费展出标本。

  没多久,南北湖有个“鸟类博物馆”的消息传遍了海盐及周边县市,不少学校师生组团前来学习知识。“最远的是新疆环保局的参观者,最多的一次是海宁的学校,没预约就来了360多人。”从机关单位到学校夏令营,上至官员下至孩童,都是博物馆的宾客。据陈其昌统计,起码有4万名以上游客来参观过他的鸟类标本。

  访客量如此之大,陈其昌却依然坚持向民众免费开放。

  早在2005年,就有人劝他要用标本来养标本,适当收费也好维持经营,也有人建议他弄个捐款箱,游客自愿投钱。但陈其昌坚决不收钱,“我花了20多年制作鸟类标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标本,能够发挥它们的科普作用,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2015年,陈其昌老家拆迁,这数百件标本的安置一度成为难题。澉浦小学伸出援手,腾出一间大教室,供他展示标本,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赤腹鹰迁徙时是成群结队的;松雀鹰个子小,在树林中拐弯很快,捉鸟很灵敏;鸢的尾巴像鱼尾巴一样,是向里弯进去的……”如今,每个澉浦小学的学生,新学期都会来陈其昌的标本陈列室上课,学习家乡的鸟类知识。

标签: 鸟类;标本;海宁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