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海宁公安高质量“智造”万家“平安盾”
2019年01月09日 15:34:22 来源: 嘉兴在线-嘉兴日报 通讯员 王振浩

  嘉兴日报1月9日讯(通讯员 王振浩)“以前最痛苦的就是到学校接送小孩,汽车走走停停像蜗牛爬行,路堵心更堵。”张女士的女儿在海宁市区学林街南苑小学读书,这个地方学校集中,上下学时段车流量十分密集。不过,她这种“心堵”的状态在半年前得到了“治愈”,“现在我每天早上可以多睡半个小时再出门,不要太幸福。”

  张女士幸福感的提升得益于海宁交通“智”理的深入推进。去年,海宁市公安局联合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启动了市区智能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项目,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海宁,“智慧”的深度应用重塑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智慧信号灯自主调节配时成为早晚高峰治堵神器;水网管道中继站的电瓶全部安装了定制的射频卡,一有异动就会报警;新建住宅小区出入口全部设置非接触式管控设备,提前预警安全隐患……

  海宁主动拥抱信息科技,多部门联动共建整合资源,让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变成现实。

  163个路口的个性化“定制”

  让城市管理不“跳针脱线”

  2018年,海宁的机动车保有量超27.7万辆,居嘉兴各县(市、区)首位。这个数据较2013年翻了一番,但同时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却提高了12%,这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海宁地域东西呈狭长状,形成了市区车流量早上出城多、晚上进城多的‘潮汐’现象。”海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赵勇介绍,去年5月,海宁交警为市区163个路口全部制定了个性化方案,建立电子化档案。交通指挥中心根据高峰、平峰、周末、节假日等不同时段的车流量状况,及时对红绿灯放行时长做出调整,使路口通行能力最大化。据了解,仅一个海宁大道皮革城路口的红绿灯配时方案就制定了24套。

  “平峰时段,在海宁大道保持60码的速度,就能一路畅行。”林先生每天都要从海宁市区开车到30多公里外的长安镇上班,自从智能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项目运行后,他发现出城进城顺畅了很多,排长队的情况明显少了。

  市民出行体验的细微变化,看似小,却蕴含着“大”民生。城市的管理者深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局部一点一滴推进,才能在全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据悉,海宁市公安局与公安部交通科研所等机构合作,经过三期建设,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2%,绿灯使用效率提高13%,万车事故率下降12.9%。去年10月份以来,死亡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0.6%,获评全国“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十佳创新奖。

  14个“微型派出所”改造升级

  织起一张全方位的信息感知网

  “原来我们这片要改户籍信息,到派出所至少坐半个小时公交车,现在的警务室就像把派出所搬到了家门口,稍微走几步就到了。”仅用十多分钟,家住袁花镇濮桥村的韩小妹就在谈桥警务室办好了户主变更手续。“喔唷,方便来。”拿着新的户籍本,她笑着说。

  警务室是公安机关接触群众最前沿的基础阵地。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包罗万象,情况复杂。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去年,海宁选择14个社区警务室升级改造为“微型派出所”。这些“微型派出所”都驻扎在撤乡并镇人员密集的地方,且与普通的社区警务室不同,不仅可以受理户籍、治安、交管等120多项公安业务,还承担着接处警的任务。

  “海宁有些镇是由三个乡镇并起来的,派出所往往建在其中一个乡镇上,那么对于另外两个并进来的乡镇居民来说,到派出所办事就十分不方便了。以前,派出所接到市局情指联勤中心指令,报警地点远的话,从派出所赶到报警点可能要十几分钟,遇上交通拥堵等路况,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海宁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张群道出了“微型派出所”设立的深意,“方便群众办事的背后,其实是警务机制的改革。海宁有15个派出所,除了观潮派出所是景区派出所,辖区范围相对较小外,我们在其他14个派出所中各选取1个中心警务室进行升级,等于在15个派出所基础上又增加了14个派出所。”

  与之配套的还有,海宁将原社区警务平台升级完善为“全息警务”智能工作平台,整合12类业务应用系统和APP工具,集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监督检查、人员管理、任务提醒、考核考评等功能于一体,推进全息感知,实现整合应用。这一平台已在嘉兴全市推广。

  “现在社区民警在开展巡逻、走访、检查等日常勤务的同时,一旦辖区内发生警情,平台及时将情指联勤中心下派的指令发送至社区民警,让民警从接警到抵达现场一般只需三五分钟。”张群说。

  多部门牵头跨界共治

  实现700平方公里的全域覆盖

  深夜时分,许巷水网一中继站的报警信号发送到了海宁“沃警务·防控云”平台。民警第一时间赶到,当场抓获正在盗窃电瓶的4名犯罪嫌疑人,确保了关键设施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用水。

  “你们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犯罪嫌疑人落网后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不知道其实是水网电瓶上的一张电子标签“发现”了他们的不轨,更不知道在海宁,一个人、一辆车、一处公共场所……都可能编织在一张无形的平安物联网中。

  一个以“物联+互联”为核心的“沃警务·防控云”系统,实现了海宁700.5平方公里区域内射频信号接收全覆盖、无盲区。

  海宁中国皮革城670余家商户使用“市场盾”后,贵重衣物被盗的情况就很少发生了;11个百人以上务工人员的建筑工地,全部配套建起了“建工通”考勤通道,精准记录员工考勤情况,减少了劳资纠纷;27所学校使用“校平安”的学生超过1.3万名,家长手机客户端可实时查询定位,异常活动实时报警,充分保障了学生安全;4家医院和7个养老机构配上了“医管家”,430多名智障老人用了“归家宝”,老人走失后找回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找回率达100%;116个新建住宅小区出入口全部设置非接触式管控设备,实时掌握人员、车辆进出,有轨迹、有图片、有预警,实现精准管控……海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安打防实战、基础管控、民生服务等领域,一网管控人、车、物、单位、场所等基础要素,建设起覆盖全市的物联管控“平安网”。

  海宁以民生安全作为第一警务,在“智能”公安新生态建设引领下,全力保障民生,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去年,海宁刑事打处同比上升4.95%,打处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51.8%,行政处罚数及打处移诉数列嘉兴第一,为群众和企业追赃挽损数额同比上升33%。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社会治理方式,重构着海宁的安全防控体系,实现从破解‘小治安’问题到重构‘大安全’格局的转变,这样的变革将持续上演,并向更高质量的平安建设迈进。”海宁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标签: 海宁;公安;平安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