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1767户低收入家庭增收背后的海宁故事
2019年09月29日 08:07:08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沈鑫 马森苗

  编者按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地。98年前,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在这里凝练升华。南湖畔,一代又一代的嘉禾儿女,胸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政治理想,不懈求索、砥砺奋进。一大建党时的历史呐喊,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号召,穿越时空、遥相呼应。

  回望过去守初心,直面未来担使命。即日起,嘉兴日报开设《初心:起航地的回声》专栏,推出广大党员干部以学习开新局、以调研谋新篇、以落实创新业,真正把初心使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的生动实践,确保把主题教育焕发的激情和动力转化为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法宝。

  “女儿很喜欢画画,之前停掉了一段时间,现在可以让她重新拾起这门兴趣,再给她买点画画的材料。”从村干部董金鑫手里接过今年第二期增收“红包”3638元,海宁市硖石街道南漾村低保户沈魏雅难掩心中喜悦。“这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政策,尤其是为女儿求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缓解了我们家庭巨大的压力。”她说。

  衣着朴素、身材清瘦、头上布满白发,42岁的沈魏雅看着比同龄人要“沧桑”。2010年,她的丈夫遭遇交通事故,前后动了7次手术,仍留下了肢体二级残疾,再无劳动能力。这一年,他们的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手术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加上还有两位老人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沈魏雅每月3000多元收入和800多元低保。

  家里的农房,自上世纪90年代建好后,再没有翻新过,一遇上雨天,室内也下起了“瀑布”。“小孩上高中后,负担越来越重了。”没有一件家具的客厅里,贴满了女儿“三好学生”“优秀学员”的奖状。“她很喜欢画画的……要不是有这个政策。”说到这里,沈魏雅的声音越来越轻,“首期我们也拿到了3600多元,没掏一分钱,每季度有稳定收益,政府真是给我们雪中送炭。”

  每季度都能拿到“红包”,源于沈魏雅参加的海宁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项目。

  在此前的调研中,海宁市委市政府发现,目前基础尚可的家庭都已脱贫,但还有像沈魏雅这样的近2000户家庭受制于因残无劳动能力、因病增加支出或者无法劳动减少和失去收入等原因,造成“造血”增收乏力现象比较突出。据海宁市民政局局长倪继红介绍,传统的产业帮扶等手段收效甚微,就算有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这些家庭大多连最初的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

  如同“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帮助低收入家庭“造血”增收,依然“雄关漫道真如铁”。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破解“弱劳动能力户自身造血”难题,海宁市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次带队走村入户实地调研,研究拓宽扶贫增收的新方法、新渠道。“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源性资产成为精准扶贫改革突破口。”海宁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海宁破题的关键在于依托海宁作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先行先试优势,拓宽思路,采取农村“三权+”或城乡公寓房资产抵押贷款方式,出招帮扶低收入家庭以“零本金”实现增收。

  项目面向持《低保证》《低保边缘证》的城乡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根据不同的对象类别向银行申请6万至25万元的贷款,用于国资公司和乡村振兴“飞地抱团”等稳定收益项目投资,每年获取贷款资金10%的固定收益。项目实施期为5年,收益作为政府特殊照顾收入,不计入低收入家庭社会救助政策相关的核定收入范围。据统计,参加项目的每户家庭每年可稳定增收5400元至22500元。  

  “一年净增1万多元,好比家里多了一个劳动力。”搬进海昌街道横山社区勤民东区的拆迁安置房快4年了,周舟松家里的地砖还没铺上。67岁的他和老伴为了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以及颈部动过手术的儿媳,每天起早贪黑。“孙子明年初中毕业,开销要大起来了。”今年,他从社区干部那里得知海宁正在实施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项目,便与社区、农商银行、财政、项目主体签订托管协议,把这套拆迁安置房抵押贷款了15万元,这笔钱入资海宁皮革时尚小镇项目。“有政府给我们兜底,家里多了一份保障,心里踏实了。”周舟松说。

  为确保项目风险可控、收益稳定,当地还设立了初心帮扶资金,专项用于利息补助和风险保障。

  此外,依托“一键核对”和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海宁落实了项目精细化管理。他们坚持“扶上马”还“送一程”原则,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新列入信息库名单并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于每年11月底按照规定程序加入项目;对于当年退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的,可继续享受一年的收益,给予低收入家庭充分的“渐退期”。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海宁将“沉睡的资源性资产”激活,为低收入困难家庭带来了“源头活水式”帮扶。目前海宁已有1767户低收入家庭自愿参与这一项目,参与率87.82%,贷款总额2.13亿元,前两期累计已发放群众1060万元收益,户均年增收可达1万元以上。

  海宁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前,低保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13000元,低保边缘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20000元的目标”。“只要坚定初心使命,这个梦想就一定能够照进现实。”海宁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 初心;海宁;低收入家庭;顾亦来;马森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1767户低收入家庭增收背后的海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