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一颗颗“幸福果” 串起桃农甜蜜生活
2021年07月09日 14:31:38 来源: 嘉兴晚报 记者 黄 烨 通讯员 陈亚其 万佳俊 摄影 丁思源 万佳俊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卖桃子,长大后,我帮着爸爸种桃子,现在,我带着全村人一起做好水蜜桃产业。”7月5日中午,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党委书记徐利军一边给水蜜桃装箱,一边乐呵呵地说。

  今年日照强、雨水少,凤桥水蜜桃里最受欢迎的品种湖景蜜露提前一周大量上市了。一个个果实缀在果树上,丰盈饱满,待人采摘。桃农们一早就钻进了桃林,小心翼翼地摘下桃子。汗水顺着脸庞滴进土里,笑容挂在嘴角,点亮了平凡的生活。

  当家人接连生病,桃农胡先发靠水蜜桃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当学成归来,新农人陈慧春带着水蜜桃上抖音,让科技走进桃林,让凤桥水蜜桃走出长三角。

  在凤桥镇,水蜜桃串起了大家的甜蜜生活,是百姓生活中的“幸福果”。一个小小的水蜜桃,助力了乡村振兴,也推动了共同富裕。

  一个桃子,三代人的初心坚守

  “我这辈子就没离开过三星村。”49岁的徐利军生于斯、长于斯,水蜜桃是他内心最大的骄傲。

  水蜜桃是凤桥镇的一张“金名片”,三星村家家户户都种水蜜桃。

  40多年前,徐利军还是个六七岁的孩童,就跟着爷爷到嘉兴市区卖桃子。“房前屋后种了几棵桃树,桃子成熟时,爷爷每次挑着四五笼桃子,带着我赶个大早。”他们要步行到余新镇去坐轮船到狮子汇渡口,再一路走到环城东路。“南湖饭店对面有一排梧桐树,我们就在那里卖桃子。”

  桃子2毛钱一斤,卖了钱,爷爷就带他去下馆子,一碗雪菜肉丝面成了徐利军童年记忆中的美味。

  跟在爷爷和爸爸身后的少年渐渐长大。一辆自行车,十笼桃子,16岁的徐利军一个人骑一个半小时的车,到嘉兴市区中基路卖桃子。凤桥水蜜桃好吃,周边的居民都认准他买。

  1988年,徐利军的父亲开始大面积种植桃树。一棵棵桃树承载了生活的希望,在凤桥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1995年,当了6年小学代课老师的徐利军被告知村里在招收工作人员,问他愿不愿意到村里工作。他没有犹豫,成了一名村干部,一干就是26年。

  黝黑的肤色,粗糙的双手,如今的徐利军是三星村党委书记,却也是一个普通桃农。将一棵棵桃苗精心培育长大,开花结果,徐利军身在田间乐此不疲。

  6.5亩水蜜桃,不多,却倾尽了徐利军的心血。他要给村民们看,村书记都在下地种桃子,“凤桥的水蜜桃,大有可为!”

  这些年来,种植水蜜桃的农户越来越多,怀揣着对凤桥水蜜桃的热爱,徐利军心中也在勾勒一幅水蜜桃发展蓝图:打响凤桥水蜜桃的品牌,转变理念种植优质水蜜桃,形成凤桥水蜜桃的行业标准。

  徐利军对水蜜桃寄托了太多感情。他带头用上了统一设计、印有凤桥水蜜桃品牌标识的包装。粉色的盒子上有他的微信,顾客只需扫二维码就能追溯源头。趁着中午时间给水蜜桃装箱,徐利军的动作小心翼翼又快速利落,嘴上还不停地说:“你看,这个水蜜桃白里透红,多好看。”

  一片桃林,普通桃农的希望之光

  一大早,三星村桃农胡先发就钻进了桃林。

  7月5日,桃林里闷热不已,只是半晌,胡先发的衣服就被汗水打湿。但他依然埋头苦干,而且笑容满面。

  生活给他带去了苦涩,水蜜桃为他送来了甜蜜。

  1993年结婚后,长在联丰村的胡先发在三星村安了家,入乡随俗种起了水蜜桃。靠着活络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1998年,胡先发拿着卖桃子赚到的第一桶金造起了房子,虽然也欠了外债,但生活充满了希望。

  谁承想,到了2008年,外债是全部还清了,胡先发的妻子却查出了肠癌。胡先发一边照顾妻子,一边更加卖力地种地赚钱。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岳父岳母也相继被查出癌症。2017年,妻子病情加重,又查出骨癌和肝癌,当时女儿还在上海念大学,胡先发的双肩负重千斤。

  最艰难的时候,凤桥镇党委、政府给他送去了温暖,帮他度过了至暗时刻。除了送技术、送温暖之外,凤桥镇还帮助胡先发打通销售渠道,尝试“采摘园”等新的销售模式。

  仅仅一年,已经被列为支出型贫困家庭的胡先发愣是靠着桃子,把头顶的贫困帽摘了下来。一开始是三星村的10亩桃林,12年前他去联丰村承包了15亩地,3年前他又去联丰村承包了近20亩地。

  新种的桃树,第四年才会结果,第五年才丰产。他每天在桃林忙碌,仿佛见到了水蜜桃硕果累累的样子。

  渡过难关后,胡先发也将爱传递下去。身边只要有桃农请他帮忙,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别人。他还招收了身有残疾的困难户余文根,让他在自己的桃园打工。

  为了帮助更多与他相似的困难家庭,他主动与村委对接,加入“桃帮帮”先锋销售点,帮助困难户解决水蜜桃销售难题,提高困难桃农的经济收入。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领更多桃农走上致富的道路。”从逆境中走来,今年55岁的胡先发依然积极向上,充满阳光。他还不断出去参加培训,学种植技术,学新媒体技能。

  在凤桥镇,有2239户桃农在7500亩桃林里辛勤耕耘。凤桥镇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每亩经济效益1.25万元来算,一年就能赚9375万元。水蜜桃,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一个产业,新农人的乡村振兴梦想

  “水蜜桃正确的‘打开方式’,收到我们的水蜜桃后放两到三天,给它做个全身SPA……”你刷抖音时有没有刷到过一个名为“陈笑笑的农场”的抖音号?一条抖音就有70多万播放量。

  在该抖音号的介绍里这样写着:85后农场主,大学毕业在城市和农村的艰难抉择中选择回乡创业。“陈笑笑的农场”就是永红村的桃花源农场负责人陈慧春。

  从小看着父母种水蜜桃,陈慧春最是知道其中艰辛。许多年轻人觉得在大城市才能追逐梦想,但是陈慧春不觉得。

  “父母年纪都大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于是大学学国贸专业的她在父母的不解下毅然回到凤桥,进入了这个甜蜜的行业。

  2014年,陈慧春成立了桃花源农场,一开始承包了120亩地,后来慢慢增加到300亩。

  虽是满腔热血,却遇到了不少坎坷。陈慧春回忆,水蜜桃比较“娇嫩”,有一次销售火爆,她满心欢喜地打包快递出去,但是没注意20箱叠在一起,下面的全部压坏了。去年天气状况不好,水蜜桃落果率高,品质也不好,收购价降到两三元一斤,种得越多亏得越多。

  在一次次坎坷、一次次试错中,她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今年,她拍抖音宣传自家水蜜桃,严格给水蜜桃分级售卖,将原来12个一盒换成6个、8个、9个一盒的小包装,并花了大价钱请设计师设计新潮的包装。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购买需求。

  精品包装里每个果子都有六七两,品质更高,价格也高,9个装的礼盒能卖到80多元甚至一百多元。

  长三角的市场趋于饱和,她还打开了销售渠道,带着凤桥水蜜桃走进了珠三角。今年截至7月5日上午,她已经通过冷链发走了近万斤水蜜桃。

  事实上,陈慧春早就走在了别人的前面,她将自动化带了进来,几年前就开始培育新品种,找准机会早早地为桃子做预售……她家的桃子不愁卖。

  陈慧春不但卖好自己果园的桃子,还收购农户的桃子。她给农户的收购价达到了5元多一斤,比市场收购价高出5毛,让桃农乐开了花。

  “桃农辛苦了一整年,好的果子就该卖出好的价格。”由于陈慧春出价高,带动了优质水蜜桃的价格,让农户都有得赚。她鼓励桃农减少每棵桃树的果量,让每一个桃子都成为精品,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每一个水蜜桃里,都藏着陈慧春的希冀,把凤桥水蜜桃产业越做越大,让所有像父母一样种了一辈子桃子的桃农都赚到钱,是陈慧春努力的方向,“做农业,很有成就感!”

标签: 水蜜桃;桃子;桃树;农场 责任编辑: 陈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一颗颗“幸福果” 串起桃农甜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