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跟着农技专家下农田 科技播下新希望
2020年04月01日 05:40:5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见习记者 水蓝薇

  浙江在线4月1日讯(见习记者 水蓝薇) 不负春光,抢抓农时。眼下,龙泉广大农户正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在田间地头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近日,记者走进龙泉,去体验农户和农技专家如何携手,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

  降温也不怕

  水稻育秧有窍门

  第一站,记者来到龙泉市兰巨乡梅垟村水稻种植基地。刚一碰头,种粮大户雷少伟就从育秧棚里抽出一块育秧盘放到记者眼前,笑意盈盈地说:“这秧苗长得很壮嘞!”

龙泉.jpg

雷少伟在水田里耕作。见习记者 水蓝薇 摄

  眼前,绿油油的秧苗挤满了育秧盘。雷少伟抚摸着秧苗,颇有感慨:这批秧苗于3月中旬开始育苗。当时,龙泉大范围降温。按照平常的经验,受降温影响,秧苗必定要“死伤一片”。

  幸好,早在3月初,国家水稻产业体系杂草防控岗位专家陆永良就电话联系雷少伟,提醒他做好育秧期间的保温工作。

  “再生稻的播种时间比较早,育秧期可能会碰上降温。田间育秧时,育秧盘要放进齐膝高的塑料棚里保温。也可适当低温炼苗,这样它会长得更敦实……”雷少伟拿出笔记本,一行一行指给记者看:“陆老师的话,我都记着。照着做,错不了!”

  电话里,陆永良还特意和雷少伟聊起了这些“铁疙瘩”。陆永良说,目前已有的播种装置,播撒种子的密度偏高,建议采用一种气压式播种装置,由定压吹气装置输送种子,可实现精确点播,控制播种密度。

  雷少伟算了算,如果播种量更为精准的话,育秧盘里的秧苗和稻田移栽苗的成活率会由目前的80%提升到95%。他这几天正在琢磨着引进这样的新机器呢!

  帮助雷少伟种田的专家,不止陆永良。“要多和周边农户共享设备,提高机械使用率,才能发挥它们的价值。”知道雷少伟对农机有一股收不住的热忱,一旁前来进行技术指导的丽水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波忍不住叮嘱。

  原来,在雷少伟购买机械初期,刘波就给他提了醒:农机折旧率高,维护成本也高,不妨和周边农户分享加工设备,收取加工费,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又可增加收入。

  “喂,老雷啊,今年我这里要种‘嘉丰优2号’品种。”“好嘞,4月份的时候你过来育秧吧!”谈话间,雷少伟的电话响个不停,他让刘波放心,仅3月就有十几家农户表达了合作意向。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通过给农户加工稻米,雷少伟已增收5万元。随着农耕推进,育秧、烘干等方面的加工收入会更多。

  改进筛选机

  石蛙“口粮”更卫生

  接下来,记者和科技特派员舒妙安一起来到龙泉市屏南镇百步村的石蛙养殖基地。舒妙安是一大早从杭州赶来的,他要去百步村进行技术指导。

  走入养殖场,只见养殖户何金海掀起沟渠边的遮板,蛰伏在下方的石蛙“扑通”一声跳入水中。没来得及躲避,记者裤脚都被溅湿了。

  “它们精神头可好了!”一边说着,何金海指向了遮板内侧,示意我们细看。只见板面上密密麻麻粘着石蛙卵,色泽晶莹剔透。何金海说,今年1月至3月,他的石蛙同比增产约一倍。

  这是怎么做到的?何金海说:养好石蛙,要在筛选饵料上费心思。舒妙安给他介绍的筛选机起了大作用。

  走入饵料室,只见一排排木架上整齐堆放着木框,木框里装着石蛙的饵料——面包虫,学名黄粉虫。

  看到屋内都是这些管状、黄褐色的小虫子,记者不禁头皮发麻,杵在门口迈不开步子。舒妙安径直走到屋子中央的筛选机旁,从机器下端的木框里捞了一捧面包虫,左看右看,嘴角有了笑意。他招呼记者道:“你快来看看,这些虫子可干净了!”

  何金海拍了拍那台齐腰高的筛选机向记者介绍:运来的虫会被倾倒入机器中经过层层筛选,剔除灰尘、粪便、残虫、残骸。最后,虫子们就和洗了澡一般,变得干净清爽。

  “我们也做了一些小改进。”舒妙安指着机器中部的一个木框说:木框的一头被垫高,以此形成一个倾斜角度,这会让饵料更利索地沿着木框流出。石蛙喜欢活的饵料,即使多次筛选,机器也不会对面包虫造成伤害。

  何金海说,有了这台机器,对比之前的手工劳作、竹木框筛选,效率提高了20多倍。而且,因为机器筛选后的饵料杂质更少,也可保证水质清澈,为石蛙提供一个更卫生的生活环境。

  线上解难题

  农户种田更安心

  下一站,记者走进龙泉查田镇下保村的油菜田。此时,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落,油菜荚孕育着菜籽,渐渐饱满。

  一见记者,农户陈正华就乐呵呵地算起账来:“今年,我这一亩油菜可以增产100斤左右,平均一亩能多赚600多元!”

  这份自信从何而来?陈正华说,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张冬青给他的油菜田想了点子:加大尿素和硫酸钾复合肥的使用量。

  刚开始,陈正华其实有些将信将疑。他怕油菜根系会因为施肥过量变得短小,抓不住土壤易伏倒。

  因为不放心,施肥那几天,陈正华几乎天天“骚扰”张冬青:经常在微信上发一连串的图片和长串语音。“硫酸钾复合肥要用在离根茎10厘米处。”“尿素在油菜准备开花时就可以用了。”得到回复,陈正华的心逐渐踏实了。

  “来,试试。”陈正华钻进齐人高的油菜丛林中,指着一株油菜,示意记者用力拔一拔。记者双手使劲,蹭了一手心的菜汁,油菜依然牢牢地抓着地面。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粮油站站长连晓梅告诉记者,张冬青、刘波等农技专家还和农户们建立了微信群,为农户解答疑难。同时,这样的交流,也让农户们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

  “我也在这样的微信群里呢!”在记者的最后一站,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当地农户王登辉和记者聊起,他在微信群里了解到“越优”油菜系列产品,并于今年试种了100亩“越优1510”。看油菜长势,他估计新品种会比普通品种的亩产高15%到20%。

  采访中,王登辉的手机因为一直接收新的微信消息而不停地震动。当他打开手机时,发现相关群组已更新了百余条消息。农户们和农技专家讨论着油菜结荚细节、如何准确记载油菜终花期等问题。王登辉说,有这么多伙伴在,他种起田来更安心了。

  采访结束,王登辉邀请记者爬上一个山坡,去看看他的农场全貌。站在坡头,蓝天高远、日光和煦,一块块油菜田如碧波般在春风中荡漾。王登辉说,再暖和一点,村里的各项农旅融合活动也要办起来了。届时,田野里会迎来很多摄影师、写生的画师和欢乐的孩子,那将会是一幅别样的春耕美景吧。

标签: 责任编辑: 张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lsnews/202004/W020200401204570062937.jpg

跟着农技专家下农田 科技播下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