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义务临终陪护这条特殊的路 老张坚持走了40多年
2015年10月26日 08:37:42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毛一波

70岁的老张精神挺好,他说自己减压的方式就是大哭一场。记者王思勤摄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自21岁那年亲手料理了师傅的身后事之后,就常有人因为临终陪伴、操办后事的事求助于张孝杰,而他也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统统有求必应,分文不收,"到底送走了多少老人,早就记不清了。”

  如今,老张已经70岁。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他,还经常忙得不分昼夜:到医院慰问重病患者,在社区陪伴高龄孤老,帮助家属料理逝者后事……

  能够安心离开,是许多人对人生的最后期待

  昨天,在海曙迎春社区,记者见到了张孝杰。他头发花白,着深色衣裤,精神矍铄,手上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

  老张说,他幼年丧父,在工厂上班时,车间的王主任一直很照顾他。虽然自己嘴里叫着师傅,但心里老早把王主任当成了父亲,"后来,师傅被查出患了癌症,我每天骑着黄鱼车和师傅的儿子一起到医院陪护,直到师傅去世。现在,我还记得师傅弥留之际的一句话,‘有孝杰送我,我就放心了’。”

  这一句"放心”,让当时的张孝杰很受震动:"生命的长短,无法预计。但我相信,能够安心离开,是许多人对人生的最后期待。”从那之后,无论是亲友还是同事,谁家有人过世或需要临终陪护的,只要喊一声,张孝杰都会赶去;即便是很多人都避讳的入殓前净身穿衣的活儿,他都二话不说,上前帮忙。有好几次,他甚至自掏腰包买花圈,招待前来奔丧的客人。

  陪伴他人度过人生最痛苦的阶段,就是一件好事

  时间一长,张孝杰的热心越传越开,素不相识的人也打来电话求助。后来,张孝杰到社区做了社工,这下,他"管事”的范围更大了,还有健在的老人为了身后事找到张家,要求"关照”。

  虽说是义务帮助,张孝杰从没小看这些事的专业性,"如何陪伴孤老,让老人愿意向你倾诉,如何劝慰重病患者,让他接受你的排解,以及如何给逝者穿衣化妆等,都有技巧,需要静下心来学习。”

  在常人眼里,无论是临终陪护,还是操办后事,总令人有所顾忌。一开始,张孝杰的坚持也让家人无法理解,子女们劝他:"你有工作有收入,即便要做志愿者,也可以做其他的事,为什么非得干这个?”

  老张有自己想法:"生离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事,能帮助、陪伴他和他的家属平安度过,就是一件好事。更何况,既然是活,总得有人做。我做了这么多年,已经熟悉了,顺手了。”

  老张用一句"熟悉顺手”简单带过了这些年的付出,但居民们都看在眼里。1999年的时候,有居民统计过,截至当时,老张帮忙送走的老人,已有100多位。现在,更是数不清了。

  把老人和患者当亲人,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心里

  一度踽踽独行的老张如今有了同伴。2013年,迎春社区临终关怀团队成立,有十多名志愿者加入,2014年,海曙"北斗心灵”生命关怀社成立,志愿者人数超过了50人,老张成了其中一组的组长。

  打开老张带来的布袋,里面是整整三大摞的资料,"这只是我们第一组大半年的活动记录,180多次慰问陪伴,送走了11位老人。”老张说。

  记者随手翻开了一页活动记录,上面是志愿者小吴的诉说:

  5月14日,张师傅带我们去了新典社区一户病人家,病人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后得了尿毒症、失明等多种疾病,平时就靠他七八十岁老父母的微薄农保维持一家生活。和这样的家庭对话,让人无比难过,张师傅是第四次去,每次都带一些日用品,这次也不例外。

  我一直记得张师傅说的一句话,他第一次走进这户人家时,大哭了一场。今天,我也大哭了一场。我相信,这样的对话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志愿者,都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让我们被世俗蒙蔽的心,重新变得鲜活有力……

  "老张说,必须把老人和患者当亲人,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心里。也就是说,这每一次的抚慰,都是在和他人一起分担悲恸,我们志愿者内心也非常不好受。有几位志愿者,正是因为受不了一次次的压抑和悲伤,退出了。”坚持了两年,并把自己的孩子也带进团队的志愿者陈大姐说,她非常佩服老张,坚持了40多年,每次都以身作则,"他心肠那么软,却又是那么坚强。”

标签: 临终陪护;孤寡老人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