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宓氏族人世代守护一座古墓 他们拿出珍藏百年的家谱寻找答案
2016年03月25日 14:20:40 来源: 钱江晚报 邹洪珊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在慈溪,有一个叫宓家埭的村子,生活着四千余人,基本上都姓宓。

  清明快到了,按照中国的传统,都要修修祖坟。宓家埭的族人们最近也忙碌着,准备修葺山上的古墓。

  这座古墓,就是宓氏一族"不外传”的秘密——族人相传,墓的主人,是宓氏迁居至慈溪的始祖。

  千百年来,宓氏族人世代守护这座古墓,但渐渐地,谁也说不清这座墓到底修于何时,主人是谁。

  今年,他们找到了慈溪文管会,想得到一个答案:这座墓,到底是不是传说中那位迁慈始祖的。

  世代守护的古墓,主人是谁

  宓氏族人拿出珍藏的家谱求证

  昨天,文管会的工作人员随着宓氏族人上了山。

  在五磊寺西剩日湾附近山坡上,远远就能看到一个大"土丘”。

  封土高2米,由清灰砖堆砌而成,虽历经岁月变迁,但基本保存完好,砖室结构,墓室前还能看到三级拜台的痕迹。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考证,族人们带来了家谱。根据家谱中的图绘来看,墓地的位置和始祖墓地的位置是对应的。但家谱中记载的是个宋墓,而现存墓葬的构造,疑似明代墓葬形制。工作人员推测,很可能是明代后人重新修建的;因现场没有发现墓碑、墓志铭,这个推测暂时没有得到证实。

  不过,古墓的发现,让文管会的工作人员也颇有收获。"这次墓地的发现,对加深了解慈溪宓姓宗族的起源、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脉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慈溪市相关文保单位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另一个收获,就是宓氏族人拿出的这本《慈水宓氏宗谱》。

  慈溪市志办的童银舫,一直醉心于地方文化研究,他主编的《慈溪家谱》被慈溪市档案馆永久收藏。昨天他告诉记者,《慈水宓氏宗谱》是残本,编纂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开本甚大,蓝布面、绵纸泛黄,长46.5厘米,宽31厘米,厚1.4厘米,在他所见的现存慈溪家谱中堪称巨册。

  宗谱共印十部,每部六本。宗谱保存完好,书签已失,版心题"慈水宓氏宗谱”,是清代中晚期的木活字本。其他的家谱最多"字如铜钱”,但这本的木活字有3.5厘米(110磅)大,堪称"字大如元宝”。

  童银舫说,民间藏谱,能幸存下来的,破简残页,亦属珍贵。这谱算不算"海内孤本”不敢确定,但可以读出两个信息:慈溪宓氏家谱曾有印本问世,且是大开本,卷数在四卷以上;慈溪宓氏的宗祠为"取斯堂”,编修家谱时世系已至十九世。

  从宗谱的内容来看,宓氏宗族曾多次发心修谱,如明万历四十八年、清康熙三十四年、乾隆三十四年,但都没有完成。直至道光年间,历时两年完成并刊行问世,实属不易。

  这本《慈水宓氏宗谱》

  解答了慈溪文保人士的难题

  一直以来,慈溪业内一直在考证一件事:宓氏家族何地何时迁来慈溪。

  慈溪东部地区相传的一句老话:"宓家埭牵沙蟹”。根据观海卫的文史爱好者莫非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宓家祖先刚到杜湖塘北田下时,当地还是一片海涂,据说能在此捕捉沙蟹。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宓氏祖先来慈溪,至少也是两千年前的事了。

  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南宋。一是因为《慈溪县地名志》(1986年版)曾记载:据传宓氏祖先于宋淳祐五年迁入。

  另一个原因,则是一件墓表拓片——童银舫,曾见过一件宓允和墓表的拓片,是书法大家沈尹默的手笔,相当精美。据说,墓表原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童兆良先生发现并征集到慈溪文管会收藏。

  根据《溪上寻踪》记载,这块墓表高47厘米,阔260厘米,60行,行19字,全称《清诰授奉政大夫江办补用同知赠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赏戴花翎并用道允和宓公墓表》,太仓唐文治撰文,吴兴沈尹默书丹。

  墓表中云:"公讳彰孝,字允和,别号庄晓,浙江慈溪县人。系出单父宰后,鸣琴而治,潜德聿彰,递传至南宋,有光禄公银者由剡迁慈,爰世居杜若之滨,遂为慈溪望族。”

  从这段文字看,证明了慈溪宓氏是在南宋时,由剡(今嵊州)迁徙到慈溪杜湖之滨的。

  两种说法,莫衷一是。

  此次发现的《慈水宓氏宗谱》中,对宓氏的迁慈始祖有一段记载:他是宋代的光禄大夫,宋理宗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由嵊县剡溪迁居慈溪县杜湖塘下,夫人童氏,生三子,慈水开基,螽斯衍庆,文谟佑启,东利贻休,葬五磊山直日湾。”

  这让"南宋迁来”的说法,占了上风。

  宓氏族中,出过烟草大王

  他的家,就是"大昌门头”

  其实,从宓氏本身来说,也出过不少名人;最出名的,是富商宓彰孝。

  因现存家谱为残本,查到的信息显示,宓彰孝,字允和,别号庄晓,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丙戌寅时生于宓家埭。兄弟四人,他为老三。

  他自幼聪颖,读四书五经,成年后见时局不稳,抛弃功名,在杭州学做生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杭州城内满目疮痍,他却从中见到商机,同治八年(1869年)在清河坊开设了"宓大昌烟店”,成为驰名全国的"杭烟”鼻祖。宓彰孝被人称为"烟草大王”。

  晚年,宓彰孝在家乡宓家埭上礼房创立义塾——畲经堂,也就是现在的宓家埭小学,还曾出资购良田千亩,每年租费收入作为办学经费,聘请名师,资助族中孤儿及贫寒子女入学(一说凡宓姓子弟子弟均不收学费)。当时时任浙省巡抚嘉定人廖榖似,将宓彰孝的事迹"具状奏闻”,光绪皇帝颁"乐善好施”匾额以褒奖。

  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月戊申亥时,宓彰孝去世,享年66虚岁。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葬于鸣鹤乡后世昌之原,墓表由时任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太仓人唐文治撰文,著名书法家吴兴人沈尹默书写,梁溪人吴熿刻石。此石现藏慈溪市博物馆,即是《清诰授奉政大夫江苏补用同知赠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赏戴花翎并用道允和宓公墓表》。

  如今,宓彰孝的故居还坐落在慈溪市观海卫镇昌明村。整个院落园园相连,进进相通,地面都是用清一色的红石板铺就,高大的五马山墙错落有致,围成具有江南风韵的口字型四合院。南面大门两旁一对高大旗杆,当地人称之为"大昌门头”。

  抗战时期,宓彰孝故居成为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如今,它已成为慈溪市和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纪念馆、三北游击司令部史实陈列室等,并已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古墓;家谱;宗族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