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慈溪收藏家展出古代奢侈“包包” 价值堪比Gucci、LV
2017年03月29日 08:36:53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蒋亚军

  本次展出的珍贵竹篮之一。记者吴震宁摄

  一组清代有钱人嫁女必备的“嫁妆四件套”——两个食篮、一个考篮、一个点心篮,件件选料考究、工艺精湛;一个每寸都有40多根竹丝的考篮,花了5万元才收购来……这两天,正在慈溪博物馆免费展出的80多个竹篮,让众多市民大开眼界,这些被称为竹篮界奢侈品的珍贵藏品都是慈溪收藏家刘宏根近10年来的收藏。

  祖上曾是有名的竹编匠人

  刘宏根是慈溪周巷人,早年就热衷于收藏各类古玩。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宏根在刘家的祖谱里发现,自己的祖上居然是方桥竹篮的传人,而且是宁绍一带顶尖的竹编匠人,这让他瞬间产生了收藏竹篮的想法。

  刘宏根研究了方桥竹篮的史料记载后得知,方桥竹篮是清末民初时期在余姚方桥镇制作的竹篮的统称,这种竹篮并不华丽,以编织的精细缜密取胜,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大方。清初时期,方桥“东新宅大七房三房”的支房下有匠人刘氏以竹编技艺见长。这种技艺代代相传,到清朝的光绪年间,由刘通山、刘德山兄弟继承祖业,并对竹篮的编制手法进行了创新。竹篮的编织从简单的平面打法转向立体编织,竹篮的制作集竹编、竹刻、铜艺、漆艺、木匠等多种工艺于一体,改革后的竹篮深受商贾显贵喜爱。而刘通山、刘德山的名字,正是他在刘家祖谱里找到的。

  为了传承先辈匠人精神,保存历史的记忆,打从那以后,刘宏根就开始收藏起了竹篮,至今将近10年,他收藏的竹篮有300多件,总价值超过300万元,放满了他在海莫社区家中的四间屋子,现在每个月还在增加中。

  刘宏根收藏的这些竹篮,大都是宁波、绍兴地区晚清时的制品,还有很大一部分出自慈溪本土。刘宏根说,明清至民国初年,竹编技艺鼎盛,特别是宁绍地区的竹篮工艺考究、雕刻精美,制作技艺堪称登峰造极。尤其是余姚方桥竹篮和嵊州竹篮最负盛名,数百年来在江浙一带广为留传。说来也巧,他也收集到了好几件刘通山、刘德山的竹篮制品,篮内都有他们的名字刻印。

  精致竹篮乃古代大户的奢侈品

  “这是方桥竹篮,这是嵊州竹篮;这个是民国时期的,这个是清代的。根据不同的用途,竹篮还分为账篮(放账本)、考篮(放文房用品)、香篮(放上香用品)、食篮(放食物)、梳头篮(放梳头理发用品)等等,慈溪本土产的竹篮多为食篮。众多竹篮按照用途不同,造型、大小、花纹都有不同,很是讲究。”说起这些竹篮的时候,刘宏根的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件件如数家珍。

  “这小小的竹篮看似不起眼,但是它的工艺复杂、工期很长,里头可大有文化呢。”刘宏根指着眼前的一个竹篮给记者看,竹篮两侧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散发着质朴的光泽。“这个是清代的方桥篮,是一个考篮。顾名思义,这个篮子一般是读书人进京赶考时拎的。”他继续介绍到,方桥篮的选料以金丝为主,必须使用三年以上的成竹。编制工序包含:取材、切片、刮青、雕刻、抽丝、抛光、编织、漂白、收口、成样、上漆、包装等。而且还需要篾匠、木匠、铜匠、漆匠、竹雕师傅共同配合,历经数月方可完成。

  正如现在的慈溪姑娘,结婚前,买一个奢侈品包包作为嫁妆很是流行。放在晚清,也是如此,不过这规格可是比一个Gucci包还要考究。在晚清,嫁妆是身份的象征,有钱人家嫁女儿必备一套竹篮。正在博物馆展出的,就有一组清代“嫁妆四件套”——两个食篮、一个考篮、一个点心篮。一般在女儿五六岁时,家人就开始找匠人定制了。因为一套竹篮,工艺复杂,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出来的,做一个篮子起码要花上3个月。

  “以前这种竹篮可只有大户人家的闺女才用得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土豪。”刘宏根说。

  每件竹篮都有收藏故事

  收集的竹篮越多,刘宏根对竹篮文化的研究也越深入。他说,宁绍一带竹篮堪称全国之最,跟这一地区的文化、经济挂钩。宁绍一带文化底蕴深厚,文人气息浓厚,加上经济富庶,对竹篮的审美观、价值观、制作技艺起到了催化作用。而且每一件他收藏的竹篮,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收藏故事。

  他收藏的第一件竹篮,就是刘家祖辈制作的,篮内有印章写着“余姚方桥镇刘德山造”,是一件考篮。当时,从朋友那儿得知周巷本地就有这么一个竹篮,他就直接跑到人家家里,表明自己就是这件竹篮制作者的后人,恳请对方能割爱将竹篮卖给他。起初人家一直不肯,表示这件竹篮是打算做女儿的嫁妆,是要当传家宝传下去的。但刘宏根接连跑去三四趟,打动了对方,终以1.1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他。

  而在300多件藏品中,他最喜欢的则是一件光绪年间的考篮,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是一件三层的长方形考篮,粗看与其他考篮无异。“这竹篮上雕刻的人物姿态、松树针叶都十分细致传神,编制的竹丝也比其他竹篮细,一般的竹篮一寸打35或36根竹丝,而它的一寸有40多根竹丝。”刘宏根介绍说,这件竹篮是原主人的祖上在当年花了35个银元定做来的。去年,他虽说花了5万元才到手,但真心觉得不贵。

  这两年,刘宏根曾将部分竹篮送到余姚博物馆和鸣鹤古镇进行过展览,他自己则混在参观人群中看大家如何评价,听了以后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收藏竹篮的决心。“年长者看到这些竹篮都是回忆、怀念的心情,而年轻人则是惊叹、新奇。”刘宏根说,竹篮虽然算不上名贵的古董,但体现了匠人精神,承载了历史的温度。他还在筹划建一个竹编非遗工作室,希望能将这一文化艺术传承下去。

标签: 古代;竹篮 责任编辑: 吴盈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29335236871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