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向记者展示他打磨过的铣刀片
头发花白,拄着拐杖,前几天,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大爷一路摸索着,从宁波颐乐园找到了报社。大爷名叫朱德能,虽已经步履蹒跚,但这位有“刀具大王”之称的90岁老劳模,带着他的一些技术革新,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几十年来致力研究的一些技术成果向全社会推广出去,为国家节约更多资源,为企业降低更多成本。“我每个月拿着国家8000多元的退休工资,每一天国家都在浪费钱,我于心不忍……”朱老虽然耳背,讲起这些来却丝毫不含糊。
浙江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劳模
热衷琢磨各式刀片、钻头
好奇于朱老的技术,记者跟随他来到了他目前的“家”——高新区海棠路上的宁波颐乐园桂花苑2幢4楼。
从自己的床头柜里,他拿出了厚厚一沓材料。有多年来媒体为他和他发明的技术刊发的报道,有宁波第二技师学院聘请他为“德能技师工作室”首席技师的聘书,当然,还有他依靠技术打磨出来的铣刀片、钻头等,朱老迫不及待地想为记者一一介绍。
朱德能是宁波人,先后在宁波动力机械厂、宁波市总工会等工作,他曾被评为“浙江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劳动模范。
朱德能1952年参加工作,“其实一开始我分配到的工作根本不是搞技术,管理过工厂的环保、安全问题,干过很多杂活,甚至还扫过地、打扫过卫生,但我一直对车间里的这些技术活非常感兴趣,总喜欢跟工人呆一起,时间长了,才发现每天在浪费的资源太多了!我都替国家心疼。”
于是,朱德能喜欢上了整天泡在车间,拿着各式刀片、钻头,琢磨来琢磨去,寻找如何把刀片毛坯改造的法子,从而方便机械生产。
先后发明多项技术
最看重重复利用铣刀片技术
几十年里,朱德能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先后发明了机床防护罩、重复利用铣刀片等项目,这个“革新迷”甚至在退休后,仍坚持推广新刀具,记者在他写的日记里看到这么一段文字:
“我退休后,1998年,原宁波市委领导叫我到中国最大塑机集团企业——海天塑机集团公司去搞革新,一直到2013年,义务服务了15年。”
“每天在车间现场和工人一起研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搞了好多项有实效的创新成果,在机械加工企业使用后,既能提质、增效,又能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在本市海天塑机、通用塑机制造有限公司、双鹿电池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已有10多年了。”
在朱德能诸多的技术项目中,最有名的,是他在2002年经过近20年的实践摸索,发明的“硬质合金铣刀片重复利用”的刀片打磨技术——将机械加工行业广泛使用的一次性铣刀片重新打磨使用,寿命能延长4倍。这项打磨技术也因此在“中国海峡两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匠艺
节能刀片不仅省钱还能提效
这项技术的特别之处,可以在一份由宁波海天集团出具的材料中体现。
材料是这样描述的:一种机械加工企业普遍使用的16方铣刀片,市场售价每片17.87元,经朱德能及推广基地的研制,每片只需7元;一种钨钢铣刀,每支进价1900元,同样经过朱德能及推广基地的研制,每支只需770元,且使用损坏后可反复修磨4次,而成本(加工费)只需85元!仅以海天集团为例,每年至少节约成本在200万元以上。
“之所以推广这项技术,是因为‘节能刀片’有五大好处。”朱老略带自豪地介绍,“它能节约合金资源百分之三百;为企业降低75%以上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延长机床的使用寿命;还能节约能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是好的,但目前国内大中专院校机械行业的课程,都没有设置机械工具打磨技能课程。所以我建议,把工具打磨技能引进教科书,从‘源头’上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逐步减少行业内工具浪费严重的现象。”
90岁还在给小年轻上课传艺
朱德能告诉记者,2013年,由他担任编审主任的《机夹刀具刃磨培训教程》,由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宁波第二技师学院联合出版。
为了让朱德能采用办培训班的方式传授技术,宁波第二技师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以朱德能名字命名的“德能技师工作室”。不过3年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才只培训了140名左右的学生。8月19日、20日,本期的20名学生在工作室上完了最后2次课程。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副院长张武剑告诉记者,每期培训上6次课,每次课时长六七个小时,20名学生左右,目前的学生都来源于各家塑机企业,因为尝到了这项打磨技术带来的甜头,很多企业都会积极给技工报名。
“比如这一期的,就有来自于海天的、埃美柯的,3年来宁波市经信委和宁波市总工会都出资过,我们学校提供设备、设施等,这项技术跟产品不同,它需要的是,在铣刀片、钻头等用过之后,有懂得打磨技术的技工把它修复,继续投入生产使用中,朱老想推广的,正是像从前的匠人那样,懂得这项修复技术。”张武剑说。
深深担忧目前技工青黄不接
令朱德能担忧的是,现在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机械行业的老技工有的已经过世,连他的好几个学生都年过半百,他自己耳朵也聋得厉害。他在一份材料中写道:“目前制造业高级技工紧缺,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短板,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市场紧缺,国家鼓励,依旧未能改变年轻人不愿学技能、当蓝领的局面。”
所以朱德能迫切地希望,通过金报的报道,能向更多人传授这项技术,“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技工的社会地位,只有让当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成为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安心学习,传承技能,踏踏实实做出‘中国制造’好产品。”
匠心
“就想要做点什么报答国家”
“您90岁了,耳朵状况也不太好,都这样了,为什么还坚持想推广这门技术?”记者问。
“你看我现在居住的环境好吗?生病了有医生看护,一日三餐有工作人员照顾,今年6月之前,我老伴也在这里,现在过世了,可以说没有国家,我就没有现在的生活,我8000多元的退休工资,都是国家给的。做人要知恩图报,我就想一定要做点什么报答……”
也因为如此,朱老的创新成果,包括现场指导都是免费的,他说自己搞发明、做创新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出风头,他的退休金根本花不完。
眼下,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很担心,想在剩下的日子里,再多培养一些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