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名学生的“合照”。孙克华提供
47张黑白照,47名青葱少年,相纸已微黄,情谊愈浓烈。
“哎哟,竟然是我。”今年6月10日,宁波一家小饭馆里,参加柳汀街小学1966届同学会的30多名60多岁的老人,惊喜地从78岁的班主任谢玉凤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小学毕业照,顿时沉浸在感动和温暖之中。
这些老照片,是谢玉凤当年从废纸堆中一一找出来的,已经珍藏了51年。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穿越岁月而来。
昨日,在谢玉凤老师的家中提及此事,学生孙克华依然心情激动。谢玉凤保存的照片中,还有14张没有分发出去,她希望这14张照片的主人都能来认领。
A 一张张老照片当年老师从废纸堆中找出
本该在1966年收到的小学毕业证书,如今只剩下一张黑白的一寸照,但已弥足珍贵。感念师恩,孙克华老先生近日专程赶到报社,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今年5月,柳汀街小学1966届的部分学生想组织一次同学会。筹备组辗转联络上了大部分同学,还找到了当年的班主任谢玉凤,并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班主任竟珍藏了同学们51年前的小学毕业照。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所有的照片在同学会举行当日统一分发,此前消息保密。
这些照片,为何会在谢老师手中?原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柳汀街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在进行毕业前的各项程序:填报中学的志愿书、上交照片做毕业证等。然而,学校开始停课,直至完全瘫痪。同学们在家无奈地等待着自己的去向,直到两年后才升入初中。
“我们根本没想到,还有照片这回事。”孙克华说,当年学校将贴了照片的学生信息登记表(尚未盖校章)废弃,幸亏谢玉凤老师发现,从废纸堆里一张张找出来,小心翼翼地揭下照片,并将它们完好地保存了51年。
学生忻慧珠在念小学时,就与谢玉凤老师格外亲昵。她说,同学们从老师手中接过小学毕业照时,“大家一下愣住了,然后激动地拿着(照片)相互炫耀,一个个都乐得跟孩子似的。”
B 珍藏老照片51年 三次搬家一张都没少
谢玉凤思维活跃,性格开朗。她和老伴潘先生住在曙光路附近的一处老公房里。昨天晚上,记者在孙克华的陪同下,见到了这位老人们口中的“最美班主任”。
1961年,谢玉凤从宁波师范学校毕业,任教于柳汀街小学,3年后,成为1966届学生的班主任。学校的规模不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班50人左右。当年二十来岁的谢玉凤与学生关系很好,最喜走家串户,上门家访。只是时过境迁,位于美丽月湖边的柳汀街小学旧教学楼早就拆了,当年的学生也四散各处,难得一见。
“真是没想到,还有机会把这些照片亲手分发给学生们。”谢玉凤说,当年看到学生的信息登记表被丢弃,实在舍不得,就把照片全揭下来,带回了家。51年了,谢玉凤三次搬家,都会带上它们。这叠照片,她曾用塑料纸细细包了,过了这么多年,相纸只轻微泛黄,无返潮无折痕,一张也没少。
谢玉凤记性极好,51年前的照片,她一看便能报出学生姓名。
记者了解到,1983年谢玉凤出任曙光小学建校后首任校长,一直到1995年1月退休。1994年,她被授予“江东区(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C 多年未见面学生们也一直惦念老师
当年的一寸照,很多人都没留下备份。如今华发已生,回望青春,个中滋味上心头。“老师这礼,千金难买。”同学会上,有人这么说。
同学会当天,学生翁震辉在饭馆门口碰到了谢玉凤老师。“当时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我的班主任呀。”翁震辉说,自己是中途转学到柳汀街小学的,没想到谢老师居然脱口叫出了他的名字。他还记得,年轻时的谢老师留着大波浪长发,个子小小,声音脆生生的。翁震辉早年当过美术老师,昨天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很郑重地表示:“一朝为师,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学生金惠亮则说,同学会当日有两件事特别让人感动,一是拿到了51年前的老照片,二是老师叫出了在场所有学生的名字。51年后再相逢,大家都已退休,生活归于平淡,一起聊聊过往,心情都挺激动的。“谢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大家记得很牢,会惦记一辈子的。”金惠亮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谢老师还是这么重视大家,和年轻时一样亲切。
原来,同学会当天,谢玉凤老伴突发急病,她让女儿先送老伴去医院,自己则赶去同学会现场,亲手发了照片后才离开,连饭都没和大家一起吃。
谢玉凤老师和其中一名领到照片的学生孙克华。记者 崔引 摄
D 还有14张照片未归原主
老师希望这些“孩子”都能来认领
谢玉凤当年总共保留下50张学生照片,如今,3张的主人已经离世,33张在6月的同学会上“物归原主”。还有14张,因为一直都没联系上照片上的人,暂由孙克华保存。
记者昨日看到了这14张老照片。老照片的背面留有撕揭的痕迹,曾经备注的名字也看不清楚了,只有个别如“徐志华”“李亚珍”等能够辨识。
谢玉凤老师相信,这些“孩子”大多还住在宁波,只是一时联系不上。她希望“孩子们”能领回属于自己的一寸照,给当年未能举行的小学毕业仪式留一份念想。
E 班主任与老照片的故事温暖了朋友圈
班主任与老照片的故事,孙克华用心制成了电子相册,一经分享,便温暖了朋友圈,赢得不少点赞。孙克华在原江东老年大学的同学,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满江红》:
岁月沧桑,流逝急,鹤发童颜。憶(忆)往昔,雏鹰一群,理想热血,肩上荣戴红领巾,旺盼快长增知识,勤奋学,练全本领待接班,为创业。
丙午云,风暴赤,废四旧,造反激,学业歇,横扫牛鬼蛇神。重情侠义园丁蜂,感谢恩师谢玉凤,为桃李,藏照五十载,撼乾堃(坤)。
记者手记
莫忘师恩感谢有您
写稿之前,我默默打开通讯录。还好,历任班主任的联系方式都在。一张张面孔在脑海里闪过,又觉得内心有些不适。通信越来越方便,感情联络却越来越疏离;交通越来越便捷,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当年热爱的老师,最后一次联络是几时?
时间都去哪儿了?转眼稚嫩的脸颊已爬满皱纹,黑亮的麻花辫已失去光泽。教了学生一辈子,他们可能满脑子都是孩子们哭了笑了。一叠老照片,跨越半个世纪,藏的是老师的爱,领的是老师的情。
可能年代久远记忆尘封,可能人到中年疲于奔命,可在展梦的那一刻,在踌躇的那一刻,在蹉跎的那一刻,在搏击峥嵘岁月的那一刻,还是不该忘掉那些人、那些事。以及,现在的“自己”从哪儿来,将要走向何方?
有幸在教师节前夕记录这样一个故事,也预祝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