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坚持标准建设与制度建立结合,在全国率先推出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补助制度、率先推进公建民营和“医养结合”、率先建立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率先独立成立“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率先在全国推进新增养老床位50张以上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补助标准,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
目前宁波市共有3A级养老机构8家、省级四星级3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A级136个、2A级645个、A级1560个。
“医养结合”新探索
在“医养结合”方面,宁波市从政策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了对口支援、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联动机制,并将民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较好地破解了养老机构内老人看病就医问题;并且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00张床位(含)以上的养老机构单独设置综合门诊部,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30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机构可单独设置医务室或诊所;鼓励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宁波市重融合试点,支持民间资本在养老机构内举办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医养融合服务机构,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奉化区文芳老人护养园、东钱湖区钱湖医院作为省级医养融合试点单位,探索“医养融合”运营机制,努力推动形成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融合局面。努力探索“医养融合”运营机制,努力推动形成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融合局面。截至目前,宁波市养老机构中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81%。
以海曙区广安养怡院为例,作为省级医养融合试点单位,院内有一支管理规范、技能过硬的护理员队伍和医疗保障团队。
海曙区广安养怡院院长刘建丽告诉记者,从2014年6月开始,院内医务人员从5名增加到了25名,设施设备、场地、科室都有所增加。
“原来只有内科,现在有中医科、专家门诊等,同时我们还发挥康复医疗特色,为偏瘫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云诊室’。”刘建丽解释,云诊室是广安养怡院与海曙区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波市第二医院医养合作的项目,老人想看专家门诊可以先预约,通过云平台视频接诊看病,不出养老院就可以看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
人才培育“新模式”
为加强院校人才定向培养合作,2014年,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已招收在校养老护理等专业学生1374名。
“我院主要是侧重于加强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这个专业2016年开始招生,毕业之后,这些学生也会陆陆续续去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就职。平常,学生们会以社会实践小组团队的方式,到相应的养老服务机构去进行结对帮扶服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郭春燕说。
据了解,宁波市积极引导爱心组织开展养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全市7万多名老人享受志愿者长期结对帮扶服务。
另外,在养老人才培育方面,宁波市建立了养老机构入职奖补制度。其中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奖补4万元,专科(高职)毕业生奖补2.6万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奖补2.1万元。建立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按初级、中级、高级、技师不同等级,每月分别给予150元、200元、250元和300元津贴。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入职奖补方面,郭春燕提出一个想法:“现在规定部分专业类学生才能得到奖励补助。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实际上应该不去限制专业。养老服务行业是一个小社会,老年人的社会服务越来越重要,比如心理辅导、社会关爱等方面都有一部分的缺失。如果所有想要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毕业生,都能得到奖励补助,那么吸引力会更高,将能更好地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福彩公益金“大用途”
宁波市福彩事业发展快速,“十二五”期间,宁波市福彩发行量达95.17亿元,居全省和计划单列市第二位;2012年至2016年,筹集福彩公益金22.58亿元,支出约10.5亿元,为宁波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
为此,宁波市加大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引入社会资本近60亿元,市本级和各区县(市)60%以上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
近年来,宁波市社会福利院、宁波市老年疗养院、宁波颐乐园护理楼等一批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海曙区广安养怡院、象山老年公寓等区县(市)一批养老项目相继完成。
2012年至2016年,宁波市共建成养老机构93家,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8674张(民办养老机构新增46家、床位10789张)。同时,通过政府推动、政策驱动、投资带动等方式,宁波市民政局积极鼓励和引导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136家民办养老机构,养老床位29584张,占总床位的55.7%。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