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浙江省第一家乡镇企业——慈溪“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溯源
2018年01月04日 08:54:52 来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马信阳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的图标显示,1956年是我国乡镇企业起步的元年。(资料图)

  编者按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在特殊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徘徊于60年代,复苏于70年代,发展于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转移到工业,全面促进了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同时,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浙江又是一个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表现得异常抢眼的明星省份,审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及论证浙江省第一家乡镇企业的溯源不无意义。

  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

  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其兴起于1958年的“公社工业化”,即在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过程中,中央发出了农村也要大办工业的号召,随之由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队办起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社队企业”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3月,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并指出:“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

  而在1958年中央明确表态社队可以办企业之前的两三年,在江浙一带,有个别的人民公社(乡镇)和生产大队(农庄),已在半公开地进行“社队企业”的运营,“社队企业”事实上已存在。实践常常走在法规许可的前面,就像“包产到户”被中央政策明文认可之前,安徽小岗村村民便已偷偷开始尝试一样。

  那么,谁是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据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的报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春雷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如今,“春雷造船厂”早已不再经营,它的原址上已经建起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于2010年7月28日正式开馆。至于这个造船厂的创办时间,据当地村干部章凤岐、顾金根、周月泉、王荣大四位老人回忆,1956年2月,他们村办起了春雷农业高级合作社后,村里随即办起了春雷造船厂。

  同属我国最早的乡镇企业之一

  在1956年至1958年,总体上,浙江农村的私营企业都已转向了公私合营、供销合作社、手工业联营。但是,还是有特例存在。原慈溪县粮食局的存档资料《粮食志·粮油、饲料工业初稿》第30页上的“慈溪县建国前后粮油工业企业演变统计表”显示:1956年,在对全县的粮油系统的统计中,全县的米厂及油厂(坊)转入农业社的情况只有一家“工人米厂”,并且是唯一的一家。《初稿》第99页上的“慈溪市解放前私营粮油厂(坊)调查表”,有关于“工人米厂”的记载:工人米厂位于慈溪宗汉“马家路北周塘”,开设于1949年,主营碾米、兼营轧花。在该企业“开设及演变”一栏,备注着:工人米厂的前身是“1930年马如盛花庄”,经营项目是“轧花兼碾米”,1949年企业更名为“工人米厂”专业碾米,1954年更名为“新业粮食临时加工厂”。1956年3月前,这个粮食加工厂转入农业社,产权由此发生变更,由一家私人合伙企业转变为一家社队企业,企业更名为“宗汉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企业产权归宗汉乡政府所有。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的图标显示,1956年是中国乡镇企业起步的元年。1956年3月前从“新业粮食临时加工厂”转变而来的“宗汉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笔者认为,它不仅是慈溪市(县)最早的一个社队企业,也很有可能是浙江省最早的一个社队企业。笔者的父亲马志成是这个历史场景的亲历者,他生前曾多次说过:“新业”粮食加工厂是我们地方上最先从私企转入农业社、成为社办厂的。他的这个说法与原慈溪县粮食局档案的文字记录完全一致。除了慈溪市档案馆的存档资料可以佐证外,也可以从成立于1956年2月的我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无锡春雷造船厂”作为参照,“宗汉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与它几乎是同时诞生,因此,它同属于我国最早的乡镇企业之一。从这个时间点判断,“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极有可能是浙江省第一家乡镇企业,这个历史事件应该写入浙江乡镇企业发展史。

  为民营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乡镇企业在我国萌芽时,只是弱不禁风的幼苗,但在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培育之后,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和连片森林。乡镇企业(“社队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外满足了社会上的民用消费需求;对内充实了人民公社(乡镇)一级的财力积累,促进了慈溪地方经济繁荣。

  以“宗汉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为例。1960年,“宗汉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整体搬迁到位于宗汉乡的七甲祠堂,工厂的牌子变更为“宗汉综合厂”。在这之后,综合厂的生产业务不再局限于粮棉加工,而是陆续启动了新的生产项目,主要是开发了麻袋制造和再生布加工,产品运销全国。宗汉综合厂生产销售麻袋的流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外加工业务,带动了大批农民“搞副业”。当时,全公社半数以上的农户在家从事纺麻线、织麻布、制麻袋等副业。之后经过“宗汉综合厂”这个母体的自我裂变,又分别衍生出“东方红农副产品加工厂”“东方红农机厂”“东方红塑料纺织厂”“东方红汽车配件厂”“东方红袜厂”等一批企业。它们的出现,为慈溪、宗汉农村的农民就业、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这些企业平台还培养、锻造出了一大批懂经营、会办厂的本土商业人才。这些财力与人才的储备,为后来慈溪民营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标签: 乡镇企业;粮棉;民间资本;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1043382385411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