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厉害!宁波这个2000多人的村子 出了7位名校博士
2018年02月22日 08:29:33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毛雷君 实习生 房子渲

村子里的文化长廊里,有7位博士的介绍。

  开栏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近年来,我市各地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的在经济上突飞猛进,有的在文化上历久弥新,有的在环保上创新发展,有的在教育上喜讯频传,有的在旅游上独辟蹊径,有的在制度上除旧革新……从今天起,晚报推出“厉害了,我的村”系列报道,展现我市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同时,也向读者征集线索,如果您觉得您所在的村子或偶遇的村子在哪一方面非常“厉害”,可以打新闻热线87777777告诉我们。

  这几天,江苏大学的副研究员俞洋洋和新婚妻子回到老家,和父母亲一起欢度农历新年。记者了解到,每年新春佳节期间,慈溪市宗汉街道金堂村走出去的7位博士,只要有机会,都会尽可能地回来看一看,走一走。

  成就

  一个村子走出7位名校博士

  去年,慈溪市高王小学一个班级出了三位博士的事情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这3位博士都是出自同一个村子——慈溪市宗汉街道金堂村,而且这个村子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走出了7位名校博士,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代表人物,这在全市范围也不多见。

  村里有40多年教龄的陈述老师已经退休,目前正在帮助编纂《慈溪乡贤》一书,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堂村人,他告诉记者,村里7位名校博士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孙百连、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应汉杰、南京大学博士陈利权、上海交通大学博士陈锦剑、北京大学博士金武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陈科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俞洋洋。

  “我们村子现在人口刚过2000人,是2000年由原来的两个自然村合并成的行政村,能出现7位不同名校的博士生,可以说是全村人的骄傲。”说起家乡走出的这些才俊,陈述老师显得激动又骄傲。

  记者查看资料后发现,这7位博士有60后、70后,也有80后。学科也覆盖了工学、生物医药工程、物理和哲学等各个学科范围,而且这些博士都在各自专业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博士中年纪最大的孙百连出生于1963年,长期从事我军的工程技术装备研制工作,目前已经是正师级待遇,曾经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奖励和表彰。而1978年出生的陈锦剑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博导,土木工程系副主任,上海市浦江学者,获得了国家专利40多项,其提出的工程实践方法被多部国家和地方标准采用。陈利权目前是宁波市社科院院长,为我市的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锦剑(右)和陈述老师在一起。

俞洋洋(右)和陈述老师在交流。

孙百连在村里的文化礼堂前。

  传统

  金堂村一直尊师重教

  记者在金堂村采访的时候了解到,虽然地方不大,但是这里人杰地灵,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学习氛围相当浓厚。

  据村党总支委员孙其达介绍,金堂村是由长房村和中央沟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2000年11月正式成为行政村。因为村中有一条金堂河流过,故此得名金堂村。

  孙其达告诉记者,合并之前长房村以孙姓为主,而中央沟村以陈姓为主,所以7位博士中两大姓的人占了4个。“我们两个村的人数并不多,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那时候以种植棉花为主,粮食产量也不太高。但是我们这里向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哪怕生活过得再紧张,对于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却一直很大。”

  孙其达说,1969年之前长房村和中央沟村都有村办小学,村里的孩子都是在本村就读。老师虽然以民办教师为主,但是对学生们都是尽心尽力,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陈述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从师专毕业后,就开始在村里当老师。“那时候,村民的生活普遍过得都不宽裕,但是他们对老师非常尊重,逢年过节都会给老师们送土特产,而且对老师也是特别信任,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陈述说,村里出的这7位博士,起码有一半以上上过他的课。“像金武阳、陈科技和俞洋洋这些80后的同学,我虽然没有亲自授课,但是和他们的老师都有过接触,也从各方面知道他们从小就刻苦学习,拥有远大的志向。有了这样坚定的目标,加上老师的辛勤培育,才会达到今天的成就。应该说,我们村里能出那么多博士,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结果。”

  “村里的领导也非常重视教育,会对考入名校的本村学子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开大会进行表彰。”陈述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06年我们村的金武阳考取北京大学的时候,村里的领导在礼堂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表彰大会,当时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场面非常热闹。村里给了金武阳同学5000元作为奖励,他当场捐出了一半的钱,作为村里的教育基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那一年,陈科技和俞洋洋也分别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都是全国知名高校,也获得了不同金额的奖励。后来,他们3个都成了博士,那一年可以说是我们村里教育的丰收年啊!”说起当时的情形,陈述眼里闪着光,喜悦和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父母

  让孩子自由成长

  记者了解到,由于孙百连、应汉杰、陈利权和陈锦剑年岁稍长,都已步入中年,而且有一定行政职务,所以回家的机会比较少。而年轻的3位博士金武阳、陈科技和俞洋洋则因为父母和亲属等都还在村里,所以每年回来的机会更多一些,他们的经历也更能激励村里正在就读的那些学子。

  在村口边上的新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俞洋洋的父母。他们在刚刚粉刷一新的房间里忙碌着,为儿子准备家乡的美食,今年新儿媳妇上门,所以两位特别精心地进行了布置和准备。俞洋洋的父亲俞新华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家洋洋终于不是一个人回家了,我们看到他成家立业,真是非常开心啊!”

  俞新华告诉记者,作为普通的农民,他们在学习上帮不上儿子什么忙,能做的就是给他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条件。“我们家洋洋从小就没上过什么补习班,他就是对化学有兴趣,而且从小就有明确的目标: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和国家。”俞洋洋的妈妈说,“洋洋学习效率很高,平时从不浪费时间。节假日,其他小朋友都出去玩,他就喜欢在家里看书,上了中学之后,特别痴迷于化学实验,获得过省里的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和国家化学竞赛二等奖。平时他很安静,不太爱说话,在做实验的时候,特别全神贯注。”

  “后来他考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在那里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国外的几年时间里,他就没花过家里一分钱,现在在江苏大学的研究所做研究工作,也是长期埋头在实验室里。本来我们还担心他的个人问题,现在有了志同道合的妻子,我们也放心了。”俞新华说,儿子儿媳是大学里的同事,已经领证。今年4月份将回到村里举办婚礼,到时一定要请大家好好聚一聚。“当年,他奶奶取的这个名字——俞洋洋,就是希望他能够走出村子,漂洋过海去更加广阔的世界闯荡。现在洋洋也算没有辜负老一辈的期望。”俞新华觉得自己的母亲还是很有远见的。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恢复高考以来,金堂村已经走出了上百名大学生,其中不乏北大、中科大、复旦、人大、浙大这些国内知名高校的毕业生。

  传承

  让好学之风代代相传

  陈利权现任宁波市社科院院长,他是1980年考上大学的,后来取得了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他还记忆犹新:“当年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跑到我家来祝贺。有的人送鸡蛋、有的人送笔记本,那种尊重知识的风气一直让我很感动。”

  陈利权告诉记者,村里尊师重教、尊重知识的传统源远流长,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鼓励村里的年轻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所在。“虽然现在我回去的机会少了,但是家乡的印记一直深深留在心中,我也尽可能地为这种正能量的传播作出自己的努力。”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博士都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好的引导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就一直在这样做。记者了解到,之前每年寒暑假,几位年轻的博士只要没有其他任务,都会回到村里待一段时间。除了看望同学老师和父母亲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给村里的小朋友开讲座和座谈会。

  “在我们村的礼堂里,几位年轻的博士都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过课,很多时候附近的孩子也跑过来听讲呢。”孙其达说,每年暑假,陈科技和俞洋洋都会利用假期来给村里的中学生免费上课,讲解本学科最新的科学进展,激发孩子们对于科学的向往和好奇心,效果都不错,这也成了每年假期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孙哲是95后,也是金堂村人,目前在南京的东南大学就读建筑系二年级。“我和那几个博士哥哥相差了10岁,从小父母就经常和我讲他们几个人的故事,他们几个早就是村里读书人的榜样了。”孙哲告诉记者,当年他读高二的时候,在暑假期间就接受过俞洋洋的辅导,给他讲解了关于化学的很多学习方法,对他帮助很大。“他们几个现在都成了村里人的骄傲,我们也早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偶像了。”孙哲表示,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建筑师,将来也要努力拿下博士学位,成为村里第一个90后的博士。“当我学成之后,一定会回来建设家乡,我想把我们村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性,重新设计改造,让大家住得更加舒服和有诗意!”

  多知道点

  村里还出过乒乓国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堂村不仅尊师重教的文风源远流长,还有血性刚烈的一面。村里出过两个烈士。其中一位陈宏珠烈士曾经长期坚持敌后抗日武装斗争。1945年,在抗战胜利前夕,由于叛徒出卖被日寇杀害,年仅28岁。而陈科技博士正是陈宏珠烈士的侄孙。陈科技目前就职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科技领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金堂村还出过残奥会的乒乓国手。孙厨人1989年出生在金堂村,幼时因为意外导致身体残疾,但是他很有运动天赋。在13岁时,孙厨人有一天在电视上看见马琳打比赛的画面,突然就对乒乓球有了兴趣。于是父亲花了2000多元给他买来了专业的乒乓球桌,开始训练。后来,家里把他送到了陕西一家专业乒乓球学校开始专业训练,成绩突飞猛进。2006年,孙厨人入选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代表中国先后出征世界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均取得骄人战绩。2010年,在广州亚残会上,他勇夺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单打铜牌。2011年世界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上,孙厨人取得单打第二名和团体第一名的佳绩。2012年孙厨人代表中国出战伦敦残奥会。

  慈孝精神传承文化

  记者看到,金堂村到处充满了祥和的气氛,老人小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孙其达和陈述告诉记者,村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慈孝精神,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

  最近几年,他们建立了全新的文化礼堂,逢年过节大家欢聚一堂,还可以给年轻人举办婚礼和摆喜宴,成为村里文化生活的中心。此外,他们还建立了金堂村慈孝馆和文化长廊,里面陈列了本村历史上的慈孝故事和杰出人物的代表,上述7位博士的事迹也以灯箱的形式展现其中。里面还陈列了很多老底子的农具和老物件,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的艰苦生活。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秉承这个原则教育后代。每到假期,我们都会组织志愿者给小朋友们讲解这些慈孝故事和先贤才俊的事迹,让村里人增强凝聚力,让文化能够传承下去。现在的日子好了,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要让他们知道只有重视教育,努力学习,才能过上好日子。”孙其达的话代表了广大村民的心声。

标签: 博士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2223193919402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