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从终生一单位到随时跳槽 人事日历记录40多年求职变迁
2018年04月20日 08:22:05 来源: 现代金报   记者 陶倪

  随着就业选择增多,宁波每年招聘会都会吸引众多求职者。记者张培坚摄(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前,调动工作还需介绍信

  1986年,废除了内招和子女顶替(宁波档案馆供图)

  改革开放40年间,人才资源的发展和优化配置,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日,家住邱隘的沈爱英带着一叠记录工作安排的历书来到报社,讲述自己几十年来的人事工作经历的变迁。

  1977年

  求职城乡之间有天壤之别

  高考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沈爱英出生于1947年。1976年,她被分配到宁波明达针织厂,之后一直从事的是人事行政方面的工作,一直到1997年退休,厂里的人员招聘工作是她一手负责的。

  “刚开始的时候,工厂的正式工都是通过劳动局招收的知识青年,而且是长期的,就是一直到退休都在这里工作。”沈爱英说,在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下,一直到80年代中期,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始终是两个泾渭分明的阶层:农民的儿子大多还是农民,城镇户口的非大学生适龄青年,多数顶替退休的父母在工厂就业。而接受了中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则根据社会需要,服从国家分配,国家包分配的工作也会对个人负责到底。

  1977年高考恢复,这给农村青年跳出农门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出路,此外,参军也是一个选择,退伍了有可能安排工作。

  “其余的普通青年只能到街道办的大集体单位上班,要不就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沈爱英说,“只有1981年劳动局曾经招过一批闲散人员,一般情况下他们只能是临时工。”

  1984-1996年

  劳动合同登上历史舞台

  后来大学生毕业也不包分配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才配置也逐步由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单一的统包统配体制,向以市场配置为主的体制过渡。

  “后来国家规定从1984年起,企业参加工作的一律为合同制工人,一开始还是长期工,后来慢慢就变成像现在一样,每3年签订一次劳动合同,不过八十年代跳槽的人还是非常少见,不像现在,年轻人在一家公司干一段日子,不开心不满意的话说走就走了。”沈爱英回忆道。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废止了“内招”和“子女顶替”的办法,并强调指出“企业招用工人,必须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之内,贯彻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票证制度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入各级城镇居住和就业不再有实质性的障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大规模地跨省区、跨县市的地域性转移,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潮流。

  “到了1996年,大学生越来越多,工作就不包分配了,到2000年左右,包分配制度就全面停止了。”沈爱英说,自此,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逐步过渡到双向选择,也就是现在社会上普遍的招聘模式。

  1998年至今

  互联网为年轻一辈求职

  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1998年6月,经过忙碌的筹备,在汲取其他新闻类网站经验基础上,仅有市场宣传功能的宁波人才网上线。虽然在今天看来,网站功能简单,但在宁波乃至浙江省,这是第一家上线运营的专业人才网站,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它积极推动着宁波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业务,特别是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参会者来自五湖四海,通过网络宣传,事半功倍。

  时光跨入21世纪,依托着互联网强劲的发展态势,各种招聘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例如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58同城、赶集网等等,这些求职类网站涵盖了全国多地的招聘信息,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将招聘信息一手掌握。与之相对的,曾经“人气爆棚”的大型现场招聘会变得冷清。

  近年来,猎头公司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从为组织搜寻高层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岗位人才的招募服务,到也为基础岗位的从业者提供不错的跳槽机遇,如今求职者的选择越来越多。

  “跟我们那时候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遇,更光明的前景哩!”沈爱英感叹道。

  1997年

  中国宁波人才市场成立

  求职者带着简历摩肩接踵

  随着大学毕业生如潮水一般涌来,人才市场也应运而生。

  据不完全统计,仅1993年至1996年,全国各类人才市场共举行人才交流会、洽谈会等5000多场次,进场招聘单位近70万家,进场应聘近2000万人次,约300万人通过人才市场实现流动。1997年4月,由当时的国家人事部、浙江省人事厅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省内唯一一家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中国宁波人才市场成立。

  “刚开始,人才市场只有现场招聘,也就是求职者带着简历参加招聘会,摩肩接踵是很常见的现象。”沈爱英回忆,虽然当时她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对人事工作还抱有相当的热忱和关注。“那个时候网络才在我们国家刚刚兴起,电脑和上网费用都很贵,普及率还很低,但宁波眼光独到,开始筹备人才网,这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

 

标签: 求职者;介绍信;互联网;劳动局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