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承继“红帮裁缝” 李如成“衬衫大王”初心不改
2018年08月04日 08:40:3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

  李如成接受记者采访。

  浙江在线8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宁波装,妆天下”。

  100多年前,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宁波人做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写下辉煌一页,造就了“红帮裁缝”这块金字招牌。

  三四十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之际,宁波人创办了一批服装企业,雅戈尔、杉杉等更是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续写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帮”新篇章。

  近日,“两千年商脉,四十载改革——2018浙商文化寻根之旅”走进雅戈尔,难得露面的掌门人李如成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临危受命

  一个原始小作坊的涅槃重生

  白衬衫、黑裤子,一身职业装的李如成憨笑着走进会议室。黝黑的脸庞,质朴的问候,让人看不出一点架子。他一开口,先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再次下海”。“我现在亲自抓品牌服装板块。我们的智能工厂已经上线两三个月了,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初步成型。”李如成几乎是一口气说完他的这些成就,仿佛一个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他把现在做的事,依然形容为“追梦”。

  事实上,这背后也是雅戈尔斥资1亿元打造的世界一流服装智能工厂,投资百亿重塑营销渠道的服装主业新蓝图。

  四十年前,李如成做过同样的梦想。那时候,还一无所有的他,有了成就服装帝国的初心。“我崇拜地产大王李嘉诚和领带大王曾宪梓,1979年雅戈尔创立之初,我希望自己做衬衫大王。”李如成说。

  创始之初的青春服装厂,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只是一个蜗居于戏台地下室的原始小作坊,几台家用缝纫机是用安置费购买的,尺子、剪刀、凳子是职工自带的,主要为别的厂加工背心、短裤、袖套之类小玩意。

  1980年初,务农15年的李如成,被安置到青春厂,30岁的他先是拉板车运砖头当小工,后被任命为裁剪组长。就在小厂面临断炊、岌岌可危时,李如成远赴东北揽下12吨面料的加工业务,使小厂起死回生。从那以后,李如成逐渐显露出经营才能,最终被工人推向厂长的位置。

  “现在回过头去看初创时期,真不知当年是怎么过来的。”李如成说,他天天在外面跑,根本顾不上家里,“厂里所有的人也几乎是这样的,除了白天要辛辛苦苦工作,晚上还要把干不完的活带回家里去做,有时甚至要工作到半夜,却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上班。”

  十年的奋斗,使服装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十年,每年的销售增长幅度为61%,利润为58%,高速成长。

  合资,创牌

  “雅戈尔”梦想成真

  1984年,李如成将这一年的经历,比作服装厂在创办以后,经历的第一个坎。“当时企业发展很快,但库存也很多,而且价格卖不上去。”李如成说,这一年,他开始和上海开开服装厂联营,这是全国最早的联营厂。依靠横向联营,学习了上海的专业技术,开始用上海的品牌开拓市场,效益很好,每年有200~400%的增长。

  但是,久合必分,这是规律。“开开”看青春服装厂发展势头强劲,抢占了市场,就想回收品牌,“他们要求我们做加工厂,但我不愿意替人打工。”李如成说,当时,他立足宁波,想到北仑港号称洋洋东方大港,扬名在外,“我们就把它拿来注册成了衬衫商标,拼命抓品质。”

  之后的几年,“北仑港”经历了平稳而快速的发展,成为在“海螺”、“开开”等国内一线品牌之后的二流品牌,年规模可以达到300万件。

  进入到1990年,在一股中外合资浪潮之下,李如成也积极寻求合资机会,当年,“雅戈尔”品牌面市很快进入了北京、上海等主要的商场。“当年我们拿‘北仑港’去的时候,他们都摇头,现在却都说好。其实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李如成说,合资带来了新的契机。“‘雅戈尔’的成本并没有比‘北仑港’增加几元,但是利润几乎翻了一番,一年就增加了几千万。”李如成说,那段时间,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像火箭发射一样得以快速壮大成长。”

  在接受采访时,李如成回忆那段往事,面露喜色。回想成功的原因,他说,是因为那时候敢“做梦”,而努力的成果,就是梦想成真。

  1998年,服装城开始筹建。同年,雅戈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在李如成看来,整个90年代既是雅戈尔的转型时期,也是高速发展时期,更是从产品到品牌,到资本运营的演变期。在这十年中,企业也开始涉足地产开发领域、资本投资领域。

  备受质疑

  徘徊不前的10年

  进入了资本市场之后,雅戈尔纵横捭阖,投资、地产板块斩获颇丰,一度被人称作“服装领域最懂金融和地产的公司,也是资本圈里最擅长卖服装的公司。”不过与此同时,服装板块在雅戈尔的地位事实上被削弱了:翻开雅戈尔历史报表,2007年投资板块净利润17.38亿元,占整个公司盈利总额的65.56%。

  对于那段时光,李如成并不避讳,他甚至坦言,“那时候好像放弃了梦想,想着的只有赚钱。”

  2007年底,美国财经杂志《商业周刊》的一篇报道曾批评雅戈尔,称其“除股票与地产投资业务外,其他业务已变得无足轻重”。如今,李如成坦率承认:“当时觉得美国人多管闲事,如今回过头来看,人家批评得还是很有道理啊!”

  也就是从2007年开始,李如成把之后的十年,认为是“徘徊不前的10年”,“好在,我们在这10年也收获了一定的资本,也让我更加认清了坚守主业的重要。”李如成反思着。

  2016年中国服装节上,李如成宣布要通过纺织服装产业“五年再造一个雅戈尔”。他说,在此之前,他换了办公室,“预示着我重新回到了一线。”

  如今,位于雅戈尔总部,刚刚开工两三个月的智能工厂,成为李如成最为得意的“作品”。事实上,为了让这个项目尽快上马,再次出山的李如成亲自担任组长,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雅戈尔作为智造之城宁波的第一家试点示范企业,已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回归主业

  智能工厂打造未来市场

  近日,记者也参观了雅戈尔刚刚运营的智能工厂。在几千平米的工厂,生产流水线上方几条红白相间的吊挂系统正带着各种半成品的布料游走在各个工位之间。而每个工位的工作状态,都会在门口的大屏上显示,机器会自动分配工位的工作量。

  与此同时,工人们从系统上接过布料,熟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交还给吊挂系统,此时传送带会自动带着它们走向下一个工位。每个吊挂架上都有一个编号,代表这套西服的“身份代码”,包含着诸如面料、尺寸、工艺标准等所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每个工位前的一个专属平板电脑显示给工人。这样,在布料到达工位的同时,工人已经了解了这套西服的工艺要求,在缝制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偏差。

  以科技的手段回归到服装主业的李如成显得更加淡定,他说,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自己看到了智能制造对于服装行业的非凡意义。“雅戈尔希望能够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及设备的改造、改良,形成一套全新的服装制造的智能化标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服装城内的变化,带来的是雅戈尔在整个市场的改变。几个月前,位于宁波市中心的一家雅戈尔门店悄悄关了门,而面积达2000平方米、装修设计费高达3000万元的“雅戈尔之家”于一年多前在无锡高调开业;斥资4亿元在深圳市政府附近黄金地段购置的店铺也在筹备装修……

  李如成说,再出发的雅戈尔,到2021年,总共要投入100亿元,创建1000家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自营门店,将门店打造成“O2O的体验中心、VIP的服务中心和时尚文化的传播中心”。

标签: 李如成;雅戈尔;工位;品牌;服装;服装厂;智能;北仑港;主业;宁波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