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北农村生态公厕。(徐欣 摄)
“公厕改造后,最大的改变就是环境,大热天厕所也没啥臭味。”近日,位于慈城镇新华村的一处公厕经过一场“整容手术”后,受到了附近村民以及外来务工者的好评。
“新村民”张莉莉来新华村工作生活已有三四年了,她告诉记者,“手术”前的公厕地面墙面瓷砖破损留有污渍,倒粪池露天敞开,臭味明显。“现在,厕所地面墙面白净了不少,还装上了纱窗,就连灯也换成了LED的。”
农村公厕改造工作是2018年度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江北出台《农村公厕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造标准,项目管理和巡查制度、补助标准及任务的时间节点,并预拨了800万元资金保障改造工作。今年,江北区将通过“对标”“提升”或补缺等方式,完成226座农村公厕新建和改(扩)建,基本解决农村公厕难找、难上、难管等问题。
这226座农村公厕中,有85座在慈城镇,56座在洪塘街道,69座在庄桥街道,16座在甬江街道。其中,对标改造217座,补缺新建9座。
作为江北旅游“门面担当”的慈城镇,已经率先启动了这场“厕所革命”,截至8月底,已经有60座公厕启动施工。近日,记者在慈城镇毛力农场对面看到了正在新建的旅游公厕,该公厕占地约60平方米,共有16个男女厕位,其中有2个残障厕位。为保证旅游高峰期游客如厕期间的停车问题,公厕周边还将设立15个车位。白米湾村新建的旅游公厕坐落于该村停车场,占地面积为62平方米,男女厕位比例为4:6,还增设了一个第三卫生间,方便残障人士、母婴使用。
除了慈城镇,江北各涉农街道也在积极推进农村公厕改造。庄桥街道将便民、节能与厕所提升改造相结合,在条件成熟,交通便利的公厕旁设置快递柜,并在有条件的农村公厕顶上安装光伏设备。甬江街道和洪塘街道基本完成方案设计,部分点位已开工建设或改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