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感恩白茶”千里“联姻”黔西南的故事:一片叶子的追寻
2018年10月23日 08:26:45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黄程

  昨天上午,浙江省黄杜村捐赠白叶一号首种仪式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举行。图为仪式后当地村民抓紧时间种植白茶苗。(左国辉摄)

  从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城到地瓜镇,山路蜿蜒曲折,车程近50分钟。

  今年5月至今,宁波挂职干部方健记不清在这条路上来回了多少次。但他能感受到,这条路越走越舒适、越走越开心。

  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村支书盛阿伟,有着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大多数时候,两位浙江老乡相伴走过这段山路。两人在千里他乡相聚的缘分,源自一片叶子——白叶一号。

  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让安吉一方百姓走上了致富路。如今,这片叶子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肩负“先富带动后富”的使命,“远嫁”西南山区。昨天,是两地“联姻”礼成的大喜之日。

  “远嫁”之路,亦是追寻之路。在这条路上,挂职干部追寻项目,白叶一号追寻故土,党员群众共同追寻:回报党恩。

  一个项目的追寻,是产业扶贫,更是观念革命

  这门“亲事”,还要从半年前说起。

  今年4月9日,黄杜村村支书盛阿伟等20名党员给习总书记写信,提出愿意捐献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不久后得到总书记批示肯定。

  随后,考察选址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贵州省在考察范围之内,但是宁波对口帮扶的黔西南州并不在列。可到最后,黔西南州普安县不仅得到了茶苗,而且在4个受捐地区中占比最高,成为一匹“黑马”——贵州受捐总面积5000亩,普安占了2000亩。

  “抢机遇,争项目,宁波的争抢精神是关键。”对于几个月前的情形,宁波赴黔西南州帮扶工作队领队田宾历历在目。5月25日晚11时许,他接到电话得知,安吉考察团已经在贵州进行白茶捐赠选址考察,并计划于次日返回,返程机票已经订好了。

  田宾心头一紧,在电话里还是沉住气极力争取,邀请考察团来普安看看,可没有得到确定答复。挂掉电话,田宾立即与安吉县委县政府、浙茶集团等多方联系沟通,动用所有资源促成此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焦急的等待过后,田宾终于等到好消息。“立刻安排行程方案,准备接待,准备资料!”田宾在电话里向方健下达指令,“海拔、气候、土质、降水等一系列条件情况资料,要抓紧安排各个部门单位准备到位。”

  26日晚10时许,考察团抵达普安,州、县等多位主要领导在火车站等候。“我们深受感动。”盛阿伟说,考察团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和普安方面对项目的重视。

  不放过一丝机会,全力以赴争取项目。帮扶工作队的工作方式,给参与其中的普安当地干部带来极大触动。“刚开始我们一些干部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必要浪费时间精力,但是浙江来的干部创造了奇迹,这个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在田宾看来,这也是东西部帮扶协作的关键所在。“贵州省正在进行产业、观念、作风三大革命。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我们就要用观念、作风去影响带动当地干部,这样才能实现‘造血’,留下带不走的帮扶队。”

  一片叶子的追寻,是帮扶协作,更是寻祖归乡

  黄杜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尝试发展茶产业,至今已有30多年。盛阿伟参与了整个过程,“对白茶的感情,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如今“孩子远嫁”,一定要选个好归宿。

  第一次实地考察,先到江西坡,再到白沙乡,盛阿伟一直眉头紧锁。“确实累,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点上的条件不是很理想。”

  看到盛阿伟的表情,同行的田宾、方健等人也是心事重重。直到来到地瓜镇,看到漫山遍野的蕨类植物,盛阿伟脸上的表情才舒展了一些。

  “蕨类多的地方,适合种茶叶。”中茶所研究员肖强说。方健赶紧接过话头,之前准备的资料,他已经牢记于心:“我们普安年平均气温摄氏14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平均海拔1400米。”听完,盛阿伟的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

  这让盛阿伟想起了方健第一次与他沟通时的样子,就像一个电话推销员一样,竭尽全力地想要打动对方。最让盛阿伟心动的,是“世界茶源地”的标签,让他觉得这是“门当户对”。

  就在安吉开始试种茶叶的那段时间,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目前世界唯一、距今100多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在普安的不少乡镇,还发现了大量野生的四球古茶树群落,特别是在普安青山的普白林场周边,更是成林成片,有2万多株。发现的茶籽化石,现存的古茶群落,证明普安不仅是“中国古茶树之乡”,更是“世界茶源地”。

  “有这样的历史,又有当下的条件,加上工作队的诚意和作风、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软硬条件都具备了,没得挑!”盛阿伟说,“这是茶的起源地,是白叶一号最好的归宿,我们娘家人放心。”

  一份恩情的追寻,是脱贫致富,更是回报党恩

  5月结缘之后,双方又进行了多次研讨、考察;7月11日,多方协议正式签订。根据协议,普安县地瓜镇受捐1500亩,白沙乡500亩,黄杜村、中茶所、浙茶集团等共同实施种植指导和茶叶包销,通过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可带动862户2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茶叶的最佳种植时间在10月份,协议签订之后,要实现荒山变茶山,留给各方的准备时间并不多。普安县将白叶一号工程定为头号工程全力推进。农户动员,筹措资金,土地平整、流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益联结机制设计建立……一系列的工作推进速度,创下了当地纪录。

  “考察组要的就是荒山、生地,就算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完成,不辜负恩情。”几天前还在施工现场指挥赶工的地瓜镇干部梁龙广说。10月份连续近20天的雨天,让整个工程“雪上加霜”,在梁龙广有些退缩的时候,方健给他讲了宁波杭州湾新区争取上海大众项目的故事,让施工队重新鼓起干劲。

  披着雨衣、穿着雨鞋接着干,晚上临时发电继续干,有时一天施工15个小时不停。最繁忙的时候,工地上挖机有20多台,大型运输车70多辆。

  当地村民敖成美老人,工程开工以来就在这里做工,每天有100多元收入。像她这样上了年纪的村民,没能力去城里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领上了工资,以后茶园建好了,务工的机会还要多。

  对于白茶的恩情,少数民族百姓用自编的山歌表达:“好山好水好风光,各方亲人来帮忙,只要白茶生了根,儿孙代代永不忘。”

  “目前,我们全力把两个乡镇的茶园发展好,实现脱贫致富,以后逐步向周边乡镇、县市扩展。”普安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就像浙江帮扶我们一样,用实际行动回报党恩,薪火相传。”

  白叶一号“远嫁”黔西南,美好的故事刚刚开始。

  

标签: 普安县;地瓜镇;白茶;帮扶;产业扶贫;恩情;种植;安吉;村民;观念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