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甬城古币爱好者:收藏不惜今钱爱古钱
2019年01月05日 10:06:11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周静

王建明

王建明的藏品

  近段时间纪念钞币预约都非常火爆,钱币收藏又进入了公众视野。实际上,在藏友们心中,这些从银行可以兑换到的纪念钞币,仅仅是入门级别的,那些资深藏友,痴迷于用可以花的钱去换“不能花的钱”,他们对收藏的挚爱影响了生活,也改变了生活。

  记者采访了两位藏友,可巧都姓王,一位60后,另一位80后,看他们如何在爱好之手的牵领下,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王建明

  生活之俭与收藏之富

  60后的王建明收藏钱币始于1985年,30多年来,他醉心于古钱币收藏,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子过得心满意足。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当年工龄买断后,还当过保安,收入着实不高。这个爱好又是很烧钱的,这些年我赚的钱几乎都投在这些收藏上了,这离不开我爱人的理解。”王建明说,自己住的还是30多年前住进去的40平方米的老房子,这些年多出来的就是一箱箱的“宝贝”。妻子有时也会抱怨,但是从没有反对过。

  王建明对古钱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看到心仪的藏品,不买下来晚上就睡不着。薪水不高,看上的东西可不便宜。2008年,他用了当时的半年工资,收了一枚咸丰币。这样的花法,不征得妻子同意怎么行?“事实上,这些年我赚的钱差不多都花在我这个爱好上了,她比我赚得多,家里的开支她担得多。”王建明很感激妻子对自己的无声的支持。

  去别的城市旅游,他最喜欢带妻子去的地方是博物馆和古玩市场。在博物馆里看到古钱币,如果有相似的品种,他会趁机与妻子说道说道自家的宝贝。“使她慢慢对古钱币的价值有所了解,不认为我是在瞎玩、浪费钱。当然最好是认同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王建明说,收藏古钱币是个很烧钱的爱好,确实也看到过藏友因为妻子不支持而分外痛苦。

  王建明平素很节俭,一件衣服穿了十几年还舍不得扔掉,吃穿用都不讲究,但是在他的宝贝箱里,随便一枚古钱可能就值数千甚至上万元。

  那些古迹斑斑的古钱币,在他的眼里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体重、颜色、纹饰,它的磨损程度,甚至于一个小残缺,都是它诉说历史的无声语言。海贝、空首布、半两钱、咸丰钱、民俗钱……自称文化程度不高的王建明对着宝贝们如数家珍,牵扯到的历史文化知识足以令初见他的人对他刮目相看。这个爱好使他的生活很充实。多年的积累,他如今已收藏不同品种的古币达3000多枚,涉及四大题材:秦汉半两钱、咸丰大钱、花钱和浙东镴钱。

  王建明的微信头像是一枚清代民俗花钱——一品当朝。1998年王建明与它初次相遇在宁波的一个旧货市场,卖主开价100元。“20年前的100元啊,我嫌贵,没买。过些时候去看,发现已经被买走了,非常后悔。”过了几年,有一个藏友打包2800元卖出一批花钱,王建明发现那枚失之交臂的花钱就在其中,马上接手。王建明向记者展示了这个花钱的两面图案,其中一面有只仙鹤在一块礁石上梳理羽毛,礁石边浪花飞溅。在明清时期,鹤意喻长寿,又可代指官至一品,因此此花钱有“一品当潮(朝)”之意。

  作为一名铁杆钱币爱好者,王建明还有很多业余工作带来的头衔——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宁波市钱币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宁波钱币》杂志副主编、浙江泉友会宁波分会秘书长、宁波市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他的业余时间被满满的瓜分在钱币研究、泉友聚会、学会讨论、帮藏友鉴定古钱币、给学校带去关于古钱币文化的讲座等等活动之中。

  居小宅,着旧衣,物质生活的节俭与收藏品的丰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收藏所带来精神上的富足感,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不惜今钱爱古钱”,他乐此不疲。

  王天扬

  收藏之中体悟舍与得

王天扬

  在还没有见到王天扬前,就听到有上了年纪的藏友评论这个人比较“活”。让80后的王天扬自己来说,这种“活”,可能就是在收藏之路中历练出来的对舍与得的理解吧。

  “在金钱有限的情况下,我舍得用比较喜欢的东西去换取更喜欢的东西。”他一年要跑上十几场拍卖会,有上海的也有香港的。从事于货运行业的王天扬说自己也是打工一族,可能比一般的打工族收入好一点,但是也不是很有钱。能一直按着自己挂心的专题买买买,也得益于对舍与得的理解。“我的藏品不是只进不出的,比如说我看到了非常喜欢的,或者我正在搜集的专题中正好缺少这么一张,而手头不够钱买下它,我会出让那些相对来说珍贵程度要次一些的藏品。而且我会想一想,这张我出手以后是不是比较容易再买到。而那张,可能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很难再碰到了。拿这张换那张,对我来说就是值得的。”

  从2011年开始涉足纸币收藏,到现在拥有6000多张近现代纸币,王天扬说这个颇为烧钱的爱好,不但让他更好地理解舍与得,也给他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

  这个爱好让他找到了更多的人生价值。“在我们藏友圈中,有两类人是比较受人尊敬的,一类是收藏的精品多而且质量高,拿出来的是别人都没有的。还有一类是对此道甚有研究,而且研究有成果的。”王天扬想得很明白,手中的藏品只是暂时属于自己,但自已的研究与观点,却会随着文字而保留下来。

  王天扬说,按专题收藏的一大乐趣就在于,能在专题中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观点。在他展示的藏品中,记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每张藏品都会配简洁史料说明,注明出自哪些著作,有时还会配上所涉人物的介绍或者其他史料。近几年,他从自己的藏品中触发灵感,写过《纸币上的宁波美景》、《中国银行廖仲恺像纸币发行夭折之回顾》、《中国最早的叁元纸币》、《珍贵的护国战争军用票中国银行伍圆》、《宁波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现状及发展》等等文章,在相关刊物上刊发。

  钱币藏品是古旧的,但是王天扬的收藏之路沾染了不少时代的特色。王天扬说,在其购买的藏品中,有约四成来自于拍卖会,而其余绝大部分来自于网络渠道。“以前收藏这些东西要去市面上淘,听说哪里有,得跑过去看,能看能跑的圈子也就这么点。现在网络把世界变小了,我在网上一天浏览的藏品,放在几十年前,可能跑上好几年也不会看到这么多。天南地北的藏友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去别的城市的时候,哪里都能碰到藏友,妻子对我的评价是,自从迷上钱币收藏以后,朋友多了,而且朋友的素质都比较高。”

  王天扬收藏的纸币大多与宁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爱好让他越来越热爱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你知道吗?宁波钱庄首创了过账制度,这就是后来银行汇划的前身。”他拿出一本收藏的过账本翻开给记者看,“这本是民国时期的,不过宁波的过账制度最早在道光年间就出现了,宁波人很了不起。宁波的钱庄业,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收藏的过程中,王天扬对近现代宁波的金融史也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与研究。“我在史料中寻找收藏的目标,也在史料中印证我的藏品价值。你看,书中讲我们民国的时候有多少钱庄,那怎么去证明呢,我收藏的这些票据就是证明啊。”王天扬兴致勃勃地说,去年11月在月湖盛园宁波金融史馆举行的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货币展中,展出了他的部分藏品。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将藏品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并进入这个收藏圈子。


标签: 收藏;藏品;古钱币;钱币收藏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