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最严监管”,能否织密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
2019年05月31日 09:37:59 来源: 宁波日报 首席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宣文

  海鲜食品成为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张燕 李峥莹 摄)

  禁渔期,菜市场里禽蛋、蔬菜等供应丰富。(张燕 摄)

  5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下发,要求严格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意见》指出,要让人民吃得放心,必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出台食品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5月24日,“食安宁波蓝剑行动”启动。作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将积极实施“最严格的监管”。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大到一座城、小到一粒豆,不仅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而且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的诸多环节。“蓝剑行动”打击违法犯罪,仅仅是“最严格的监管”的一部分,在“蓝剑行动”背后,宁波将如何织密一张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

  以高压态势严打食品违法行为

  “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为全国各地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提供了目标指向和基本遵循。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就食品安全提出了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元刚介绍,这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

  违法行为。

  客观上,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等微生物也将进入快速繁殖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与此同时,来我市体验“滨海游”的游客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游客大多喜欢食用海鲜。然而,根据对海鲜产品的监测,我国近海的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自然染菌率约有70%,虽然海产品中的病菌可以通过高温杀死,但若生食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我市食品安全事件将进入高发期,有必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陈元刚说。

  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共检查各类食品单位约2万家。检查发现,在我市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以小作坊为例,目前我市纳入登记管理的小作坊近千家,通过规范治理,整体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从抽检情况看,小作坊产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小餐饮店的季节性风险隐患也不小。据了解,此次“食安宁波蓝剑行动”将重点针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展开。

  监管链需环环紧扣不留死角

  专项行动如同“出重拳”,但事关日常民生的食品安全,还需要长效治理机制,实现从田间到工厂、从冷链到商超、从厨房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如何让这条监管链环环紧扣、不留死角无盲区?

  在奉化区奥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包装野鸭蛋,每个蛋盒里放有一张合格证。2015年年初,奉化区率先在全国开展食用农产品试点工作,当地农产品在进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加工企业时必须附上合格证。也就是说,产品只有通过生产者自身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销售。合格证上除了企业和产品的基本信息外,还印着可追溯的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询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检测情况。

  菜牛定点屠宰,是牛肉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从2015年开始,我市制定了畜禽屠宰场(点)建设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逐年对全市现有的20个畜禽定点屠宰场(厂、点)的设施设备、质量追溯体系、无害化处理设施、环保处理设备等薄弱环节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全市定点屠宰的牛肉出场合格率达到100%,占主城区鲜牛肉市场供应量的70%以上(其余以省外大型屠宰企业进入商超为主),市场认可度较高。

  宁波舟山港的进口冷链食品,考验着有关部门的冷链监管能力。随着北仑区霞浦、梅山国际物流园区及周边冷链物流企业的集聚,北仑区市场监管局与北仑海关合作,以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为试点,将仓储管理系统和定制的现场作业软件无缝对接,对检疫合格的冷链货物加贴防伪溯源码,进行跟踪和追溯。

  遍布社区街弄的小菜行,满足了市民的买菜需求,却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特色、接地气,但进入门槛低、设备简陋,有食品安全隐患;流动早餐摊点,为上班族带来了便利,却长期缺乏规范化管理……这些小、散、乱的小餐饮主体,如何监管是难题。我市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建“否定目录”,扩“肯定目录”,加强分类管理。

  全产业链监管呼唤方式创新

  万里学院的王同学在网上订餐时,会选择商家口碑好的,她可能并不知道,我市的外卖餐饮商家,在接受客户评价的同时还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网络订餐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巡查。

  全产业链全过程监管,需要食品安全的高效治理和方式创新。从网上购物到外卖订餐,互联网带来了大众生活的便利,也使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难度不断提升,甚至成为全国性难题。用互联网利剑、撬动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冰山”,成为宁波积极探索的新路径。

  我市以企业信用网为依托,将3万余家线下实体餐饮经营户的基本信息纳入网络订餐智能化监控系统。系统可24小时自动采集、保存商户经营信息,并对订餐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实现精准监管。智能监控平台犹如一位执法有力的网络警察,对网络订餐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快速查处。过去,监管人员审核检查一家网络订餐单位至少需要耗时5分钟,面对数万家网络订餐商户,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对网络订餐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网络订餐智能化监控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每秒钟检查4家商户的高效监控。监控显示,宁波市三大主流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现更名为饿了么星选)共下线证照不合规商家2万多家(次),各大订餐平台的证照公示率从最初的75.6%提升到99%以上。目前,宁波的创新经验已在全国近百个城市推广。

  如果说,餐饮平台中的经营主体位于宁波且相对集中,那么淘宝、京东、天猫等第三方平台上的食品销售主体,隐蔽性、迷惑性更大。网络食品销售主体许可信息未公示、超范围经营、证照过期、网络销售禁止经营的高风险产品、网络食品广告出现极限用语等问题时有发生,大数据监管系统同样在宁波的网络食品销售管理中得以运用。

  市市场监管局研发的网络食品销售监测,通过24小时监测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本地食品商户的经营信息,并与官方数据源进行智能化比对,采集保存证照缺失、超范围经营、禁止经营、无标签标识等违规信息,实现“线上‘撒网’监测+线下精准查处”的网络食品监管模式,重点对辖区网络销售的散装牛羊肉、裱花蛋糕、进口婴幼儿食品等进行监测,并根据违规信息开展线下核查。

  截至5月26日,京东及京东到家上有宁波食品店铺720多家,链接5753万条;淘宝上有宁波食品商家6427家,链接43812万条;天猫上有宁波食品企业491家,链接12717条;1688上有宁波食品企业57家,链接2755条;拼多多涉及宁波产品的店铺有3508家,链接8712条。初步筛查出98家食品经营主体涉嫌违规,审查耗时每家只需5秒钟。

  “食安宁波蓝剑行动” 聚集食品安全

  本报讯(记者张燕)本月24日启动的“食安宁波蓝剑行动”为期一个月,将在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和餐饮领域消除一批安全隐患,查处一批违法案件,形成一股高压态势。

  食品生产环节行动的重点对象:全市豆制品和卤味熟食等加工小作坊;重点产品:各类豆制品和卤味熟食等;重点行为:无证生产加工、使用发霉变质或来源不明的原料生产加工、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非食用物质,厂区及车间环境脏乱差、人员卫生防护不到位、未持有效健康证等。

  食品流通环节行动的重点对象:校园及周边的食杂店和文具店等、菜市场及周边的食品经营单位;重点产品:学生喜食的热销食品、保质期较短的易变质食品、价格低廉的“五毛食品”、卤味熟食;重点行为:检查经营主体资质、进货查验、标签标识及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三无”等问题食品,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指标等。

  餐饮服务环节行动的重点对象:日常管理较为薄弱的学校(幼儿园)及养老机构食堂、企业建筑工地食堂、中央厨房、集中配餐供应单位、承接涉海旅游的团队餐接待单位、承接“两大一重”活动的接待单位、日常举报投诉较多单位、曾经发生过疑似食物中毒的单位、无证照从事网络订餐及无堂食的网络订餐供餐单位;重点产品:生食海产品、凉菜、卤味熟食、含毒贝类产品、河豚鱼、织纹螺以及小龙虾等消费量较大的淡水产品;重点行为:无证无照经营、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过期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罂粟壳非法添加、环境脏乱差、餐饮具未消毒或保洁、人员未持有效健康证等。

标签: 订餐;宁波;食品安全;张燕;网络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