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应秀珍:“老广交”深耕新外贸
从“混进”广交会到连续参加54届
2019年12月09日 04:49:5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应磊 章卉

  

CshNvV3tNWmAFb8wAAL7OlIBGZY876.jpg

  浙江在线12月9日讯(记者 应磊 章卉)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飞行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再奔赴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可以说,这是应秀珍最熟悉的出差线路。

  从事外贸工作近40年,中基宁波集团副总经理、宁波中基惠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应秀珍连续参加了54届广交会,亲身感受了“中国外贸晴雨表”的动态变化,在宁波外贸行业里,她被称为“常青树”。当记者在宁波南部商务区中基宁波集团总部25楼办公室看到应秀珍时,她一袭柔顺黑发,身着职业套装,思路清晰,精力充沛,谁也想不到她已经年逾70。
  上月结束的第126届广交会,宁波交易团共有1312家企业参展,参展人员近万名;宁波展位总数3219个,占比达5.3%。“越来越多‘新鲜血液’来到广交会,可以看到广交会的品牌培育和行业引领功能越来越强,我们宁波外贸行业也更加注重品质和创新。”应秀珍和记者分享她在广交会的新观察。
  起步——
  “标准摊位”艰难立足

  1983年,应秀珍进入象山县外贸公司工作。当时,公司为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国有企业供货,货物大多是农副产品,对虾、鳗苗、梭子蟹、橘子、芦笋……计划经济时代,产品品类、数量、价格都由国家规定。
  应秀珍第一次去广交会,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没有参展资格,她只能随着人流混进去。应秀珍笑着回忆道:“当时就是为了见见世面,我还专门打扮了一番,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土。”
  直到1993年,宁波获得单独组团参加广交会的资格。而中基宁波公司在宁波代表团仅有的36个摊位名额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一个仅有9平方米的标准摊位。获得摊位后,应秀珍终于可以大模大样地走进去了,她也成了公司带队的人,一直带到了现在。“第一次正式参加广交会,有个细节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外贸员签了一个价值5万美元的单子,我看到他的眼睛都在放光。”应秀珍说。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走上了工贸路线。许多企业从一家作坊开始,在广交会打开市场,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里的领军企业。
  那时候的广交会,可以说掌握着一家企业的命脉。“不过那时候广交会的生意还比较好做。欧美客商也很多,还有世界500强大客户,一采购就是一大笔。通常都是外商拿着笔记本排队,老总询价,助手记下中国企业的报价。他们很少还价。”在应秀珍看来,外贸公司只要在广交会上有摊位,就一定能拿下订单。
  作为54届广交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应秀珍认为,从广交会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水平越来越高,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上世纪90年代,广交会上产品以初级加工和农副产品为主,处于外贸的最低层。而加入WTO后,中国形成了丰富的制造业基础,供应链完善,这一点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
  过坎——
  危机过后毅然改制

  在应秀珍看来,外贸从业者亲身经历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对国力一步步变强有着切身的感受。
  早期一次经历曾让应秀珍大受刺激。上世纪90年代初,她第一次去日本,打算用橘子罐头置换一台二手水果筛选设备。
  和她想象中完全不一样,那台设备就像一堆破铜烂铁露天放在天井,却要用几百吨橘子来换。看到设备的那一刻,她很心疼家乡的橘农们,当即决定放弃这笔交易。
  交易一取消,日方接待人员转身就走。应秀珍和同事在日本接下去的行程就没人管了。“这一趟东瀛之行,我瘦了8斤。更难忘的是屈辱感。” 应秀珍告诉记者,那时候,国内的加工技术落后,一罐18公升的糖水橘子,价格还没有日本制造的1个325克的彩印水果罐头贵,在贸易上只能任人宰割。
  没有制造基础,就没有话语权,国际贸易只能出口低端产品。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出口商品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而且越来越有设计感。
  上世纪90年代是外贸业的春天,宁波外贸业发展迅速。谁也没想到,199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外贸行业遭遇了严冬,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货物滞销,库存猛增。
  中基公司也没有办法在这场危机中安然度日。当年,中基年出口额已经突破亿元大关,可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上千万美元的订单消失,大批已经出口的货物无法收回货款,企业自有资金加起来只有54万元人民币。权衡之后,中基选择了改制。
  改制意味着企业变成一家民企,公司高层莫衷一是。应秀珍支持改制决定。为了实现公司顺利改制,整整1年,她在宁波、北京两地反复奔波,理顺关系,为公司改制扫清障碍。
  最终,中基从一家国有外贸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组建了十几家子公司,由母公司控股、职工参股。中基以600万元注册了新公司,业务独立核算,把经营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基因为改制而活了下来,此后又与雅戈尔“联姻”。有了雅戈尔的投资,又有国企培养的外贸人员与外贸渠道资源,中基也成了全国第一家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外贸公司。1999年,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当年实现进出口额2亿多美元。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市场迅速打开,外贸的春天又回来了。中基的业务扩大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的年增长率超过50%,产品的结构和档次也越来越高。
  突破——
  拥抱变化开拓市场

  互联网时代,外贸行业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外需下降、成本上升,贸易壁垒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外贸难做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应秀珍思索着,能不能在互联网上整合出口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为外贸企业实现一站式服务。
  2013年,应秀珍创立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中基惠通”上线。她带领团队打通了外贸服务的各个环节。企业只需要专注于跟客户沟通,专心做产品研发和生产,后续的出口、物流、金融、保险等环节由该平台一手包办。现在入驻平台的有1万多家外贸企业,合作时间3年以上的客户占了70%以上,粘合度很高。这么多企业在平台上交易,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已成为各大银行看好的潜在客户源,争取到银行最优惠利率。去年中基集团进出口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突破宁波民营企业的纪录。
  外贸行业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基加快了全球新兴市场拓展。为了开拓市场,年过七旬的应秀珍依然是“空中飞人”。今年4月,宁波市政府与拉脱维亚投资发展署签署了中国(宁波)—拉脱维亚跨境电子商务港湾项目,宁波外贸冠军——中基宁波集团成为该项目首次交易的接洽方。
  “这一合作是双向的:拉脱维亚的商品,可以通过我们进入中国;中国出口的产品,也可以由拉脱维亚电子商务港湾帮忙,把中东欧17国的商超、渠道商与我们对接,走出一条跨境电商出口的B2B模式。”应秀珍说。
  一稳一拓,中基更具底气。今年1至10月份,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1.22亿美元,同比增长7%;值得一提的是,对美出口依然保持增长,今年前10个月实现对美国出口2.2亿美元,保持2.32%的增长。

标签: 广交会;宁波;外贸行业;出口额;外贸公司;外贸企业 责任编辑: 张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nbnews/201912/W020191209560022623100.jpg

应秀珍:“老广交”深耕新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