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与文化局长面对面——“算好百姓身边的文化账”
2016年12月19日 14:57:10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徐聪琳

  编者按:自2012年衢州迈步文化强市建设征程以来,已经走过4个春秋,结下累累硕果。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思索眺望未来。衢报传媒集团文化新闻中心特推出“与文化局长面对面”系列访谈,对话全市文化系统一把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为和创新实践,问道衢州文化强市建设的明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互动,一同提问文化局长。 互动方式:关注“衢报文艺苑”微信号(见右上角二维码)后,直接留言,也可拨打电话0570-3011163。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由从事经济工作“转身”负责文化领域工作,方玉林已经在龙游县文广新局局长岗位上5年有余。好学肯钻,是他实现角色稳妥转换的要诀。

  “我心里始终有个算盘,算的是老百姓身边的文化账。”到文广新局工作前的十几年。方玉林都在经济领域工作,他坦言,自己对文化领域比较陌生。然而,经济是基础,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两者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方玉林把过去经济工作积累的经验用到了文化工作中,通盘谋划环环相扣,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精打细算力争效果最大化。不论是大的文化项目,还是小的文化活动,他都坚持稳扎稳打,一丝不苟。

  “用抓经济的理念抓文化。文化工作不比经济工作,效益不明显,但要有长远的眼光,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会有丰厚报偿。”在方玉林看来,最好的报偿就是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后的灿烂笑容。

  公共文化服务永远走在路上, 但一定要把握好阵地

  ●衢报传媒: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那么,在龙游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项目是哪一项呢?

  ○方玉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为此,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力度。文化站作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从前是龙游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2014年以前,龙游县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一个都拿不出手。很多文化站只保留了公章,无牌子、无机构、无场地、无专职人员、无开放经费。基层文化工作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边缘化非常严重。

  2014年以后,借助“文化强县”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重点县建设的东风,我们启动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综合文化站要想建一个像一个,只能靠实抓,一个个乡镇、街道考核过去。从“五无”到“五有”(有牌子、有机构、有场地、有专职人员、有开放经费)的综合文化站,为基层文化工作开展提供了最基本的阵地。有了底线阵地,才能说公共服务文化走在路上。

  ●衢报传媒:免费开放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这方面,龙游有什么好的做法?

  ○方玉林:原来我们只有“三馆一站”,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今年新增了美术馆,它们好比是县城文化的“心脏”,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丰富内容,越来越有活力。

  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免费开放在龙游已经进入常态化,其中综合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达到42个小时以上,人气集中。近年暑假,县文化馆特别针对青少年开设民族乐器、曲艺、书法、绘画、舞蹈等10余个免费培训项目,每年平均参训人员在5000人次以上。美术馆目前和文化馆合署办公,保证每个月都有展览,将龙游的书画资源最大限度地呈现在老百姓面前。

  上半年,县图书馆推出“你读书我买单”的升级活动,读者只要持借书证就可到新华书店直接借阅图书,并可在一个月内将书送到图书馆归还,这种“人人都是图书采购员”的点读方式非常受欢迎。县图书馆还推出了“移动图书馆”,只要下载移动图书馆APP,就可轻松将图书扫进手机,随时随地阅读。可以说,龙游的图书馆除了大楼外观旧了点,其它设备都很先进。

  ●衢报传媒: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龙游的农家书屋讲求“特色”,并为此设立了星级评选制度,这样做有什么缘由和收获呢?

  ○方玉林:建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民的最基本文化需要,但如果农家书屋很清冷、没人看书,就没人管理书屋,没人管理的书屋,就不中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龙游的农家书屋讲求“特色”,不仅要求在书屋布置上融入当地特色,更让村民自己选书、安排公益课,参与到书屋建设、管理中。星级评选制度起到了激励作用,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今年上半年,我们评选出4家示范书屋,组织大家参观学习,有人就吸取几家书屋的长处,回去后建出了更好的农家书屋。

  深挖文化资源,让文物“活”起来

  ●衢报传媒:龙游境内文物众多,其中国保单位数量就占了衢州市国保总量的一半。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年做了哪些努力?

  ○方玉林:丰富的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家宝”,必须珍惜,县委县政府历来对文化遗产工作都非常重视。我们一方面做好基础工作,今年就完成了县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为今后做好文物保护奠定了基础;作为常规工作,实施1处国保、5处省保以及完成10处县保、20个一般古建筑的修缮保养工作;实施文物分片联系网格化管理,对全县15个乡镇(街道)262个村文物保护实施专人负责制,确保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其实,我们在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大量精力,做的种种工作,就相当于给它们“上户口”,争取获得更好的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也做好历史文化研究的文章。今年我们就依托荷花山遗址研究成果和荷花山遗址暨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出版了《万年龙游》一书。

  ●衢报传媒:龙游县博物馆项目进展如何,有哪些亮点?将从哪些角度满足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

  ○方玉林:建设博物馆对龙游县来说是大事,有着特殊的意义,经过文化人士和社会各界多年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实现。

  龙游县博物馆争取今年年内开工,将于2018年建成开馆。建成后,博物馆将成为我县丰富文物资源“活”起来的重要载体,既是广大市民了解龙游悠久历史、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也是八方游客解读龙游丰厚历史底蕴的重要“窗口”和感受龙游特色文化、实现知识性消费的高品位的景点,是重要的“城市会客厅”。

  我们还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想方设法收集先贤作品,比如千方百计促成收集余绍宋书画、印章等原件作品300余件,作为“镇馆”之一,丰富博物馆内容内涵,增强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能力。

  ●衢报传媒:龙游是古城,历史悠久,境内发掘的荷花山遗址是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把龙游的历史推至万年,还有春秋战国、汉代等古墓葬不断被发现发掘,充满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气息。面对这样一个古城,对比刚上任时和现在,您心里的感受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方玉林:说句实话,刚接触文化工作,我心里也犯怵,面对这样一座古城,心里压力非常大。就像一个理科生面对文科题,硬着头皮上。但事实证明,做任何事情,只要肯钻进去都好办。

  5年多来,我看着国保单位从原来的1处1点增加到7处10点,省保单位原来的6处7点增加到16处29点,增加国家级非遗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名录6个,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2013年,我们还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全县文化遗产保护营建了一个专门阵地。再次看看那些曾让我觉得头疼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只觉得它们越来越有魅力,也不断给我们惊喜。

  稳扎稳打,文化事业将大有所可为

  ●衢报传媒:展望“十三五”期间,龙游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方玉林:今年,我们委托专家根据龙游实际编制出台了《龙游县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着力于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构建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同时进一步打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局面,增强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衢报传媒:这些年来,龙游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了,文化遗产“活化”增强了,文化产业发展了,那么龙游接下去将作出哪些努力呢?

  ○方玉林: 公共文化方面,我们争取在2019年前完成图书馆、文化馆新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提升改造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十三五”村一级要实现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全覆盖以及进一步推进“农家书屋”特色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进一步探索推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在保留传统文化和推进现代文明中找到平衡点,如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这是提升龙游城市环境和品位的一项重大工程,要尽可能地保留老龙游的文化内核,也要融入现代元素,既弘扬优秀传统,又要与时俱进。

  文化产业方面,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龙游县形成了“木、纸、石、印、食、渔”六大文化主题产业,12月初龙游红木小镇刚刚获得了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接下来要致力于文旅融合,在继续抓好红木小镇建设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锦鲤文化园、善蒸坊龙游发糕文化园、徐偃王文化园等项目建设,主动对接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建设,形成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标签: 公共文化;文化;产业;转型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