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人民日报》评论版刊发了 “劳动者最高贵”的评论文章,为衢州徐阿姨的事迹点赞。
评论写道: 所谓奉献,就是以心换心;所谓尊重,就是以情换情。像徐阿姨一样,干得尽心尽力,学生们依依不舍。这勾起了很多人的学生时代记忆,也蕴含着对包括宿管阿姨在内的奉献者的无尽敬意。
徐根娣
阿姨叫徐根娣,1962年出生,龙游县塔石镇前夏村前江自然村人,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7号楼的宿管员。按杭电文一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的新制度,徐根娣本该在11月25日就退休,可因为 800多名学生的“请愿”,公司为徐根娣破了例。
在27号楼里住了四年的研二学生杨波,听说徐根娣又回来了,特地赶来看望她,一进门就把她抱住。
看似一个简单的 “破例”,背后其实是多年来徐阿姨 尽心尽职的付出,以及她和27号楼男生们的浓浓 “母子之情”。
担任宿管员13年
徐根娣的娘家在塔石镇泽随村,当初嫁到夫家时,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从1984年起,她就在村里当幼儿园老师,她性格温和又耐心,喜欢与孩子们打交道,小朋友们也喜欢这位“妈妈”。
徐根娣工作过的幼儿园原址
2004年,因各种原因,徐根娣从幼儿园辞职,当年8月25日,经嫂子介绍到杭电当了宿管员,那是她第一次出衢州城。如今,她自己也想不到, 这宿管员一当就当了13年。
徐根娣生活的塔石镇前夏村
去年,杭电文一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对公寓服务人员工作年龄作出规定, 年龄超过55岁的,公司就不再续签劳务协议。上个月25日,徐根娣刚好年满55岁。
正当徐根娣伤感时,一群可爱的男孩在背地里正秘密进行着一场“请愿行动”。
杭电800多学生集体“请愿”
杭电学生经常光顾一个叫“杭电表白墙”的QQ互动社区。
11月25日,网友@老杜发的帖子被置顶, “召唤神龙了,27号楼的老铁们,说出最想说出的一句话,我带着大家伙的心愿,去公寓中心请命,留下我们的徐阿姨吧。”
网友@老杜还颇有“煽动性”地写道,“让徐阿姨的工龄再延长些,陪我们一起走过大学的春夏秋冬,徐阿姨别走,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天,我想喊您一声:‘徐妈妈’。”
这个帖子引起热烈回应,不到一周点击量达1.7万次,1384人点赞,评论达数千条,大多是同一个声音—— “徐妈妈,别走!”
帖子一出,有关徐根娣和那群大男孩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似的,在孩子们的脑子里,一帧一帧地跳出来。
她看到学生背影,就能叫出名字
27号楼的学生,每次进出楼都有一个“仪式”——叫声“阿姨好”。“这是我们发自真心的称呼,就像叫妈妈一样自然。”2016级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童仕程说,“阿姨说‘某某回来了’,就有回家的感觉。”
徐根娣有着过人的本领,能叫出全部691名学生的名字,并报出宿舍号、学院、班级和籍贯,甚至连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外卖喜欢点什么,女朋友是谁都知道。
和徐阿姨长期搭档的公寓中心生活老师张蓓说,徐阿姨记性太灵了。每年新生住进宿舍, 不到一个月她就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专业、班级、籍贯,甚至家庭成员情况。
徐阿姨对于自己的“长处”并不为奇,她说,为 防止外来不相干人员混进宿舍,27号楼,每个学生进出都要刷卡。一刷卡,学生的名字和进出时间也会在屏幕上同时显示。每刷一次卡,她就记一次名字。
学生们刚来的时候先要参加军训,大家穿的衣服都一样,很难辨认,徐根娣就拿着学生信息名册,对照每个人的证件照和名字辨认、记忆。
徐根娣每时每刻都要盯着值班室里的监控屏幕,观察门口进出学生和外来人员的动向。
到后来再通过着装、外貌特征,以及和大家聊天交流,慢慢认识,不到一个学期,就基本全都记住了。
“别人不记学生籍贯,我却记。我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说,一个寝室4个人,有2个是省内的、2个是省外的,那我就记省外的。”
每个学期,公寓管理中心都要对宿管阿姨进行“认人技能考核”。考试的内容就是看本栋楼的学生照片,一一写出他的名字、宿舍号,如果能写出籍贯,那就加分。徐根娣每次都能拿第一名,而且是满分。
“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哪有当妈的记不住自己孩子的。”
“宿管徐妈妈”
徐阿姨还是位“编外心理疏导师”。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杨王辉,已不记得徐阿姨花了多少时间和自己聊天。
“平常家里或自己不开心的事,都想跟徐阿姨说,她听得认真,能理解我们,还能给出好的建议,有时,她也对我们说她自己孩子的事。”杨王辉说,“那么多学生和她聊天, 每个人的情况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值班室里的《女生进出男生楼登记表》,学校规定,女生可以在下午2点至5点期间登记进入男生楼,但是男生不可以进入女生楼。
一次,有一个学生因为感情问题,晚上从宿舍出走了。徐阿姨告诉后勤中心及辅导员组织人手去找,因为太担心这个孩子,她在值班室里一直没睡。
半夜,当老师们找到学生时,脚还没踏上宿舍楼台阶,徐阿姨从侧影中认出了他,一阵小跑把他搂在怀里,当时就哭了。
“自己的孩子,怎能不担心?”宿舍楼的学生们都知道,最关心自己的除了父母,还有一个 “宿管徐妈妈”。
徐根娣在给学生缝补衣服
平常,孩子们衣服扣子掉了,裤子裂开了,往往最先发现的是徐根娣,她义务为他们缝缝补补,还为孩子们煲汤、熬夜,乐此不疲,琐事中有大快乐。
只要回校,都要去27号楼看“徐妈妈”
前几年,徐根娣的丈夫也进了她所在的教育公司物业中心工作。可这么多年,只去西湖逛了一圈,“我喜欢待在学校里。”徐根娣说, 她从这群大男孩中得到了很多温暖。
徐根娣准备了针线盒和零钱,以便给学生缝补衣服,兑换硬币。
今年上半年值班时,徐根娣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站到大厅和同学们打招呼,只是安静地坐在值班室窗口,看着同学们过往。 下午下课时,好多男生跑到值班室来嘘寒问暖,晚上还有人给她热了牛奶,带了吐司。
不仅如此,很多学生回到老家,或者成家立业,也都会时不时给她打电话,发微信,表示想念。
多年来,“ 徐根娣的孩子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只要回校,都要去27号楼看“徐妈妈”。还有些毕业生找了女朋友,“一定带回来给徐妈妈看看”。
“有一个在杭州工作的毕业生,去年中秋节,冒着大雨特地跑回来,在值班室窗口放下两个月饼,就走了。”
每年为她举行生日Party
11月24日是徐根娣55岁生日。
2014年以来,27号楼学生自发形成了一个惯例, 每年都为徐阿姨举行一个生日会,地点就在一楼 徐根娣的值班室。 不耽误她的工作,学生凑点钱买一个生日蛋糕。每年的这一天都是 徐根娣一年中最幸福的一天。
直到现在,徐根娣都记得这个片段:2014年11月25日晚上,她刚回到值班室,只见里头一片漆黑,突然,几个男孩捧着蛋糕唱着生日歌出现在她面前,那时她感动得泪流满面。
“谁说男孩子不贴心呢?”她说,她都不知道那群“小鬼”是怎么知道她生日的。
今年的生日,幸福之外,还多了忧伤。因为到了55岁,过了生日就正式退休了,所以生日会也变成了送别会。
晚上9点半, 27号楼楼长、电子信息学院16级学生张唯燚和各楼层层长挤进了徐阿姨的值班室。今年的蛋糕特别大,孩子们还额外凑钱买了个“签字本”。
全楼层所有学生都想在上面留下和徐根娣在一起的点滴、故事,签字本不够用,只能附上纸贴在上面。
“我已经记不清叫了您多少声阿姨,但我知道每一声阿姨后都有一句‘回来了啊’!”
“没有我们这帮臭小子烦您了,也不用担心我们啦,以后我一定尽量遵规守矩,按时回寝。”
“在这一年里,我们已经把您当作了我们的亲人。” ……
值班室只能容纳十几个人,后来的学生只能挨在大厅里。
“我也舍不得学生”
“不是我生的却如同我生一样。他们远离父母,我就来照顾他们。他们比我儿子也小不了几岁。”由于之前没有宿管阿姨退休后又继续做的先例,她也想好了退休后回老家将家里装修一番。
因为这群男孩的一场“请愿行动”, 学校窗口里那个亲切的身影又回来了。
“我也舍不得学生,所以我回来了”。徐阿姨说,学校能够留下她,能再次回到这群男孩子身边,重新看这些熟悉的面孔,我很知足了。
“宿管”是对一个岗位的称呼,但作为爱的生动诠释,却无比具体。徐根娣的点点滴滴,几百学子的依依不舍是否感动到了你?
(原标题《杭电800多学生集体“请愿”留住衢州阿姨,获《人民日报》点赞!》原编辑 项明月。编辑 邵倩 梅玲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