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开化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2018年02月02日 05:26:4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见习记者 施佳琦 县委报道组 吴莉莉

1.jpg

开化县许多乡村将“五水共治”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图为学生集体签名,开展治水护河活动。拍友 丰智慧 摄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我省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省27000多个村、3400多个社区均完成了村社“两约”制订修订工作,完成率达100%。前不久,我省“村规民约促和谐,社区公约保治理”荣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日前,记者来到我省“两约”制定修订工作走在前列的开化县,走访多个乡村、社区,看一纸约定如何推动浙江基层社会治理。

  浙江在线2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见习记者 施佳琦 县委报道组 吴莉莉)村规民约促和谐,社区公约保治理。

  千百年来,“和邻里”“恤孤弱”等祖训在浙江人心中代代相传。祖辈留下的这些智慧结晶,潜移默化成为人人遵循的村规民约。进入新时代,通过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治理基层的做法在浙江大地不断创新,成为人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

  “树新风、灭劣迹、不赌博、除陋习”“讲文明、行礼义、宽他人、严自己”……最近,开化县的《村规民约三字经》经村民口口相颂,遍传乡村。该县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作用,向村民明确什么“必须为”什么“不可为”,鼓励村民好善乐施、团结互助、传承文明,有效地改善了村风民风。

  “百家宴”吓退偷鱼人

  冬日,漫步在钱江源头大溪边乡阳坑村,溪流潺潺,村色如画。信步走到溪水边,竟发现不少野生石斑鱼在水底嬉戏。大溪边乡党委书记姜美鸿告诉记者,这一景象来之不易。

  早在100多年前,钱江源头的祖辈们便懂得要保护生态。为了禁渔,村里在农历春节前宰一头猪平分给村民,并相互转告:若发现偷偷捕鱼行为,偷鱼者必须给家家户户送猪肉“赔罪”。上个世纪末,随着社会变革,钱江源头网鱼、炸鱼等现象时有发生,“杀猪禁渔”的传统逐渐成为了老一辈人的记忆。眼看鱼儿的身影越来越少,村民们开始心慌了。

  2014年,阳坑村将“杀猪禁渔”写进了村规民约,在8公里河道全面实行禁渔。村里在河道放鱼苗的同时,在两侧安装了20多个监控。禁渔期间,严禁毒、电、炸、网、钓、抓等一切破坏渔业活动,违者将按“村规民约”严肃处理。

  为了让村规深入人心,村里还办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家宴”。“宰了几头猪,请全村老小加上外来亲戚共800多人吃了顿大餐。” 姜美鸿说,宴请花费1万余元,资金由村两委垫付,“无论是否本村村民,谁违反村规谁就得出这个钱。”

  2016年,隔壁村一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半夜偷偷下水捕鱼。第二天被村里发现后,按照村规出了宴请资金。这一年,村里花了2万元办了第二次“百家宴”。“从这以后,再也没人敢抓鱼了。”姜美鸿说。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有时行政手段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机制,村规民约容易‘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 令姜美鸿欣慰的是,阳坑等村这一举措,带动了邻近村庄乃至全县村镇纷纷效仿。去年6月,附近的大溪边村摆了一场更盛大的宴席,还请了婺剧团来村里演了五天五夜大戏,总花销6万余元。至今,大溪边村没有发现一次偷抓鱼现象。

  “有了村规民约的守护,我们这里的鱼自由了。”姜美鸿指着河道里欢快游着的鱼儿们笑着说。

  “老娘舅”巧断家务事

  走进位于开化县城的岙滩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叶月英拿出了厚厚一沓调解卷宗。叶月英告诉记者,“与农村不同,城市社区居民们互不相识,也没有相近的习俗,邻里关系有时很紧张,容易产生矛盾。”

  2015年,岙滩社区在制定社区公约时,将“邻里团结”“敬老爱幼”等列入其中,但是邻里矛盾、家庭纠纷仍时有发生。如何引导居民遵守社区公约,调动居民自我治理的积极性?在岙滩社区近几年的探索中,“钱江源老娘舅”工作室成为居民相互沟通的桥梁、社区公约落地的有力推动者。

  82岁的诸葛庆,是岙滩社区的居民,也是工作室最年长的“老娘舅”。“热心、有耐心”,是他的调解法则。社区大小事儿,只要诸葛大爷到场,都会化干戈为玉帛。这不,记者见到诸葛大爷时,他正匆匆赶回调解工作室,喘着气说道,“社区里对门两户人家因为停车占道有了矛盾,刚刚去了下现场。”

  诸葛大爷退休后,一直活跃在县城各大社区,参与社区管理。2015年,诸葛大爷成为岙滩社区的专职“老娘舅”。“社区公约里写着,邻里之间应该和睦友善,家人需要相互理解包容……可一遇到事情就急了眼,哪里还想得起来这些优良传统。”有多年调解经验的诸葛大爷深知,这时候需要有人来提醒他们社区公约的意义,再帮他们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去年,社区95岁的老余在家立遗嘱时,4个女儿对财产分配和老人赡养问题起了争议。“我早上去的,直到下午才调解成功。最后,孩子们不仅就财产分配达成一致,还决定轮流照顾老父亲。”诸葛大爷很欣慰,两年多来,经他手调解过的纠纷有上百次,促成了社区公约的落地。

  “社区矛盾多半都是侵占公共空间、养宠物、上下楼漏水等,仅靠公约的软性约束难以根治,容易反复。” 叶月英告诉记者,如今,在诸葛大爷的带动下,社区共有6名“老娘舅”每周轮流值班。在“钱江源老娘舅”工作室帮助下,社区每年调解纠纷200余件。对于容易反复的纠纷,“老娘舅”们还会进行回访,在多次交流中促使居民对社区公约形成共识。

  据了解,开化县共10个社区建起了“老娘舅”工作室,年处理社区纠纷800余件。

  新时代需要新村规

  齐溪镇龙门村,是开化乃至浙江具有传奇色彩的乡村之一。

  2013年,这个位于钱江源头、浙皖交界处的村庄,村集体经济账面仅有7.5万元公益林补助款,村民人均收入全县排名倒数第五。近年来,龙门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业,去年村集体收入8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万元。如今,龙门村成为远近游客追捧之地,外出年轻人纷纷归来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来到龙门村时,虽是旅游淡季,村口停车场依旧可见不少外地牌照车辆。 “这些年龙门村的巨变,村规民约功不可没。”村党支部书记汪德刚感叹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乡村发展需要举全村之力同步向前。2013年,旅游资源丰富的龙门村着手打造旅游特色村庄。村规民约,便成为指导村民如何提升村庄环境、发展乡村经济的细则。

  彼时,为了保留山村原始风貌、统一明清徽派建筑风格,龙门村将“新建高层建筑不得超过3层半”“使用白墙黑瓦或灰瓦”等细则列入村规民约。并规定,每户新建农房需交押金3万,待房屋建成验收合格后退款。

  2014年,龙门村成立九溪龙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发展农家乐。为杜绝欺客现象,将统一的餐饮标准列入村规民约。如今,村里已发展53家农家乐,去年民宿接待游客17万余人次。

  为鼓励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每年年终龙门村将村集体收入的10%作为福利分发给村民。如有违反村规民约者,则取消分红或其他福利。

  为适应新形势,每年,村规民约都会进行详细修订。“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能要,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要摈弃,内容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执行难的要进行更改。”翻开今年1月1日新施行的村规民约,汪德刚告诉记者,今年新增了几项民生保障工作。“村里的日子好了,一定要多帮助有需求的村民。”汪德刚说,考虑到村里的年轻人都忙于创业工作,没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今年,龙门村建起了一个爱心敬老堂,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和晚餐。为此,今年村里将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作为养老基金和大病、事故等补助金。

  “村规民约要跟上时代进程,近年来各村、社区都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列入‘两约’。”开化县民政局基政科科长傅新春告诉记者,去年各村社班子换届时,对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再次进行了修订,像龙门村这样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列入的村庄不在少数。

  开化乡村巨变的背后,离不开乡规民约的约束与引导。开化的乡规民约也是浙江大地上无数个村庄、社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标签: 百家宴;民约;社区;老娘舅;龙门;公约;开化县;乡村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