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破解土地抛荒的“柯城样本”
2021年05月26日 08:42:21 来源: 衢州日报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蓝晨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翁水珍 李海定

  如何调动农户积极性,加快土地流转,减少土地抛荒,让“沉睡的良田”重新活起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破解的难题。

  在柯城区,抛荒地整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九华乡上铺村采用“由村集体将农户的抛荒地进行集中种植管理,粮食收成与农户五五分成”模式,唤醒“沉睡的良田”;万田乡坞石村农户将抛荒地委托给村集体代管,由村集体种植高粱,酿造高粱酒,发展新产业……

  抛荒现象相同,成因却各不同,柯城区其他乡村也正在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给出自己的去“荒”化新举措。

  谁来接手抛荒地? 上铺村:经济合作社托管,收益和村民五五分成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增多,土地抛荒成为乡村的“心病”。柯城区4月底完成的摸底调查显示,16个涉农乡镇(街道)中,排查出抛荒地面积9600亩。

  “杂草丛生,人都走不进去。”在九华乡上铺村,村民们纷纷表示,多年来这些土地虽然每年都经过锄草、翻耕,但对于接下来究竟谁来种田这个问题,仍然不得而知。“没有劳力,即使田地整平了,也没有丝毫收益。”村里的老会计、农技员陈秀才说。

  去年以来,村里充分发挥土地“三权”分置机制的作用,解决抛荒地问题。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上铺村关于委托集体代种代管代收相关协议”,上铺村经济合作社统一对抛荒地进行平整作业,重划田埂界限、修复灌溉水系及田间操作道,最后整理出80多亩适合种植水稻的“试验田”。

  村经济合作社代管抛荒的土地,组建起生产队。生产队由村里有种植经验的农技员、老生产队长组成,负责“试验田”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于如何种植水稻,陈秀才心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本。“种双季稻,一季亩产最少能达到350公斤;种单季稻,亩产最少能达到500公斤。”陈秀才说,就拿村民去年交给村里托管的80亩抛荒地来说,种植水稻102天,一共花了91个工。也就是说,从播种、灌溉、除草、施肥、收割到最后烘干,平均每亩地只花了1.14个工。和一家一户农户管理相比,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抛荒地复垦后首季收获早稻2.1万公斤,收益近5万元,其中50%收益返还给农户,50%收益归村经济合作社所有,一部分用于支付生产队队员的薪酬,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

  去年,共有65户村民和村经济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今年,增加到112户,托管田地面积增加到190亩。

  据介绍,上铺村明确托管的土地只能用于种植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有效增加了全村的粮食播种面积,满足了村民对谷物的基本需求,解决了抛荒地整治难题的同时,又防止了农田集中整治后“非粮化”和“非农化”的问题。按照托管协议,一年后,如农户想自行种植田地,可向村集体申请,但须保证不得继续抛荒。

  点评: “上铺模式”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灵活运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机制,充分发挥村集体在生产层面上“统”的职能,保持农户的承包权不变,经营权则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代管,田地收成村经济合作社与村民五五分成。这一模式,既保证了国家对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的要求,又解决了农田抛荒问题。

  如何决定抛荒地种什么? 坞石村:计划酿造高粱酒,未来发展乡村旅游

  对于村民和村集体来说,在防止田地“非粮化”的同时,如何实现田地效益“最大化”,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几天,在柯城区万田乡坞石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燕平正带领村两委干部没日没夜地赶工。村里与衢州佳禾蓝莓科技有限公司商议,以置换形式换得佳禾蓝莓产品展示中心一半面积作为酿酒作坊;村庄光秃秃的石头山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后,村里计划在山底下挖一个1000平方米的酒窖……为了解决抛荒地问题,村里开始种植高粱,准备酿造高粱酒。

  “现在高粱还长在地里,就已经预订出去2500多公斤高粱酒了。”徐燕平说。

  坞石村的田地多半由山地改成,肥力不高。特别是2015年遭遇冻害后,田地抛荒问题严重。徐燕平在外出考察时得到启发:高粱耐旱、种植技术不难,可酿酒、做糕点,附加值高。更重要的是,坞石村地处灵鹫山和奥陶纪风景带连接线之间,通景公路贯穿村庄,以高粱产业带动未来发展乡村旅游未尝不可。

  去年10月,徐燕平和乡农技员徐建国经过调研,决定发展高粱产业,村民们纷纷表示支持,有30户农户将80亩抛荒地委托给村集体代管。村集体开始招投标购置高粱种植机械设备、高粱酒加工设备等。

  为了种好高粱,坞石村成立了“4+n”高粱种植小组,“4”指的是组长、种植员、技术员、档案管理员,“n”则为播种、种植、收获时的临时用工。“我以前是生产队队长,这次村里让我牵头组一个种植小组。高粱播种、收割人手不够可以叫村里人帮忙,一天给120元务工费,大伙儿都高兴。”高粱种植小组组长余秀祥说。

  据测算,一亩地年产300公斤高粱,市场价每公斤6元。由于第一次种植高粱的肥料、人工成本比较高,除去一亩1000元的成本,每亩利润800元,由村民和村集体五五分成。村民也可以选择65公斤高粱,或者25公斤高粱酒。高粱酒市场价每公斤40元,25公斤高粱酒可以卖1000元。村民都选择要高粱酒。

  据介绍,今年村里预计可以酿造1万公斤高粱酒。目前,村里正在与直播团队洽谈线上销售事宜,打造村级酒窖,为顾客提供白酒存储服务。

  下一步,他们还将探索低收入农户承包高粱、全域土地新增耕地“稻-高粱”轮种等种植模式,扩大高粱种植规模。

  据了解,附近的万田乡冯坦村也打算在50余亩抛荒地上种植高粱,高粱熟了交给坞石村酿酒。

  点评:土地活,全盘活。坞石村正在打造的高粱“一条龙”产业,不仅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未来,完全有可能延伸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前景可期。

  如何防止抛荒地的“非粮化” 柯城区:区乡合力,政策扶持引导

  据介绍,柯城区计划第一批重点推进23个抛荒整治示范村建设,涉及7个乡镇(街道),已完成一次翻耕面积5210亩,由村集体流转种植面积2783亩。

  各乡镇(街道)推出了实实在在的措施,用好政策“杠杆”,以防止抛荒地的“非粮化”。

  在石梁镇,中央方村已整治抛荒地200余亩、里前坞村整治抛荒地500余亩、荞麦坞村整治抛荒地200余亩并播种80余亩……各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抛荒地整治工作。为了防止抛荒地“非粮化”“非农化”,对于完成抛荒地整治、连片种植粮食的村,镇政府给予扶持,对50亩以上100亩以下田地补助5万元,100亩以上每新增50亩田地增加补助3万元。

  柯城区坚持“谁种粮谁受益,谁多种谁多得”的导向,今年在省财政规模种粮补贴和市“大三农”资金补贴的基础上,柯城区财政继续对50亩以上的早稻种植大户,单季稻、连作晚稻种植给予每亩80元的补贴,合计早稻每亩补贴280元,单季稻、连作晚稻每亩补贴200元。抛荒地翻耕复垦给予每亩300元补贴,切实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早稻播种面积1.81万亩,其中直播1.73万亩,移栽0.08万亩。

  点评: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珍惜每一寸土地。种粮难出高效益,这是土地抛荒的重要原因。要防止抛荒地的“非粮化”,财政补贴、政策引导尤其重要,而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 高粱;抛荒;种植;柯城区;田地;村民 责任编辑: 黄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qznews/202105/W020210526315508198113.jpg

破解土地抛荒的“柯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