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短短两年 华舍街道通过治水彻底消灭辖区内河道断面的“劣五类”
2016年12月10日 13:35:03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首席记者 裴金红 实习生 张唯

  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 昨天上午,一份来自第三方的水质监测报告,传到了柯桥区华舍街道城建办副主任施盛手上。报告显示,11月份,华舍街道70个断面水质全面改善,“劣五类”水彻底消失,除1个五类水断面和2个四类水断面,其他断面均在三类水以上,比例高达95%,二类水断面甚至已突破20个。

  “这个成绩在治水之初,是不敢想象的。”施盛说,两年前华舍街道开始治水时,辖区内的河水九成以上都是劣五类,又脏又臭、苍蝇乱飞。当时大家认为,能把水质提高到四类就不错了,三类都不指望,更不用说二类水了。“现在,三类水比例比以前的劣五类还高。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看,这种比例相当稳定,绝大部分断面水质都在持续变好。”

  短短一年,华舍街道水质脱胎换骨,省治水办多次带领外地考察团前来取经。“办法巧,标准高”,华舍街道治水形成了“华舍经验”。

  要论治水方法之巧,华墟居民区是最经典的样板。华墟居民区是一座即将拆迁的城中村,如果按照标准模式实行雨污分流,对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花费高达600万元。华墟居委会支书宋建华想了个办法,用“隔油池+活性炭”模式,只花了2万元就解决了问题。

  “河边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隔油池,隔油池中有活性炭。”宋建华告诉记者,隔油池两个连在一起,第一个池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第二个池用来沉淀污水,活性炭包放在第二个池中用来吸油,处理过的水再排放河道。为了加强去污效果,华墟村还在水里种上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质。“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行。”宋建华说,经过第三方监测,华墟居民区的河道水质基本稳定在三类水标准。

  华舍治水之巧,在于能抓住根本,在活水上破题。

  在沙地王村,门前河和杭甬运河交汇处,一只水泵通过一道闸门正不停地从运河向门前河注入活水。村民说,有了这股活水,河边明显干净多了,苍蝇也很少见。目前,华舍已有2个村完成了这样的活水工程,这样的工程还将在更多村中推广开来。

  除了“巧办法”,华舍街道对治污的高标准,是促使水质好转的根本因素。

  在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污染面源的彻底整治外,针对偷漏排现象,华舍街道还组织“河长”在关键时间节点开展“雨天在行动”、“夜间在行动”、“双休在行动”的“三个河长在行动”活动,为每位“河长”配备了“三个一”(一件雨衣、一双雨靴、一个手电),杜绝企业趁节假日执法薄弱环节来偷排漏排。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企业的偷排漏排行为大幅度收敛,如今几乎绝迹。

  “现在不管是村民、居民还是企业,都比以前自律,偷倒偷排的行为少了很多。”华舍街道办事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自律换来的就是华舍街道水质的根本性好转。以前村民们总是抱怨河边臭不可闻,蚊虫到处乱飞,现在河里有了鱼虾、螺蛳。“水清鱼跃的和谐场景,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标签: 治水;绍兴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