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东湖风景区要招船老大了,可是“英雄帖”发出去一星期,报名者却寥寥无几。记者采访发现,乌篷船“掌舵人”青黄不接的情况,成为眼下绍兴市区有关景点普遍面临的难题。“国庆长假旅游高峰马上就到了,今年这个现象估计会更严重。”昨天,东湖景区有关人士说。
招船老大报名者寥寥无几
这两天,越城区多辆公交车广告屏上一条招聘广告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东湖风景区发出的“英雄帖”,该景区意向招募10名乌篷船船老大。
“信息发出去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到目前为止报名的才一两个人。”昨天,东湖风景区相关人士说,此次报名的条件并不很高,“会划船、乌篷船驾驶技术熟练、身体健康、60周岁以下”就可以,有上岗证的可以放宽到65周岁以下,但报名的人仍很少。他说,几年前也招过船工,当时选择的余地还是有的,但今年的情形真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更主要的是,这次招聘还是在前期做足准备工作基础上开展的。该人士说,东湖景区现有的船老大主要来自附近的则水牌村,在发布招聘广告之前他们还特意去村里发动,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表示要去外地工作,有的则宁愿选择打零工。
为什么景区这次要招这么多船老大?该人士透露,这次招人主要还是为了国庆长假考虑。据他介绍,目前整个景区共有船工45名,除了修船、修篷及岸上管理人员,实际在岗划船的船老大总共38人。这个数量的船老大,如果依照平日里的接待量,满足游客需求不成问题,但一旦到了双休日、节假日,就很难应对了。为此,景区特意临聘了7、8位船工“救急”。国庆黄金周的七天长假,是一年中的出游高峰。到时候需求将井喷。加上新招聘的船老大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所以选择目前这个时间节点组织招聘。
不只一个景区存在这个问题
几年前,东湖景区向全市招聘船老大时,尽管招聘条件苛刻,但还是有不少老船工踊跃参与。为了吸人眼球,同时传承好这种乌篷文化,东湖景区还效仿同里、乌镇,对外公开招聘“美船娘”。
但这几年,这个行业的状况却大相径庭。“这份职业比较辛苦,船老大后继乏人了。”景区有关人士说,目前船工的年纪普遍较大,高温天在户外工作有点吃不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并不差钱,而年轻人又不愿干这种累活,这才出现了目前用工吃紧的局面。据他介绍,东湖景区每年都会培训一批船老大,但实际上很多人上岗个把月就另寻他处了。
同样受船工青黄不接困扰的还有鲁迅故里、大禹陵等景区。“客观地说,这几年,船工收入在提升,但从业人员却在逐年减少。”绍兴水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在岗船老大平均年龄超过60岁,而年轻人少之又少。“一方面工作性质决定了船工要能接受在日晒雨淋环境下工作,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另一方面收入不高。”该负责人说。尽管这几年船老大薪水逐年在增加(目前一年有3万多元),但同样的付出和收入,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其他工种。
绍兴旅游“招牌菜”如何吃得长久?
白墙乌瓦,乌篷悠悠。作为绍兴旅游的“招牌菜”,不少海内外游客到了绍兴,都会兴冲冲去坐一回乌篷船。可是,如果船老大“断档”,这一盘“招牌菜”还能吃多久?怎么破解“船工荒”?
昨天记者采访时,船工高师傅正忙着在东湖景区内划乌篷船。恰逢星期天,景区游客较多,高师傅的工作量也比平日大些。从早上8点开工到下午4点多,他已经划了20多趟了,连吃午饭也是匆匆忙忙挤出了几分钟在船上解决的。
高师傅今年60多岁,从事这一行很多年了。对他而言,除了一份工资,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个行业坚守,恐怕就是那份难以割舍的乌篷情结了。高师傅说,他每月收入2000多元,但要经得起日晒雨淋,现在也只有年纪大的人还愿意干。划乌篷船不是年轻人的“长久之计”,他觉得和收入、待遇低有关系。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船老大行业现状,这两年相关方面一直希望通过岗位培训来补救。但实际上,目前的培训往往止于一张上岗证。通过培训,目前东湖景区发放的乌篷船上岗证有100多本,但有些已到期,真正有效的只有约80本。鲁迅故里、书圣故里、城市广场等场所,也陆续发出了几十本乌篷船上岗证。但这些只是船工从事船老大的资格证书,就像开车的驾驶证,持有上岗证并不意味着船工们会去从事这个行业。
“如果真正要把这个行业传承下去,还是需要加强技能培训,通过适当引导培育一个产业。”有关人士说,目前绍兴地区乌篷船船老大主要还是来自东湖则水牌、灵芝蛟里、白渔潭、水产村等地有一定划船“底子”的村民。如果技能培训的范围更广些,或许从事的人员还会多些。而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个别景区“见招拆招”,通过探索乌篷船智能化管理等来规范发展船工队伍。
绍兴旅游的这碗“招牌菜”如何端得稳、端得久,这一课题值得各方细细研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