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骆根土:枫源村里三件宝
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枫桥经验”,助力和谐浙江协调发展
2017年10月14日 08:36:4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史春波 黄葆青

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黄葆青)“这么多年来,我们村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矛盾不出村,都早早化解了。”

在村口,操着一口乡音的骆根土迎了出来,他的开场白简短直白。

几年前,枫桥经验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骆根土还上台给全国各省区市党委政法委、综治委负责人在内的近300名政法干部上过课。

农民出身的骆根土是浙江诸暨枫桥镇枫源村的村委会主任,今年62岁,他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村干部。他所在的村庄,有500多户村民,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以和谐和协调发展闻名全国。

作为“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绍兴市民主法治村”,这个基层治理先进村,矛盾调解率达百分之百。

名气大了,平时老骆挺忙的,不仅要管村里的事务,还要参加各种宣讲,接待各路考察团。

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总会问他一个问题,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枫桥经验”,正面临新的挑战,你们村和谐的秘诀是什么?

“三上三下”民主治村

在枫源村的村口,竖立着一块醒目的标牌,上面“三上三下,民主治村”八个大字。这是老骆介绍的一件“法宝”。

简单说,这是一种民主决策机制。

“农村出问题,往往就是因为村干部不按规矩办事。”老骆的话一针见血,“村里任何事情的决策,都应该由群众一起来决定,而不是由我们村干部来决定。”

于是,在一次民主恳谈会上,“三上三下”民主决策应运而生。

所谓“三上三下”,“一上一下”为收集议题,村两委会从群众中收集议题,并通过上门下访征求意见;“二上二下”为酝酿方案,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对方案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完善;“三上三下”为审议决策,方案提交党员会议审议,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组织实施。

“三上三下”通过的事情,无论大小,印成一本册子,发放到每一位村民手中。

老骆举了一个例子,2014年年初,村两委会收集到饮用井水水质变差的问题,村里立即邀请诸暨市水务部门对井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原因清楚后,枫源村召开了村民代表民主恳谈会,并请来相关专家协商方案,方案确定后,又召开党员会议审议,经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后,最终执行,到2015年初,村里全面接通自来水,实现统一供水。

“我们枫源村是三个自然村合并,‘三上三下’民主决策推行后,我们的大村变得更和谐了,村民也变得更和气了,矛盾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真正做到‘矛盾不出村’。”骆根土说。

28条村规的背后

老骆的第二件法宝是“28条村规”。

老骆清楚地记得,两年前,修订村规民约在枫源村热热闹闹地进行。

“全村参与,大家举手发言,想说什么都可以。”骆根土说,村里先拟定初稿,再交村民讨论,收集意见后,再修改再讨论,最终成稿,经村民大会通过,“记不清改了几遍”。

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收集意见。骆根土说,“有一回大家都在,一个村民有顾虑想说又没说。晚饭后,村干部主动上门,他才说,经常有人在自己承包的山上偷竹子,但不值几个钱,怕别人说小气。”之后,村规民约里写进了“不偷盗林木,违者赔偿”这一条。

在村民的期盼下,这部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正式出炉。村道两边的墙壁上刷上了新版的村规民约,村干部还给每家每户送去了纸质版本,方便阅读。

骆根土说,28条村规实行以后,村民的法治意识和规矩意识都强了好多,村里不少老大难问题也都解决了。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村民在溪边搭建了一个鸭棚,影响环境,村规规定不能乱搭乱建以后,村民自觉拆了鸭棚,没说半句牢骚话。

“既然村里有了新规定,那他就得按规定办事。”老骆说。

从“赔偿”到“处罚”

除了“三上三下”的民主机制和具有道德约束的“28条村规”,老骆说,现在他们添加了一个法宝——法治。

老骆向记者举例说,比如今年4月份,山上的毛笋已经成熟。按照规定,除了每月5号、15号,村民不能上山挖笋。偏偏有一位村民,擅自上山盗取了4株毛笋。

“按照之前村规民约,(他)要赔200元。如果不愿出钱,可以为村里义务劳动两天。如果什么都不做,就上大屏幕通报。”

但是现在,根据最新修订的村规,这种行为需要被“处罚”。

他介绍说,在这次的修改中,枫源村对偷倒垃圾、偷挖竹笋等违规行为的惩处,用“处罚”代替了“赔偿”。

两个字的微妙变化,折射出枫源村在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背后的探索。

在他们看来,村规民约不仅是定规矩,更要树村风,现代法治精神与传统文化道德力量的融合,也许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对我们枫源村来讲,一条道路就是‘民主+法治’。”骆根土总结说,“最近我们村正在新一轮征求意见,争取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村规民约,深化依法治村。”

54年前,浙江枫桥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

那时,骆根土还是八九岁的孩子,他清楚记得工作组上门的情景。

54年来,骆根土从少年到了花甲之年。而“枫桥经验”也成为浙江省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彰显着独特的优势。

长期的耳濡目染,让老骆对诞生于家乡土地的这笔财富格外珍惜,时不时有一种创新的冲动。

自治,德治,法治,再结合互联网的智治,老骆从当年的“枫桥经验”亲历者成为推动者、创新者和实践者。

“我当村干部的30多年,对枫桥经验的最切身感受,就是不管哪个年代,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骆根土这样谈及体会。

而在记者眼中,这个村庄的社会治理创新,就是和谐浙江的缩影。


标签: 骆根土;史春波;枫桥经验;三上三下;村干部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