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全国首家地质文化村 去年来了3万游客
2018年03月16日 06:13:4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通讯员 李风 卢琰萍

  浙江在线3月16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李风 卢琰萍)今年整个春节,马良松几乎没有空闲,一直忙着张罗接待游客。

  “正月初二,家里就来了20多位嵊州游客。今年以来,已接待了5批、100多位游客。”马良松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

  马良松是浙江省嵊州市通源乡白雁坑村村民,自家开了农家乐,取名榧缘农庄。白雁坑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是目前全国首家地质文化村。据通源乡乡长钱杭栋介绍,从2015年下半年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动工,到2016年11月基本建成,地质文化村完成科普小路(游步道)、科普长廊、科普场所、科普宣传品等建设,开展了停车场、平整道路、补植绿化、农房立面美化等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

  “自从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以来,村里每年都有新变化,环境好了,村民开办农家乐多了,游客逐年增长,村民收入逐年提高。”白雁坑村村委会主任斯柏荣介绍说。据初步统计,2017年,来白雁坑村的游客达到3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4676元。“村里的农家乐,已从2012年的2户增加到目前的14户、170个床位,到今年6月,还将新增40个床位。”

  “我们也参与了建设”

  “我们村民也参与了地质文化村建设。”马良松告诉记者,村里有四五十个村民做过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修建游步道、长廊、护栏等工程。

  “刚开始接活时,我想随便搞一下,到完工时能拿到工钱就行。但村干部一再叮嘱我们,这些东西是永远留在我们自己家里的,留给下一代的,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做成‘豆腐渣’工程。我觉得村干部说的有道理,如果工程质量不好,要被人说闲话,自己脸面无光彩。”马良松说。

  “地质文化村建成后,住在我家的游客说,你们村的工程做得很漂亮,山上的游步道铺的平整,穿着高跟鞋也能走路。”马良松笑着说,“听了游客的话,我心里很舒坦。”

  地质文化村的游步道有3000多米长,铺设的块石路面,蜿蜒贯穿于巨石、榧林之中,让游客身临其境。说起村民参与地质文化村建设的事,斯柏荣接过话题:“修建游步道的石头,都是村民从四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运进来的,运到山脚后,村民们再把一块块石头,从山脚抬到山上。”

  取石为啥舍近求远?“因为地质文化村景区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景观,建设不能就地取材。游步道修好后,村民们说,这个办法好,否则环境被破坏了,景区就不美了。”斯柏荣这样说。

  “共同讲好地质故事”

  村里的半山腰,西白农庄的牌匾醒目。这是61岁的村民斯林福开的农家乐,农庄后面的一幢三层楼房已经结顶。

  老斯指着新楼房说,这是他正在建造的第二处农家乐。他说,由于来的游客多了,西白农庄床位不够,于是用儿子的宅基地,去年建造了民宿,计划今年下半年营业。“这个新建民宿,装修档次肯定要超过西白农庄。”

  看到村里的农家乐旺了,村里一些在外经商的村民也回来发展。今年40多岁的刘小川,夫妻俩把在嵊州市区经营了20多年的面馆关了,利用自家房屋,2016年在村里搞起了农家乐。

  马良松是木工,家里共5口人,平时除了经营农家乐,还承接装修活,兼做香榧、茶叶生意,去年家里有20多万元的收入。“现在,白雁坑的名气大了,去年,村里出产的香榧每斤150元,价格比附近的村高出20多元。”马良松说。

  在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白雁坑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省宜居示范村,绍兴市农家乐特色乡镇,嵊州市民宿重点村。

  尝到了地质文化村建设的甜头,村民对发展的愿望更为迫切。

  斯林福说,眼下村里的交通是瓶颈,从乡政府通往村里的道路只有4.5米宽,旅游大巴开不进村里,拓宽道路是当务之急;村里还有一些地质遗迹没有开发,希望把这些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起来,让游客能看到白雁坑村更多的美景。

  村民们看到的,也是乡、村干部的所思所为。比如,地质文化村景区里,有一幢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二层黄泥房,正在内部装修。“今后,这里将作为地质文化村的展示厅和地质文化工作室,用来展示和研究白雁坑村的地质文化。”斯柏荣说。

  时任通源乡党委书记、现任嵊州市鹿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汪美芳,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力推者和组织实施者。她表示:“在振兴乡村的热潮中,地质文化村的发展要以地质文化为载体,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地质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广大群众在参与地质文化建设、传播地学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共同讲好地质故事。”

  嵊州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副书记张剑斌表示,要适度向白雁坑村倾斜用地指标,加快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审批,助推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帮助加快白雁坑村地质文化工作室建设,把它作为科普和宣传地质文化的阵地,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其他地质遗迹资源积累经验。


标签: 地质文化;保护;开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