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隆隆印刷声中的“火珠巷”曾是绍兴“报馆一条街”
这里曾出现过《绍兴民国日报》《绍兴新闻》《越报》和《绍兴工商报》4家报刊
2018年12月17日 09:47:05 来源: 绍兴晚报 顾鹏程

宝珠桥直通的这条路,曾称火珠巷

1947年《青锋报》社址在火珠巷板桥头

  绍兴越城区城市广场南首,宝珠桥前面有一条路,解放前叫做“火珠巷”。据1949年2月的数据统计,当时绍兴城区共有5家报社,设在火珠巷内的便有《绍兴民国日报》《绍兴新闻》《越报》和《绍兴工商报》4家,堪称“报馆一条街”。

  王子余出生于火珠巷

  火珠巷,位于宝珠桥东首,该处旧有一座小山,曰火珠山。据《越中杂识》记载:“火珠山,在卧龙山东隅,小而圜,绝类龙颔之珠。”故桥原称火珠桥,巷亦以山名。火珠巷为东西向,东起大街,即今解放北路,西至宝珠桥东堍,因近代绍兴乡贤王子余故居位于巷内木桥弄,民国时期曾一度改称为子余路。

  1874年,王子余出生在火珠巷内板桥头,年轻时中过秀才。1902年,29岁的王子余出任绍兴府会稽县学堂督办(校长),周建人及秋瑾的弟弟宗章等都是该校学生。当年10月,王子余在离火珠巷不远的仓桥街开设进步书店“万卷书楼”,还办起“进化农庄”,提倡改革清装,争取民主自由。1903年5月,王子余与宗加弥、杜亚泉等人,组织越郡公学,资助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校。7月,出刊绍兴第一家铅印报纸《绍兴白话报》,致力于民主革命宣传,被称为“绍兴报业鼻祖”。

  《绍兴白话报》以“唤起民众爱国,开通地方风气”为宗旨。开始为旬刊,后因王子余从上海采购回铅字印刷机器,开设绍兴印刷局,改为五日刊。编辑及主要撰稿人有蔡元康、王子澄、任佑扈、何屺瞻、胡钟生、沈佑之、刘大白等,栏目设有《论说》《大事记》《绍兴五千年人物谈》《小说》《绍兴近事》等。除摘登国际国内大事,《绍兴白话报》对绍兴时局也多有评论,此外还有附页刊登广告。

  《绍兴白话报》的创刊地虽在府城小校场(今老市政府所在地),但受王子余的影响,紧随其后诞生的《绍兴新闻》《越报》《青锋报》《绍兴工商报》等报刊,相继开办于火珠巷内,使得整条巷子印刷机声彻夜响个不停,成为绍兴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据统计,从1903年到1949年,绍兴地区报刊发展较为繁荣,共出版报纸115种,刊物182种,通讯社48家,广播电台3家,在全省排名中仅次于杭州。

  “报馆一条街”成名有因

  民国时期,绍兴的报纸为何扎堆集中于一条小小的火珠巷?报纸收藏家陈张新对此曾作过研究。

  陈张新介绍,20世纪初,中国正处在辛亥革命前夜,民主爱国运动风起云涌,这时期国内革命团体和倾向于革命的知识分子都竞相开办报刊,以此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推翻清王朝营造舆论氛围。当时,绍兴作为光复会的大本营,王子余又是光复会、同盟会的成员,他于1903年创办的《绍兴白话报》,首开绍兴新闻报纸先河,并带动了《越报》《商业杂志》等7种报刊先后创刊,形成绍兴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只是巧合的是,当时有多家报馆愿意追随王子余,纷纷选择在同一条巷子里办报。

  二是武昌起义胜利,使得民心大振,革命青年追求民主思想,促使绍兴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办报办刊热潮。1912年1月,在时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的周树人(鲁迅)参与下,绍兴革命文学团体“越社”创办《越铎日报》和《越社丛刊》,之后星星之火逐渐燎原,这一时期绍兴共创办有各种进步报刊24种。其中,以《越州公报》为代表的进步报刊就创刊于火珠巷。

  三是民国35年(1946年)初,作为国民党机关报的《绍兴民国日报》迁址于子余路。因此,当时每天各大报社的印刷机轰鸣声、报童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使得这条“报馆一条街”声名远扬。

  采访最后,陈张新不无惋惜地表示:“1949年后,子余路改称为光明路。本世纪初,为筹建绍兴大剧院,沿街住户被拆迁。如今除了绍兴大剧院以西至宝珠桥东尚留有100米左右的地段仍称光明路外,其余地块均已成为城市广场的通道。火珠巷老报纸的历史,是我们这座城市发展嬗变中比较难得的印迹,虽已化作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仍值得人们去铭记和回味。”(照片为档案资料)

标签: 火珠巷;报馆 责任编辑: 金英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sxnews/201812/W02018121737909672948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