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台州籍科学家在《自然》在线发表最新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成果
2016年04月13日 05:22:4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黄珍珍

  浙江在线04月13日讯(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黄珍珍)日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两位台州籍科学家许琛琦和李伯良的研究成果:作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的他们率领研究人员,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增强CD8+T细胞(又名杀伤性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这一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引发强烈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认为其"开辟了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全新领域”。

  近日,记者专程赶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听两位科学家讲述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背后的故事。

  创新突破:

  激活细胞杀伤肿瘤

  "肿瘤免疫学是国际前沿科学领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这次科研成果最大亮点是发现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许琛琦介绍,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被称为治疗癌症的第四种武器。其中,T细胞在肿瘤的监控和杀伤中起关键作用,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提高T细胞的活性来治疗肿瘤。

  许琛琦研究组和李伯良研究组在研究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时发现,T细胞代谢通路中的胆固醇酯化酶是一个很好的调控靶点,抑制其活性可以提高CD8+T细胞膜上的游离胆固醇水平,从而显著提高该细胞的抗肿瘤功能。目前,该技术已在小鼠肿瘤模型中实验,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在美国已有肿瘤免疫治疗临床药物,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许琛琦说,在小鼠模型试验中,他们发现胆固醇酯化酶的小分子抑制剂有很好的抗肿瘤效应。"如果将该抑制剂与现有临床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辉煌背后:

  成果凝聚多年心血

  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并非一朝一夕。

  早在2004年,许琛琦在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时,已经开始研究T细胞免疫,而李伯良自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胆固醇酯化酶的研究。2012年夏天,许琛琦研究组开始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之后与李伯良的研究组合作,共有十几位研究生与博士后参与研究。

  采访当天的午休时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10楼实验室里依旧一片忙碌。有些学生正从摆满实验仪器的架子上取出实验工具,有些坐在桌前对着电脑写论文。时间对于科学研究十分宝贵,科学发现的成果正是孕育在勤奋忙碌中。

  白轶冰是许琛琦研究组里的研三学生。"除了技术上的指导,老师们对我们精神上的鼓舞也帮助我们成长。我曾经连续两个星期做一个实验不成功,心情很沮丧。许老师鼓励我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后来终于渡过难关。”

  "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发表出来的成果,看不到的是实验室里我们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做科研最难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许琛琦深有感触地说。

  殷切期盼:

  尽快临床造福患者

  "这些天我们接受了媒体采访,一些亲戚朋友看到后给我打电话,问我治疗癌症的药是不是已经做出来了。但其实我们的工作都是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并没有到临床阶段。”许琛琦给记者讲述了他这些天的经历。"我们盼望着科研成果能早日应用到临床,造福广大患者。”

  许琛琦和李伯良都很担心,癌症病人会为了追求治疗效果而被信息误导。比如论文中提到,在小鼠模型实验中发现,CD8+T细胞膜胆固醇含量上升时,抗肿瘤作用增强,患癌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但这并不代表病人可以通过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来抗癌。"人体细胞中的胆固醇不等于血液中的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高也不代表细胞中胆固醇高。我们日常所说的胆固醇是血液胆固醇,要提高细胞中胆固醇的含量还需要通过药物。”许琛琦解释道。

  "我们做科研的目的是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小分子化合物,接下来还需要由医药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药物产品,医院再去用药物来治疗病人。实验室的发现并不等于最终结果。”许琛琦说,他们已经就抑制剂的创新应用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保护。现在,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中心正在与相关医药企业接触,尝试将研究成果进行转移转化。

标签: 自然;科学家;肿瘤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