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感受文化魅力 台州市博物馆开馆两个月参观者16万人次
2016年09月06日 14:50:15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盛鸥鸥

图为9月2日,市民在市博物馆内欣赏展品。

  浙江在线9月6日讯 “妈妈,这个是什么呀?”9月1日下午,市民何女士带着9岁的女儿杨语晗来到台州市博物馆参观,面对女儿提出的疑问,何女士耐心地讲解着。

  市博物馆于7月1日试开馆,7月12日正式免费对公众开放。两个月以来,市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16万人次,其中,单日最高人流量有近9000人次,出现在7月下旬。

  市博物馆具有怎样的魅力,能吸引市民纷至沓来?结合市博物馆的特色元素,市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项超英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参观者络绎不绝

  市博物馆二楼是“山魂海魄”台州历史文化陈列馆,何女士和女儿一起从灵江之畔、章安古港、天台之州、赤城潮涌四个篇章所展示的场景模型等,感受着台州自10万年前“灵江人”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文明发展,了解台州经济、文化、农耕、政治的变迁。

  三楼是“大地情怀”台州民俗陈列馆,运用台州先贤王士性的文化地理学概念,解读台州的民俗生活,描绘出一幅山谷之民、泽国之民、海滨之民多元交融、丰富多姿的绚丽画面。

  “作为台州人,怎么能不了解台州的历史呢?”何女士说,除了到学校上课,女儿在家也就看看电视,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文化元素,“刚好下午不上课,就带她来实地感受下。”

  当天下午记者观察到,参观者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父母带着孩子来开阔视野,此外也有不少结队而来的老年人、学生等。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不少人表示已经来过好几次。

  除了台州本地人,在市博物馆里也常常能见到“新台州人”的身影。43岁的丁德芬是四川人,来到台州已经10年了,她和老公、同事一起,在博物馆里探寻她所不知道的台州。“台州算是我第二个家乡,在生活中只能感受到她一部分的美,在这里,台州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地气的“记忆”收藏馆

  插秧时的坐凳、石屋里的土灶厨房……很多展品,曾经是当时村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渐渐退出了大家的视野。

  在民俗馆的展厅里,许多市民再次见到了这些熟悉的“记忆”,不禁驻足,伴着当年的记忆细细观赏一番,或低声分享感受,或拍照留念。

  “博物馆比较接地气,贴近市民的生活,尤其是特色鲜明的民俗馆,展现的元素能勾起大家很多的回忆。”项超英说,这是吸引市民不断前来参观的原因之一。

  跟在一组老年参观者的身后,记者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怎么能这么像,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

  不管是食饼筒、糖心糕、姜汤面等传统美食,还是橘园、稻田、滩涂等场景,亦或是“拷绢”的工人、坐在墙角的家狗等形象,每处细节无一不让来参观的老年人啧啧称赞,惊叹于他们的栩栩如生。

  仿真度高,是展品的另一个特性。得到市民的认可和喜欢,项超英表示很高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市民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其实就是为大众服务,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台州的历史民俗。”

  多元化“视角”讲好台州故事

  除了展品自身携带的特性语言,展厅的布局也处处别具匠心,或通过光影技术,或通过实物一比一复原的场景重现等,给人以多元化的感官享受。

  无论何时,“横街牛市”展位前总能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这里描绘的是耕牛交易时的场景。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原来,它不是单纯的布景,随着剧情的发展,橱窗里投影的人物会做出不同手势,讲价商议,谈得差不多了,耕牛就被慢慢牵了出来。

  “我们通过二维三维结合,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形象地讲述台州故事。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能让市民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项超英透露,除了可视可听,三楼民俗馆“滨海之民”篇章里的石塘渔村,仔细闻的话,还能闻到鱼腥味。

  “市博物馆作为台州第一个地市级的综合性博物馆,我们的受众群体相对比较广泛。”项超英说,此外,交通便利的环境也是市博物馆吸引参观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标签: 博物馆;台州;文化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