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 丁珊 区委报道组 周薇薇 解文雅)一不产钢材,二不产塑料,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黄岩却创造了模具业的神话:注塑模具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5%以上,吹塑模具占全国40%以上,挤塑模具占全国80%以上。
先发优势自然重要,但在竞争加剧中,容易被后来者模仿和赶超,坚守需要深挖更大的优势潜力,转型需要突破原有的发展惯性。如何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经济增长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着“工业之母”称号的模具产业更是不能例外。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久前,记者走访了不少黄岩模具企业去寻找这个答案。
人工节约六成
产能提高八成
精诚时代集团的现代智能化工厂,总是被周边模具企业的羡慕目光所聚焦,因为这里的生产工艺可以媲美世界一流的精加工技术。记者走进其中一个生产车间,只见8台欧洲进口的“五轴加工中心”一字排开,像一栋栋独立、小型的房子。透过玻璃窗往里探,高端设备正在紧张作业,废弃的铁屑不断从出口处排出。每台设备上的模头像一只只灵敏的机械手,可以实现360度自动转头和调节,满足任意斜面和曲面的加工,对“铁疙瘩”进行打磨。
精诚时代集团行政副总经理陈福蓬在一旁介绍说,这几年,精诚时代陆续引入冈本精密平面磨床、日本北村加工机床等先进设备,通过企业ERP管理系统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设备更新换代,让企业在挤出平模头技术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在硬件上能跟得上高质量的水准。黄岩的模具企业就是在一次次“摸高”过程中,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向高质量发展靠拢。
在走访中,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摸高”方式。在陶氏模具的生产车间,员工们正在按照“模具管家”的生产要求进行标准化操作,利用这套智能系统,一旦机床转速发生变化,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生产设备利用率提高了25%,产品次品率下降了30%。在光跃环保科技,企业通过引进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不仅节约了工业用地,车间感官舒适度大为提高,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为公司节约人工60%,提高产能80%。在美多模具,五轴联动加工设备只要定位一次,就可以加工一块模具的各个面,替代了以往两三个工位或好几个工序才能完成的事情。
“我们正是看到这些变化,把那些正在向‘智造’转型的模具企业集聚在一起,创建了智能模具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党委书记王文忠告诉记者,每一家入小镇的企业都严格筛选,要符合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目前,小镇已集聚了101家模具企业,这些企业普遍采用了各种现代的制造技术、高性能的加工中心和网络系统,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
多0.1毫米
用手也能摸出来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满足这个条件,光靠外力是不够的,变革往往源自内部。
前段时间,黄岩智能模具特色小镇举行了首届“小镇十大工匠”评比。行走在小镇内,路边灯柱上、办公楼展览处,随处悬挂着小镇工匠的简介,一线模具工人走到了闪光灯前,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
台州精超力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贵是“小镇十大工匠”之一。林国贵14岁当学徒,一步步到技师、管理岗位,最后自己成立模具公司,合作伙伴包括奔驰、宝马、捷豹、路虎等知名品牌。林国贵是一个没有自己办公室的老板,设计室、流水线车间,哪里需要,哪里就是他的办公室。为了将“设计”的灵感体现到一款汽车产品上,他带着团队不断修改30多次,实现汽车中控台板块可以像换手机壳一样自由更换。
“当工匠精神成为企业的价值观时,就会产生一种内生动力。”林国贵说。
黄岩模具产业从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源于模具行业独特的产业特征,模具生产往往定制化、个性化,很难规模化生产,小而专、小而精是这个行业的趋势。同时,这种转变还源于当地企业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坚守在制造一线的能工巧匠,从而激发出内生动力。
“精,止于无极。”这条赫然在目的标语,一直悬挂在精诚时代集团的展示厅墙壁上。“我们企业的取名,首位就是这个‘精’字,这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一颗诚心承载起精工细作的极致追求。”陈福蓬说。
在精诚,拥有70多名工龄在10年以上的老师傅,在关键的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陈福蓬说,模具的平整度要求很高,这些老员工用手在模具上捋过去,哪个部位多了0.1毫米都能感觉得出来,这是几十年的功力。靠着这份臻于至善的执着,精诚把加工精度从0.06微米提高到了0.003微米,在挤出平模头这个细分领域独占鳌头。
“我们通过结对传帮带的方式,让新员工跟着这些老师傅学,希望他们学到的不仅是手艺和技术,更主要的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这是企业发展向上的动力。”陈福蓬说。
从找地找钱
变成找人才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瞄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在短短数年间一跃成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走进产品展示区,除了看到各种汽车品牌商零部件之外,还有很多国外的家居、物流用品,虽然都是注塑成型,但其品质优于国内产品,光滑平整,完全没有飞边毛刺。凯华副总经理李过说,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高端供给的出现,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机遇。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产品展示区的另一侧,凯华有一面远近闻名的“专利墙”:几十项专利满满挂满在雪白的墙面上,气势恢宏。“方向找准了还不够,企业还必须要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创新。”李过说,凭借着创新驱动,凯华实现了向高精密高端智能制造转型,成为国内最为专业的大型注塑模具供应商,并以高速高效在业内闻名遐迩。以汽车仪表板为例,凯华将注塑成型时间从75秒缩短至65秒,节约生产成本30%,增加效益10%,新产品产值占比高达90%以上。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并非只是大企业的“专属”,一些规模不大的模具企业也有独立研发部门,这在其他行业颇为少见。浙江万豪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星亮说,他们的研发中心是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主要研发方向是汽车内外饰件的开发和设计,每年研发投入在年销售额的3%以上。“研发能力,对于模具企业来说就是能力的体现,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都是从这个研发中心起步,然后才到制造车间加工。”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这是黄岩模具产业呈现出来的变化。”王文忠说,这种转变很有意思,以前是要工业用地、找金融借钱,而现在是寻创新人才。企业奋勇争先、不断创新的背后,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今年,黄岩智能模具小镇与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建立了院士工程站,这一做法得到了诸多模具企业的拍手称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