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文化新地标,精神新家园
2018年02月01日 14:37:36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陈伟华

  名片:

  下岙方村,位于三门县花桥镇所在地东北3.5公里,现有村民252户838人,其中方姓有600多人。

  下岙方村文化礼堂建于2016年,由方氏宗祠改建而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获三门县星级文化礼堂等称号。

  一

  隔三岔五,约上几位老友去文化礼堂,是下岙方村村民方兴进乐意做的事。

  下岙方村文化礼堂每天都开放。在书画室里,方兴进常与几个老伙计围在书画爱好者的身边,看他们挥毫泼墨,尽显艺术才华。在礼堂戏台前,他坐在置有茶具的小木桌旁,打开自动烧水开关,往茶壶里添一些茶叶开煮。待水烧开,沏一杯杯茶水,大家一边美美地品茶,一边入神地看戏。

  不知不觉,看戏已成为下岙方村村民重大的文化活动之一。戏里的王侯将相、忠臣孝子等,当地村民百看不厌。置身戏台,优秀传统文化在“唱念吹打”的光影里,顽强地绵延着。

  “这里环境好,又热闹,我经常来,坐下就不想走了。我还义务帮村里做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有十多个年头了,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方兴进乐呵呵地说。

  除了方兴进外,该村热衷公益事业的人还有很多。如村党支部原书记方有华老人,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到文化礼堂,热心地为村民办事。

  据了解,1999年以前,下岙方村村民以贩销柑橘为主。后来,在方人才等一批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60%的家庭到江苏从事养殖行业,户均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

  随着村民腰包渐鼓,2008年,方人才等村两委干部开始搞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建起了小康楼,下岙方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尤其是近年来,该村依托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全村搞起了民宿经济。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一个全新的村庄应运而生。

  “我记忆最深的是,早年雨棚里冬冷夏热,冬天霜压棚顶,棉被都是湿的。儿子上高三那年,一次他带同学回家,看到家里这个样子,我觉得太没面子了。以前村里经济不好,没有什么文化场所和娱乐活动,就是各自待在家,喝喝酒、吃吃茶。没想到现在村里变得这么好,大家一起在文化礼堂里看戏、写字画画、聊天说话,不仅开心,还加深了感情。”方人才说。

  二

  “我们的文化礼堂,是由方氏宗祠改建而成的。”下岙方村村委会主任方人东说。

  下岙方村文化礼堂建筑恢弘大气,又显得古朴典雅。文化长廊、活动室、书画室、图书室、电教室和文化讲坛等均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建成。该礼堂的渔耕文化展示厅颇具特色,内陈列着一些具有浓郁时代特征的渔耕用具,琳琅满目,为三门县独有。它们彰显了下岙方村的渔耕文化,以及海边渔民勤劳奋进的精神风貌。

  相较于物质的丰富,下岙方村变化最大的,还是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了。近年来,该村除了把文化礼堂的“建”作为基础外,还在“管”和“用”这两个字上下大功夫。

  文化礼堂的“管”是重点。自村文化礼堂建成后,各项工作运行有序。村里专门成立了文化礼堂领导小组,每季度专题研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并创立理事会制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相关档案齐全。2016和2017两年,该文化礼堂日常维护、运行和活动开展的保障经费均超过5万元。另外,他们还常年实行开放式服务,专门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并组建了排舞队、腰鼓队、龙灯队和篮球队等。

  文化礼堂的“用”也是关键。2016年12月18日,该文化礼堂里举办了花桥镇首届海鲜节。该活动以“品海鲜、看民俗、住民宿”为主题,围绕当季特色海鲜和特色美食品尝等活动展开,从而推动红旗塘海鲜产业和方家渔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花桥品牌形象。该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力推动了下岙方村文化礼堂建设由“优”变“精”,扩大了其对外的影响力。

  据了解,花桥镇借方家渔村民宿开业暨首届海鲜节的契机,吹响了向全域旅游进军的号角。之后,该镇以下岙方村为典型,依托3000亩红旗塘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方渔苑”“海鲜一条街”“海鲜购物中心”和“龙头山观光摄影基地”等多个项目建设,力求实现“吃在红旗塘、玩在红旗塘、住在方家渔村”的目标。

标签: 礼堂;文化;海鲜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