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村貌大变样 文化来添彩
2018年04月10日 16:26:33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单露娟 孙金标

  涂鸦改变了山村的面貌,也吸引了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金满坑村以村为画布、用涂鸦文化的创意来扮美村庄。

  涂鸦文化扮美山村

  莺歌燕舞四月天,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位于天台县街头镇的“涂鸦村”——金满坑村,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

  走在村子里,抬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花仙子、月亮船、南瓜灯、老虎、荷花……各种图案应有尽有,有专业画家留下的手绘作品,也有小孩子的即兴涂鸦。破败的墙体,锈迹斑斑的水管,裸露在外的房梁……在色彩的掩盖下,巧妙地和周围环境融成一体。

  恍惚间,好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金满坑村地处偏远山区,离寒山湖不远,一条长约3公里的寒山石径穿村而过。走寒山石径,寻诗僧足迹,这条旅游线路在天台小有名气。

  但是,在2014年11月之前,游客即便打此经过,也没有人会为这个小山村驻足。“那时的村子又穷又破。”金满坑村村委会主任蔡显东说,“山不好,水也不好,村里都是破败的老房子,谁愿意停下来看。”

  不仅如此,村里的年轻人也在逃离这个落后的小村。“村子有200户人家,600多口人,可留在村里的人不足一百,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

  2014年11月,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蔡显东决定效仿外地做法,以村为画布、用涂鸦文化的创意来扮美村庄。在征得大部分村干部及村民的同意后,“涂鸦”盛宴开始了。

  短短一个月,这个不为人所知的小山村凭着色彩斑斓的图案,刷爆了朋友圈。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最令人惊喜的是,涂鸦文化把出外的年轻人也“招”回了家。这些年轻人之前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外做生意,看到村里的涂鸦墙吸引大量游客,便纷纷回村开办民宿和农家乐。

  “以后,我们村会越来越好。”蔡显东对小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同样以涂鸦文化创意扮美村庄的,还有临海市白水洋镇的丁公园村。

  驱车沿着盘山公路环行而上,丁公园村隐藏在海拔400多米的黄坦安基山半山腰。抬眼望去,村里一幢幢民房的墙壁上,和金满坑村一样布满了色彩斑斓的涂鸦。四月天,村周围的桃花张扬怒放,沿着干净的道路在村里漫步,时不时可以碰到拍照的游客。

  两年前的丁公园村却完全不是这个模样。因为地处山区,远离城市,村里1200多人一半以上都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和妇女收入主要靠种植杨梅、茶叶、生姜等作物,此外还在村里放养马、猪、鸡等。“到处都是动物粪便,没有干净的地方下脚,空气都是臭的。”

  现在,村里经过规划,“猪基本没有人养了,鸡、鸭都圈养起来。我们还建造了一个跑马场,吸引了不少游客。”

  丁公园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脏乱差的小山村了。

  文化礼堂成亮丽风景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台州各地重视文化礼堂、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底,我市新建成273家农村文化礼堂,累计建成1206家,建成数居全省第一,其中仙居、三门还通过了省农村文化礼堂先进县评估。

  如今,农村文化礼堂俨然成为我市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路村地处仙居县下各镇最南端,从台金高速下各出口下来,开10多分钟,位于大路一侧的小山村就在眼前。村口,鹅卵石堆砌成的墙体上,“新路村”三个大字鲜艳夺目。村子另一边是成片的桃林,正是桃花开放的季节,放眼望去,满目花海。

  步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50米长的慈孝长廊。红棕色的柱子,墨色的瓦片,廊下的匾额上写着“慈字父母写,孝音儿女弹”“有孝万家宁”等语句。这条慈善长廊是新路村文化礼堂的组成部分之一。长廊右侧是活水引入的沟渠,几尾红色的鲤鱼在游弋。

  新路村文化礼堂建于2015年,由慈孝长廊、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潘庐讲堂、爱国主义教育馆、潘庐书院、农耕文化馆等七个部分组成,呈线状分布在村内潘庐古街一侧。

  “15年之前,我们村是个猪栏遍地、臭水沟围绕的地方。村民都不愿意留在村里,别人更加不乐意到我们这里来。”新路村党支部书记潘行伟说。为了改变现状,将村子建设成村民的美好家园,在他的带领下,新路村以集体的名义贷款开展建设。“在村规划中,我们决定将村里的文化礼堂作为一道风景来打造,形成特色,增加本村文化内涵。”

  沿着石板铺就的村道继续往前走,就是村里的文化广场。潘行伟介绍:“以前这一块是村里的垃圾场,恶臭扑鼻,改成文化广场后,村民们可以在这里跳广场舞,举办晚会等活动。”

  文化礼堂主体建筑位于村中央,占地约300平方米。礼堂前面有一座明朝建造的古戏台,四周是一系列宣传窗,包括国防教育、禁毒宣传、慈孝新路、身边榜样等内容。走进礼堂,一楼是便民服务中心、潘庐讲堂和读书角,二楼以上建成农家乐民宿,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

  现在,新路村周围花海绵延,村容整洁,河渠清澈,绿树成荫。石板铺就的小道,白墙黛瓦的楼房,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个名副其实的芳香小镇。“以前家里来个亲戚都没地方领,现在我们村里每一处都是风景。”潘行伟说。

  各类培训改变村民面貌

  文化之于村容村貌的变化,除了这些硬件设置的添置,还有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近年来,“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乡村艺术培训班、村民艺术学校等陆续开展。

  为了让村民享受更多文化大餐,并在学习中提升自身艺术文化素养,2017年,玉环市清港镇在镇文化中心开设“同善文化狂欢节”公益课堂,免费为村民送去艺术培训课程。

  清港镇妇联主席黄晨安告诉记者:“去年的公益培训班一共开设了9门艺术课程,包括吉他、非洲鼓、成人电钢琴、素描画、播音与主持、尤克里里、书法、油画及街舞,每门课程为8课时。只要是清港镇的村民,每个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村民白天要上班出工,培训班将课程安排在晚上进行,一门艺术课程一周一节。很多人不顾路途遥远,一直坚持来上课。

  “这些课程都是请了专业老师从零基础开始教的,所有村民都学得进去。”黄晨安表示,一开始,有些村民因为对艺术课程好奇来报名,随着学习渐渐深入,喜欢上了自己选择的课程。

  家住清港镇凡宏村的李照君是一名家庭主妇,也是培训班的学员,“听说镇上免费开课,我就报名了。”每周四,她早早吃过晚饭,就自己开车去文化中心上课。在她看来,“接触一下新鲜事物觉得非常有意思,以前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拿起画笔画画,上了培训班后,感觉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

  张领洁是尤克里里课堂的一位“新生”。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到大都有个“艺术梦”,但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一直留有遗憾,这次能参加“同善文化狂欢节”公益培训课程,一定要好好弥补这份遗憾。“我4周岁的女儿也在幼儿园学习尤克里里,所以我要赶紧学点知识,跟女儿一起交流、一起进步。”张领洁说。

  培训班开课到现在,黄晨安明显感觉到村民的改变。“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素养,比如以前容易发生争吵的事现在没了,村民关系更加融洽。而且培训班也是一支团队,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其中一部分,更加有凝聚力,整体氛围都不一样了。”

  “去年的课程已经结束,今年的新课程即将开始,我们会根据村民的需求来开设。”黄晨安说。

标签: 村民;礼堂;农村文化;村子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