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台州践行“八八战略”15年:山海相依天地宽
2018年09月15日 09:40:16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陈兴多

  台州,居山面海,兼得山海之利,平原丘陵相间,呈现“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格局。

  她自古就以“海上名山”著称,群山巍峨,雄奇秀丽,集“奇、险、清、幽”于一体。

  她素有“东海之门”的美誉,港、涂、岛、能、湾、景……海洋资源异常丰富,也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3个海湾的城市。

  也难怪诗仙李白用“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来赞美台州的自然风光,诗圣杜甫则用“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来称道台州的海岛风光。

  但是,很多时候,山和海却成了阻挡人们迈向富裕的“障碍”。它阻隔了交通,人与人之间咫尺天涯,所以古人才会留下“烟涛微茫信难求”这样的诗句。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凭借着敢为人先、敢闯敢冒的勇气和毅力,挺立潮头,大胆革新,创造了民营主导加政府推动的“台州现象”。然而,进入新世纪,当民营经济先发优势日渐不再,台州的后劲从何而来?发展空间从何而来?

  “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为台州辩证认识自身的资源禀赋,提供了全新的认知视角和发展思维。

  15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台州不断探索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路子,一条条海陆大通道陆续打通,沉睡的荒滩苏醒了,平静的海港沸腾了,寂静的山林欢腾了,形成了区域间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打造发展新引擎

  “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当年,刚刚来到浙江工作的习近平就把目光投向相当于全省陆地面积2.6倍的蓝色海域。

  拥有全省三分之一海岸线的台州,自此加快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步伐。2004年,台州就编制《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并于2007年进行了修编。十几年来,台州不断优化沿海空间布局,坚持海陆联动、江海连结、山海协作,打造大平台,开发大港口,构建大产业,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如今,海洋经济已经在台州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去年,全市有286个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十三五”计划,总投资6095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为3000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将投资1500多亿发展海洋经济,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台州深入谋划建设台州海上大通道,全面融入全省海港一体化发展部署,着力构建海陆连通、进出顺畅、多式联运、便捷高效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和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型产业集群。

  着力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推进各港区码头、航道、集疏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构建“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三纵二横四支”的铁路网,建设外通内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5日,驱车行驶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内,通衢大道宽又美,满城绿意入眼来。

  很难想象,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滩涂。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也迎来了腾飞的时刻。

  同年6月28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集聚区全面启动建设。

  七年时间,集聚区筑梦大海,一个又一个的建设者,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台州拥抱海洋新篇章——

  头门港区15.6公里的疏港公路全线通车,沿海大通道(74、75省道南延)建成通车;全长147公里、总投资386亿元的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台州段贯通集聚区东部新区,正朝着通车目标发起最后冲刺;金台铁路及头门港支线加快建设;台州湾招商服务中心结顶,月湖幼儿园和月湖小学2017年秋季开学,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营业,沧海商业中心正式营业……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进,集聚区从最初的一片空白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可供大项目落地的有品质平台。

  近年来,彩虹无人机、北航无人机、吉奥控股新能源汽车、华强方特动漫主题园等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集聚区,一座宜居宜业游的滨海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去年8月5日,台州市南部湾区管理委员会和北部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参与全省“大湾区”建设的台州,正进一步把湾区优势、空间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辟“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新的主战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为全市赶超发展提供“裂变源”,打造发展新引擎。放眼全市,“一体两翼、三带四区”的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资源共享南北共融

  走好协作发展路

  2006年,是三门全县人民刻骨铭心的一年。

  那一年,全省山海协作大会在台州召开,三门沿海工业城被授予了“全省山海协作产业园”的牌子。

  也是从那时起,三门人开启了“三港三城”建设、“再造一个三门工业”的长征。

  在当时,这块土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盐场——三门盐场的万亩废弃盐田,映入眼帘的只有满眼的荒凉。

  13年后,这里已经成为了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集聚着1.5万人口,形成了汽摩配、电机、洁具、橡胶等为主的产业格局,每年税收保持20%以上的增幅。而三门沿海工业城所在的浦坝港镇,也一跃成为全国重点镇。

  曾几何时,南北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台州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03年,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一项以“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双赢”为原则,事关浙江发展大局的“山海协作工程”,在浙江的绿水青山之间铺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转移、人员流动、资金扶持多种形式,协同破解全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问题。

  台州市委、市政府便立足实际,于2004年开展“南北协作工程”,路桥、玉环、温岭分别与天台、仙居、三门结对,黄岩、临海主要针对各自西部山区,椒江主要针对大陈岛开展对接合作,促进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全市性高规格会议,强力推动“南北协作工程”。

  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台州走出了一条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南北共融的具有台州特色的协作发展之路。仅2015至2017年,全市实施南北协作(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有162个,到位资金104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业项目历久弥新,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培育区域转型升级新动能的主要载体。

  在天台县白鹤镇,2017年落成的白鹤国际袜业城规模庞大。它以AAA级景区标准建设,以“电商+旅游”的模式运营,每年袜子销售额近30个亿,每天有近三万件包裹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人们依旧清楚地记得,2004年,借力“南北协作”工程,在天台县与路桥区结对的推动下,占地750亩的白鹤南北协作基地(一期)顺利落成,这个几十年来以贩卖袜子闻名的小镇从此迎来了“大变样”。

  借助白鹤南北协作基地,该镇彻底改变了工业企业低、小、散的发展面貌,形成了紧固件、模具生产、袜业等为主的产业格局,从原先一个边远的山区镇,一跃成为远近知名的省级中心镇。

  在仙居,由仙居县政府与玉环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仙居——玉环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正在加紧推进中。该园区紧邻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以“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相关产业为基础,着力建设仙居旅游文化风情街、丰收广场、精品酒店、游客服务中心、湿地公园、培训基地等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业园还将与毗邻的台创园现有业态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从而推动仙居加速形成集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市经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山海协作工程改变了“输血帮扶”式的传统模式,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造血帮扶”平台,有效地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山风呼啸,惊涛拍案。在海陆联动的格局下,一个个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崛起于山海之间,奏响了山海协作的动听旋律。

标签: 生动;海洋;新路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