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父亲101年前离家未归 一个世纪后两兄弟临海寻根
2019年09月19日 06:01:31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陈栋 通讯员 金江发 杨丽莉

  浙江在线9月19日讯 一个人的根,是什么?

  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是血脉相连的亲情,是心头上一处不能割舍的牵挂。

  这个中秋,68岁的蔡贤泉和哥哥蔡拔均,从南京来到临海——101年前,他们的父亲,从临海老家远走他乡。

  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这次,两兄弟是来寻根的。

  在临海古城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9月16日,蔡贤泉和哥哥蔡拔均找到了他们的亲人。他们找到了根,盼到了久违的团圆……

  父亲14岁离开家乡

  乡音不忘习惯不改

  七八岁大的时候,蔡贤泉就知道自己是“临海人”——尽管他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户口本上,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籍贯都是‘临海’。”蔡贤泉说,因为他的父亲是临海人。

  “若父亲健在,今年115岁了。他14岁离开家,1975年去世。虽然再也没回到临海,但讲的都是临海方言,怎么都改不了。”蔡贤泉有5个兄弟姐妹,“父亲曾提过,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是在临海西门开酒坊的,但他9岁的时候,爷爷去世,爸爸的两个哥哥被抓壮丁。之后,酒坊也被一场大火烧没了。1918年,14岁的父亲只能独自流落在外。”蔡贤泉说,“父亲曾参加过新四军,后来到南京,娶妻生子,做点生意养家糊口。”

  在蔡贤泉的记忆中,父亲除了讲一口临海方言,还有一个临海习惯——“他很喜欢喝老酒,每天都要打二两五的酒,就着花生米,很享受。”蔡贤泉回忆小时候,父亲喜欢等菜上桌了,才递给儿女们一口碗,说“去打酒”。说到这里时,不太会说临海话的蔡贤泉却用临海话说了一遍“挡酒”,还挺标准的。

  86岁堂姐见到两兄弟

  落下了热泪

  种种原因下,蔡父少小离家,却未再回。这些年,蔡贤泉兄弟姐妹也没来过临海。去年,蔡拔均的孙子问:“太爷爷家里还有什么人吗?”让70多岁的蔡拔均有了寻根念头。

  他一个人跑到临海,找了一圈,未果,回去了。但他不甘心,这回,叫上了略懂临海话的弟弟蔡贤泉一起。兄弟俩特地住在西门边上的宾馆,每天出门打听。但世事变迁,与蔡父同时代的人也不多了,如何找寻?

  在临海找了两天无果的蔡贤泉,拉着哥哥跑到了临海古城派出所,刚好碰到了派出所教导员郭秀平。兄弟俩提供的线索有限,且父亲那么早离开临海,肯定没户籍登记。

  郭秀平联系了住在西门的朋友,让他们去找周边75岁以上的老人打听一下。他还带着兄弟俩去现场走访询问。“信息反馈回来,从紫阳街到西门再到古楼这一带,有三户姓蔡的。”郭秀平说,最终,大家觉得,住在紫阳街的一位叫“蔡正华”的86岁老太太,可能是兄弟俩要找的亲人。

  郭秀平带着兄弟俩来到了紫阳街蔡正华的家。“我先问蔡正华祖上是做什么的,再问她家中有人是否在外,家里长辈是否有被抓壮丁等等几个关键性问题。”蔡正华回答全对上了,郭秀平才把站在旁边的两兄弟叫过来,让他们再确定。

  “老太太一见到两兄弟,眼泪就出来了!”郭秀平说,虽然素未谋面,但血缘亲情,在那一刻,自然地流露。原来,蔡正华是蔡贤泉大伯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兄弟已经去世了,但弟媳还住在西门。9月16日,蔡姓一家三十多人终于喜相聚。

  “我们找到根了,见到了亲人,尝到了临海家乡味道!太高兴了!”蔡贤泉说,他们商量好了,以后每年清明节,他们要回临海,和阿姐他们一起祭祖。

标签: 临海;寻亲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父亲101年前离家未归 一个世纪后两兄弟临海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