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30日上午,国家应急测绘项目首套彩虹-4中航时固定翼无人机航空应急测绘系统交付,彩虹无人机台州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台州彩虹无人机项目建设的重大成果,标志着“台州制造”向着高端装备领域又跨出了一大步,对台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2019年年初,市五届三次党代会提出“以制造之都支撑湾区,把现代化湾区建设作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主平台。”
一年来,台州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现代化湾区建设为统领,以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的“两抓”年为工作载体,突出先进制造、高端引领,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打造平台,夯实产业基础
在浙江西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数名技术人员分工有序,正在设备前忙着研发智能马桶设备。另一边的车间生产线上,产品正在小批量生产着……
该公司是去年入驻台州北部湾区机电小微园的,目前正处在研发阶段,已成功开发出六款智能马桶,其中两款已经面世。
“小微园是中小型企业的孵化摇篮,对我们科技型企业来说,政府搭建平台,让产业集聚在一起,不仅有助于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也更有利于我们的产品研发。”该公司董事长吴海兵说。
在民营经济活跃的台州湾北岸,一个在业内举足轻重的临海医化产业园伫立其中。每年,数以百万吨的原料药,从这里发往全球各地,经过二次加工制成药丸、胶囊。
如今,台州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北有汽车产业园,南有医药产业园,已形成了汽车、医药、物流等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一直以来,台州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先行开展湾区经济发展探索实践,创新优化大湾区体制机制,加快实施湾区重大项目。
目前,湾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是承载台州制造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也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以台州集聚区东部组团、临海东部、温岭东部、台州北部湾区、台州南部湾区、天台苍山产业园等六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为龙头,联动建设中央创新区、仙居经济开发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平台,整体提升湾区平台发展能级。
腾地技改,推动产业升级
在浙江凯名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崭新的生产设备一字排开,宽阔的车间里只有一名员工穿梭在8台数控机器间。机械手臂在辗转腾挪之间,很快完成了抓取、打磨等环节。
“原先8台机器正常运作需要6名员工,现在一个人就可以了。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的同时,生产效率也提高了2倍以上。” 该公司总经理周建国说。
曾经台州不少传统产业发展靠“人口红利”,随着市场对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需求的日益增强,同时用工成本大幅提升,企业开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此获得市场,“机器换人”也成了许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策略。
浙江新顺发缝纫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机器换人”,单电机马达就能省电60%-70%,但公司发展面临另一难题。“目前公司急需扩张产能,场地却制约了企业扩张,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公司董事长黄正法说。
“腾笼换鸟”、资源整合,成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的不二法门。我市把目光投向老旧工业点改造和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
为了打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攻坚战,我市自2017年下半年推进老旧工业点改造以来,各地拆建并举、破立结合,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9年10月底,共建成小微工业园77家,入驻企业1661家;启动老旧工业区块改造342个,基本完成改造252个。
空间资源要素的满足,让企业实现了机器换人、产值攀升、产业升级。
双招双引,打造核心竞争力
2019年11月9日,2019台州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截至当晚,大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20个,正式签约137个,正式引进66个。
经过8年的实践和探索,台州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已成为我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和人才项目与民企民资对接的有效载体。
“多亏了黄岩人才服务直通车提供的精准服务。目前,我们已完成设备调试,2020年将批量生产。”位于黄岩科创园内的新型OLED光电材料项目负责人梁博士说。
2019年7月签订协议,9月成立公司,10月进场施工,12月完成设备调试……这个新型OLED光电材料项目,从意向到落地,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去年以来,我市围绕“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工作主线,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深度融合,人才项目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才项目引进取得较好成效。
截至去年11月份,我市已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48人,引进“500精英计划”创业项目86个,其中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创业项目落地30个,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为进一步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台州去年新建立海外孵化器3家、引才工作站10家,并先后举办南非、意大利等多场海外院士专家路演和项目对接活动。与此同时,在上海、杭州、深圳建立两万多平方米的台州“飞地”,与海外人才项目孵化器有效联动,形成“海外孵化、一线城市加速、台州产业化”模式。
“企业最缺什么服务什么”,在“五最”滴灌帮扶法的精准服务下,台州大手笔投入引进大院名所,先后引进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浙江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等合作共建研究分院或创新转化分中心。
随着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在台州落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