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他珍藏一张明"太和元音琴",现今还能弹奏出天籁之音
2017年06月21日 09:28:18 来源: 温都网 王春霞 温振赛 吴夏 潘达源

  古琴在中国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关于古琴,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任盈盈琴箫合奏的桥段。当走进在温州市古琴协会名誉会长黄德源的家里,看到墙上摆了好多张古琴,才发现,古琴在他的眼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境界。

GetAttachment

  在别人家阁楼里找到了这个宝贝

  黄德源手中最古老的一张琴来自明代,叫“太和元音琴”。《中国古琴民间典藏》这本书就收录了这张琴,书上是这么介绍的:“通长119厘米,隐间110.8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0.4厘米,厚4.5厘米。太和元音琴,凤势式,桐木面板,底板不详,黑间栗壳色漆,琴底流水断,原装蚌徽,圆形池沼。岳尾,轸足皆为红木。龙池上方刻篆书琴名‘太和元音’;龙池下方刻金文琴铭‘礼乐为治,琴之为乐,琴乐正则,众乐皆正,以导斯世,独太和乐,正则心正,理通神明,故琴可修身养性,返其天真。’落款为行书‘甲辰腊 龙泉坞主人黄德源定名题赞之’。此琴1959年从叶德昌后人手中所得,修复后底板的裂纹清晰可见,在甲辰腊(1964年冬)题刻,2007年又经马维衡先生修复。”

  说起这琴,还是有点小故事的。1959年,黄德源的父亲知道儿子喜欢古琴,打听到当时温州城内知名商人叶德昌家有一张明朝古琴,就去叶德昌家寻觅此琴,结果在一个阁楼里找到了,找到时只有前后两块光秃秃的面板。即使这样,黄德源还是如获珍宝,找了城里手艺最好的技师对这张琴进行修复。等到修复好时,听到弹出的第一个音,他惊呆了,真是天籁之音,无论音色还是音质,都是普通古琴无法比拟的。

  黄德源收藏了二十多张古琴,在他眼里每一张琴都是宝贝。记者问,像这张颇有年份的古琴怎么不好好“藏”起来?他解释,养琴之法,一要常弹,二要善待,三要修缮,四要涵养。

  他是非遗项目“浙派古琴”传承人

  黄德源不仅爱琴,弹琴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黄德源说,古人调顺心境喜欢用古琴,而现代人更习惯用流行音乐来放松心情,其实古老的琴音也可以融入到流行音乐的旋律中。古琴的音域十分宽广,什么音都可以弹奏。

  黄德源出生于1944年,从11岁开始,拜当时居住在“柳浪闻莺”附近“勾山里”徐元白、黄雪辉夫妇为师,向他们学习古琴演奏的技艺。由于喜欢,加上勤奋,悟性又高,黄德源的演奏水平日益提高,成为徐元白的得意弟子。以至后来徐先生病逝,其夫人黄雪辉接着教他,如此一直坚持了十五年。为博采众家技艺,黄德源还在1978年去上海,向上海音乐学院广陵派代表、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学习;1979年去北京向中央音乐学院古琴大师吴景略先生请教。在学习古琴这条路上,他一直没停过。

  黄德源向记者展示了一套一共有12本的古琴谱——《五知斋琴谱》,也是他的珍藏品。黄德源把这本古琴谱中的每一个音都翻译成现代的简谱,弹起来得心应手。

GetAttachment (1)

  黃德源继承和发展了浙派古琴艺术的细腻、深刻、纯真、质朴,又汲取了其他各派的古琴艺术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古琴演奏风格。2015年,“浙派古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黄德源还是此项目的传承人。 

  牵头成立古琴协会,会员超千人

  1998年以前,温州玩古琴的人屈指可数。为了创造更好的交流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古琴的熏陶,2000年开始,黄德源开始收学生教古琴。2008年4月,他牵头成立了温州市古琴协会,并任首届会长。该协会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存、繁荣、发展古琴艺术为宗旨。 成立之初,会员大概只有30来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协会的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一两千人。

  他还经常组织温州古琴协会传授琴艺、在图书馆举办古琴艺术的讲座、推出古琴曲目的录音带、撰写普及古琴的论文。他说,现代人的心绪浮躁,学习古琴能让人的心态归向平常,归向宁静,使人们能以淡泊之心待人处世,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近这古老而又高雅的艺术,让中国传统的古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标签: 古琴;德源;温州市;元音;修复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