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找到了!从美国来温寻根的郑氏兄弟和亲人团聚了!
2017年07月10日 10:25:48 来源: 温州都市报 记者 何群芳 王诚

  温州网讯“这是我父亲的笔迹!”昨天下午,在温都会客室,见到市民严先生递来的一封信,76岁的郑淼老人忍不住叫了起来,双手颤抖地接过这封写于37年前的家书,用手轻轻地摩挲着信笺。郑家兄弟终于找到了阔别68年的亲戚。

  68年前,郑淼兄妹4人和母亲坐着舢板离开温州前往台湾,后一家定居美国。近日,76岁的郑淼和69岁的弟弟郑小平专程从美国回温,希望找到自己的根,能到祖先墓前祭奠,让父母的骨灰回到阔别近70年的家乡(详见温都7月8日5版、7月9日3版报道)。

  早晨5时

  市民严纪一看到温都微信:

  “他们就是我没见过面的表兄”

  家书的保存者是59岁的市民严纪一。昨天早晨5时许,严纪一跟往常一样打开手机,通过温都微信阅读新闻。严纪一说,在看到《离开68年,回乡却找不到家!兄弟俩从美国来温寻根,众读者支招:郑家老房子应该在这里》一文时,他忍不住双眼一热:“文章里写的不就是我二舅吗?郑淼和郑小平就是我没见过面的表兄。”

  “当时我就想打电话给温都新闻热线,可惜还没到上班时间。”熬到早上8时多,严纪一赶紧拨打温都新闻热线88868886称,郑氏兄弟可能是他表兄,因为他曾在父亲的遗物中找到了早年二舅郑平从美国寄来的书信。

  “文章提到的这些细节,跟我二舅家的情况非常吻合。”严纪一说,他的母亲叫郑爱秋,母亲有个二哥叫郑平,早年去了台湾随后定居美国。外祖父叫郑荣发,在打绳巷开过一家纸浆店,二舅母也曾读过艺专学习绘画。严纪一希望温都记者能尽快安排他与郑氏兄弟见面。

  当郑小平得知这一消息时,语气顿时有点急促:“真的吗?那下午马上见一面。”

  下午1时

  郑淼看到37年前的家书:

  “这就是我父亲的笔迹”

  双方把会面地点定在温都会客室。昨天下午1时不到,严家兄妹5人就在会议室等待。看到郑氏兄弟进来,严纪一的姐姐严天工轻叫一声:“跟妈妈太像了!”严天工说,母亲郑爱秋兄妹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鼻梁都很高,表兄郑小平的样子跟她的母亲长得非常像。

  这边,严纪一将一封信递给郑氏兄弟。一见信封上的字,郑淼忍不住声音哽咽:“这是父亲的笔迹……”

  这是一封于1980年寄自美国的家书,信笺已经泛黄、破损,上面的字迹也已有些模糊,信的抬头为“长江弟、爱秋妹”,而这正是严纪一的父母。

  “这是二舅寄给我父母的家书,信里嘱咐他们修葺祖坟。”严纪一说,母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平时与二舅关系最好。二舅一家去了台湾后,妈妈一直惦念着他们。限于当时的形势,严家与郑淼一家都没有取得联系,直到1977年才互通书信。“当时书信都是先请人捎到香港,再转到美国。信从温州到达美国,需要一个月时间。”

  两家人的书信联系,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郑淼说,到了1989年,母亲生病卧床,“从那以后5年,父亲一直忙于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不巧的是,严纪一的父亲也开始生病。随后,郑家搬了家,两家人慢慢失去了联系。

  “母亲去世前,还一直念叨着二舅。”严天工说,母亲最大的遗憾,是在有生之年没能等来二舅一家。

  下午2时

  一家人到飞霞北路寻访:

  “洋房已在十多年前拆除”

  68年前的房子,现在还在吗?这是郑淼兄弟关心的问题。

  昨天下午2时左右,严家兄妹带着郑淼、郑小平兄弟来到飞霞北路一带寻访。

  “你们走了后,洋房被政府接收,曾作为政府部门的办公地、招待所,后来被改成医院。”严纪一说。

  郑淼二姑姑的儿子郑全说,郑淼家的洋房地址是原飞霞桥路37号,房子在十几年前已经拆了。

  郑家洋房后面的河是否是瓯江?严纪一的姐姐严天蟾称,关于这一点,郑淼的记忆有误。洋房后面确实有一条河,但不是瓯江,就是我们平时在城内见到的河道。

  当时的郑家洋房什么样子?前几天通过温都热线提供寻亲线索的市民郑老伯说,郑氏兄弟的老宅应该就在如今飞霞北路军分区招待所附近,“我小时候就住在那附近,也曾进去过。洋房内共有16个房间,外面还有花园。”

  晚上6时45分

  寻根之旅收获满满:

  “感谢温都帮我们找到亲人”

  当天下午3时,严家兄妹带着郑淼兄弟来到市区雪山南麓祭祖,这里有郑家的祖坟——郑淼的曾祖父母、祖父母、伯父、三叔都长眠于此。

  通往祖墓的路并不长,但郑淼、郑小平踏上这条路却花了68年。道路两边翠竹掩映,地面因前一天的大雨有点湿滑。严纪一回头拉住表兄郑淼的手,一路往上攀爬。有村民在一旁询问,严纪一话语中难言欣喜:“我美国的表兄回来了……”

  在与亲戚聊天中,郑淼兄弟得知自己的老家在永嘉表山。

  当晚6时45分,市民王天舜也联系温都热线来认亲。王天舜说,自己的父亲叫王仲,是郑氏兄弟母亲王修的二弟,也就是郑氏兄弟口中的王宽。“我问过我妈妈,我爸爸没叫过王宽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记忆有误。”

  “上世纪70年代末,姑姑王修与父亲取得了联系。”王天舜见过姑姑的来信,上面字迹娟秀,用繁体字书写。“我结婚时,姑姑还寄来50美金作为贺礼,后来家中祖坟修葺的费用也是姑姑出的。”王天舜说,父亲1984年因病去世后,姑姑还一直与母亲保持着书信往来,可惜后来也断了联系。

  “简直跟做梦一样。”郑淼称,短短两天时间,温都就帮他们找到亲人,非常感谢。据悉,郑淼兄弟曾先后于2010年、2016年两次过来找,每次都找了一个多星期,都没有任何线索。

  郑小平说,由于一直以为洋房后门的那条河就是瓯江,因此2010年过来寻亲,他和哥哥郑淼就在瓯江边的小巷子内寻找,“见人就问,你是不是姓郑?”遗憾的是,两次寻找都无功而返。

  “我们这次过来,是抱着一定要找到的心思。”郑淼称,他们给自己设定的寻亲时间是1个月,如今寻亲成功,剩下的时间他们决定去游览一下祖国的山河。

  


标签: 寻亲;温州;郑氏;美国;寻根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710375251932209.jpg